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目骋怀 ——顾平“逍遥山水”中国画

 红豆居士 2014-08-21
游目骋怀
——顾平“逍遥山水”中国画
2014-08-17 06:28江南时报

  □陈晓峰

  著名中国画画家顾平是中国当代“逍遥山水”画的倡导者,主张文者应备的鲲鹏气派、云霄胸怀和豁达坦荡的人生价值观,竭力表现人与自然融和相悦的艺术镜像:天人合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名篇名著的绘画创作,力求用当下的笔墨语境再现中国古代先贤先哲的人文哲学思想。他的作品中展示的天地人圆融的精神,正是调剂当下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如何构建和谐关系之妙方。

  顾平在水墨画的精神诉求中找到了当下社会精神对应的需求关系,就是藉由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品格,又不拘一格。相对于古代高士,忙碌的现代人似乎失去了古人的这份山水情怀,而这份情怀恰恰体现着古人的人生天地观,当下的我们是否缺落、是否需求?这是顾平在通过绘画作品深层所要追问的。顾平认为,绘画是精神的家园,古人今人都是中华民族历史过程的一员,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今天的我们比古人多的是物质,古人的山水观、人生观相比于我们并不逊色,人生都是一个过程,山不变水不变,古人今人都是几十年,都是自然的生灵,两千年前的儒道两家都己确立了华夏民族的衍生思想,唐宋元明清都遵循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违逆,于是要问今天的士人其儒道文化承载了多少?遁而不遁是以出世心态积极而入世,这是最美好的人生价值观。借古喻今,画人之共性,人在山水中何有古今!顾平的作品从魏晋风骨到“逍遥山水”,正是寻找人性中的精神高地,重新建立了一种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山水图式,这是顾平之于中国画的一种时代的观念贡献。

  顾平的中国画有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隐喻,当下都市生活的滞重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古人逍遥山水的优雅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古人淡泊的情怀去对待现代人的生活更具有超越的空间。于是顾平的作品越是把古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甚至潇洒的状态描绘得天真无比状,越是凸显了现代人精神生活的纠结和难以逃避的精神压力之所在。

  顾平的作品超越了时空,其一是对古代文人高士“天人合一”境界的推崇,他认为那是古代人文的精华,因此在他画中所描绘的人物恰恰是经典时代的经典人物,通过这些人物则是更好地看到现代人的精神尴尬,无论是竹林七贤、还是兰亭修禊、醉翁亭记、八仙图等,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各个历史时期文人精神高远的一面,而背后追问的是现在社会精英文化的标杆又在哪里?其二则是如何通过当下的中国画影响到现代人的生活,让古人“逍遥游”给出一个通道,使当下的社会生活更富于人文情怀,这也是顾平在中国画中孜孜不倦追求的意义所在。

  天地之间有真气,顾平倡导的“逍遥山水”中国画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超凡境界,他拟建了一个指正现代人心灵迷失的三维空间,散怀山水,放松精神,人生需要闲雅。在他的作品中你会体验到古代文人于天地山水之间的高格生活。“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去六月息者也”,此是一种的大气派、大气象。

  其堂号为“晋风堂”,足显其对六朝文化的痴迷,追溯魏晋风度,图绘高士登山临水是其绘画之夙愿。其笔墨放纵,信手俯拾。造形意象,诙谐高雅。构图别样,意趣妙生。设色淡雅,清润温和。其艺术风格“骨法用笔而不失空灵潇洒,挥洒自然而又能精微尽现”。

  顾平认为,中国画强调只有从 “术”到“道”的变化,可能才能更加接地气,绘画精神才能被时代所用。“术”讲究的是一种技术,“道”是“术”的高级阶段,“道”的终点是绘画的精神所在。纵观顾平中国画的作品,首先是笔法老道、墨韵功底深厚,这方面讲究的是“术”的层面,其次是道,追其是文人画的正统脉络,这是强调传承的一面,第三是中国画精神的思维运用,这个层面上,通过绘画作品让现代都市人有一种“悟”道,这正是顾平中国画倡导“逍遥山水”的本质意义。

  顾平“逍遥山水”的中国画,一方面诚意十足地传承了文人绘画的文脉精髓,另一方面并不局限于传统熬制的“迷魂汤”,而是在于锐意创造,将文人画的格调与现代人的精神荒芜之间嫁接了一条极具意义承载的通道,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错位与需求关系,这正是绘画所能承载的时代意义。

  艺术家简介>>>

  顾平:江苏南通人,1960年4月生。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善山水人物,工书,“骨法用笔而不失空灵潇洒,挥洒自然而又能精微尽现”。

  工笔重彩作品《竹林七贤》入选全国八届美展。中国画《兰亭修禊》获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曾在南京荣宝斋、江苏美术馆、北京荣宝斋、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日本、法国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和联展。著有《中国古代宫廷画院考略》、《绘事文存》、《顾平画集》等。《美术》、《荣宝斋》、《中国国家美术》、《收藏》、《国画家》等众多的期刊杂志专版介绍,发表30余篇中国画论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