分享

** 澄怀味象(澄怀观道)——以清澄纯净情怀感悟审美对象

 聽雨軒sjh 2014-08-21
澄怀味象
                                ——以清澄纯净情怀感悟审美对象        
   南朝画论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
[转载]澄怀味象
   “澄怀”是对体验者审美心胸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审美主体澄清胸怀,涤除俗念,陶冶出纯净无瑕的审美心胸,这受庄子“心斋”说的影响。“味象”之“味”,即体味、品味、玩味,也即体验;“象”指客体物象、审美对象。

   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里程碑,蕴涵了极其丰富的美学思想,他提出的“山水以形媚道”、“以形写形”、“澄怀味象”、“应目会心”、“理入影迹”、“畅神”等美学命题,在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论.其以道家思想为哲学基础.论述了自然山水与人的精神的关系.对山水画的发展影响颇为深远.为中国山水画重道、重理、重畅神其定了理论基础。美术史论家樊波说过“如果说顾恺之的((论画》等文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有关人物画的美学论著,那么宗炳的《画山水序》则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山水的绘画美术论著。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

我国山水画始于魏晋南北朝。至宗炳所著《画山水序》,引领了中国山水画论的开篇。于是乎,文人士大夫便漫游山川,放情于山水之间,模青山之美,写秀水之丽。自此,山水也就成了文人士大夫们“澄怀观道”的卧游对象,山水画也开始从人物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成为独立的学科。
《画山水序》虽受当时时代的影响,但画论确立了山水画重视精神和山水画传神的理论,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画山水序》“嵩华之秀,玄牝之灵”,指的就是山水之神。写山水之神,要以形写神,山水之神就是在自然山水中发现山水之美。所以,观山水之美,还应“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也同应,心也俱会。”自然山水美的景致,是通过人的眼睛观察,领会于心,直到心有所悟,才能上升为理。  
《画山水序》“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就是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去发现和挖掘山水之美。所以,体验山水之美,就要“行万里路”,对大自然真山真水,妖娆饱看,默记于心,要有“每游山水,往辄忘归”的精神。  
《画山水序》“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要通过方寸之素绢得以表现万水千山之形、之势、之神,画者的胸中必需藏有千丘万壑,腹有图稿千帧万幅。正如姚最云:“立万象于胸怀”。 
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山水之乐还是山水之道都蕴藏着古先圣人对山水的理解与看法。厚重的山水内涵自然就使得绢素之中的山水从诞生之日起便有着类似山水文化本意的精神追求。宗炳在这篇《画山水序》中,更是浓墨重笔的书写了山水画的核心所在——山水之气。虽说这是篇画论,但全文并未具体涉及山水画的笔墨技法,线条的表现以及色彩的运用等基本绘画手段,只是用了一句“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来说明山水的形色再现。然而通读全文后,流于字里行间的“山水之气”却直接明了的展现出山水画自身具有的超越绘画本身的文化追求。这个追求是每一个创作山水画、观看山水画的人所必备的。并且这里的山水道义是山水乃至山水画存在的根本,是创作者与自然,观者与创作者,观者与自然三者交流的内在核心。

反观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没有过多的涉及绘画技法,不能说宗炳不懂技法,不会表达。因为宗炳自身便是一个极具天赋的画家,并创作了《永嘉屋邑图》、《颍川先贤图》、《问礼图》等作品,想必他自身对山水画有着丰富的实践,自然也有着对技法的探究。然而当时中国的画论品评还未完善。在宗炳之后一个世纪,谢赫才首次提出“六法”,这才基本确定中国画的品评与论述。“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以“六法”的角度来看宗炳的这篇画论,虽然文章没有按照“六法”的分类一一对山水画加以赘述。但是纵观全文,“六法”所谈到的每一点宗炳都有所讨论。如同“六法”中最为注重“气韵生动”一样,宗炳在文章中着重强调山水之气韵,强调山水之形当用来舒意。之所以宗炳如此书写画论,因为善书画,好山水的他深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又笃信佛教,终生不仕。作为一个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居士,他所著的《画山水序》呈现出了浓厚而深沉的美学内蕴与思想价值。整个画论让人感受到“道”和玄理所蕴含的韵味。《画山水序》因此奠定了中国画山水“重精神,重理性”的基础。 
宗炳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的,现实山水的感性形象之美在于它既是“灵”与“道”的表现,同时也是“神”的表现。更为注意的是,“畅神”思想的提出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章一开头的“澄怀味象”正是提出了山水画的创作目的是“观道”,是“畅神”。这里的“畅神”,正是作者自我内在性情通过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得到自由的抒发和愉悦,是借描绘客观对象实现主观精神的释放。比宗炳稍晚的王微在《叙画》中更加坦率地指出山水画的“畅神”功能,他甚至认为音乐与金玉珠宝都不如反映自然的山水画更能令人精神愉快:“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而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则是其对老庄美学的一个发展。宗炳着眼于自然的“象”、“形”。他认为自然山水的形象本身就能成为审美对象,能“怡身”、“畅神”,这是因为自然山水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宗炳要求审美主体“澄怀味象”,就是要求以空明虚静的精神状态从自然山水中得到审美享受。宗炳虽然在字面上引用“仁智之乐”,但实质上宗炳的“澄怀味象”与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有所区别的,“澄怀味象”是在更高基础上对老庄美学的回归。

宗炳的这些山水思想对后来山水画的发展,用其文章中的“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来描述再合适不过了。这句话本是宗炳用来表述古先圣人对山水之义的理解,但是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宗炳的这句话对其在山水画论所做贡献有着不二写照。同样的再观照里尔克的《论“山水”》。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在说山水画,中西文化在对待山水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很大分歧,从而使得人们对山水的理解直接体现在画作中。虽然中国的山水画同西方风景画一样,都是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的,但是对于山水自身存在,中西始终存在着不同。这种文化差异奠定了艺术家在山水画上的不同表现与相异追求。而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与西方油画的表现更是促进了山水画在中西成为对象相同,理解相异、表现相别的艺术作品。

澄怀观道
澄怀观道,语出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宗炳一生“栖丘饮壑,三十余年”,好山水、爱远游,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卧以游之,谓澄怀观道


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是国人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

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审美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心怀的澄彻是审美主体的升华,以达到实现最高的审美境界。

这一心灵境界,是文人以达至澄澈的空明的心境来看待世事,潜心创作,娱情于纯净创作中的一种悠然自足之人生态度,是人们审美心态极其生动的描绘!
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山水画家宗炳论画的名言。宗炳游历天下,画了不少的山水画。后来老病不能出游,没办法,只好躺在床上看自己过去画的山水,权当游山玩水了:“......(宗炳)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将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南史•隐逸传》。

澄怀,澄是澄清,怀是胸怀。静下心来,去除杂念,改变思路。观道,从山水画中悟“道”。宗炳信佛,所以这样讲。

澄怀观道提出了一个山水画的美学理论,即山水画的画技画工只是外在的“形”,“形”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重要的是山水画中蕴含的“道”。画家的优劣就在于所画之画是否有“道”,即有神韵,通天地之道,给人以天人感应的美学享受。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全句为
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作者:元代 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王叔明指王蒙(元代画家),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合称元四家,元朝最顶尖的画家。

这句题画诗 是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以王羲之(这个不用多说了吧)、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为对比,暗喻着王蒙的绘画和书法造诣可以与他们比美,倪瓒抓住王蒙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给予极高的评价。
澄怀观道 翰墨仁心
澄怀观道 凝神读书

澄怀观道,春山如笑

文:musee


    台湾散文家林清玄曾写过一篇文章,说,能身居清山绿水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福报。

    置身竹林,静下心来,能听见青青翠竹无不在呼吸,生长,拔节,他们清脆的拔节声,似乎是宇宙心脏跳动的节奏。

置身花海,静下心来,只见每颗花瓣都在努力吸取生命的精华,每朵花都在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它们散发着的芳香,让人恍忽中忘记是否就是自己的心香一瓣。

    置身草原,呵呵,我天山的朋友最有感触了,宽广的视野,无边的天地,思想不再受拘束,让心胸不能不开阔,心境不能不舒展,梦想不能不徜徉。呵,想飞!

倘若你不把自己从自然母亲怀抱中隔离出去的话,我们都会是这个世界大手中的莲花蕊,本性都该那么柔和,善良,理性,愿意爱护一切和自然相亲相爱的所有生命,哪怕它只是一颗小草,一只小狗,一个小婴儿。

我们本来都是世界怀抱里的孩子,虽然在尘世里摸爬滚打染上一身污垢,可是,我们本来都是世界怀抱里那个柔和、善良的小孩子。

    呵,让我们干干净净安安静静休息一会儿,不再匆忙,不再争斗,不再纠缠,不再计算。 

来,挨着我,坐会儿。

    你看,远山含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