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意义研究(Z)

 zilixy 2014-08-21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意义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 志愿者活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肯定和认同。尽管"志愿者"这个概念在上个世纪80 年代才引进到我国,然而,在经历了近30 年的本土化之后,现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即使如此,志愿服务工作在我国开展和普及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价值意义,尚没有被我国大众真正地重视。

  由于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 在志愿服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志愿者的实际构成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但调查也发现,不少大学生还不太了解志愿服务工作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要让大学生从心底里意识到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以便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

  一、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文化道德修养

  1.志愿服务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作用。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德, 对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在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可以使大学生深入接触到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 唤醒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行动,促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孔子提倡"仁者爱人"的思想,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是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甘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人,促进社会进步。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浸润于高尚道德修养之中, 进而促进志愿者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完善的过程。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志愿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大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德育的过程,有助于调动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李亚平和于海的《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文选》中提到:"志愿者付出额外的时间,并不期望经济回报,其植根于道德的义理之中,他们也获得了神圣的自我形象和人格, 以及某种他自以为有能力改变的浪漫抱负。"这段话告诉我们,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既可以获得精神与心灵上的净化、提升个人

  的道德修养,也有利于人格的塑造和自我完善。总之,志愿者通过提供志愿服务,既可以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帮助,同时,还可以让自己得到心灵上的快乐和道德上的满足,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2.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作用。志愿者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们的服务工作是传递文化、传播文明的又一种新方式。

  例如,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志愿者不仅仅只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裁判员、记者、游客及观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同时他们又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可以说,奥运会志愿者是展示我国风土人情、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友谊、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文化使者。广大的志愿者为了能够在奥运期间更好地完成服务的工作,需要学习更多的本国和外国的习俗、知识和文化。在与各国友人的互动交往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各种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在奥运会后,很多大学生志愿者都认为,通过志愿服务受益良多,尤其是在文化修养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事实上, 很多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都有涉及其自身相关的文化和知识。大学生志愿者投入其中,会受到多种文化的感染,从而更加全面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水平。

  二、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 虽然在校园中学习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对于社会了解不多,要想将其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的能力,更需要实际社会的磨练和考验。而志愿服务则顺应了大

  学生加强社会交流与融合的需要, 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

  1.志愿服务对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作用。知识结构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知识结构的构建并不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正式教育,通过课堂外社会实践等方式的知识学习也非常重要。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边干边学的良好社会实践机会。志愿服务组织通常根据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对志愿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学生经常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可以从中接受不同内容的培训,而这些培训中的知识既实用又有针对性, 有利于不断完善和充实大学生志愿者的知识结构。

  仍以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为例。为了圆满完成奥运会服务工作,北京奥组委提出了"志愿中国、人文奥运"的口号,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专门编写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教材》一书, 对遴选出的志愿者进行通用知识、通用技能和素质的统一培训。这样的培训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丰富拓展了志愿者的知识结构。

  2.志愿服务对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作用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平台。一方面,志愿服务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促使志愿者自发学习和钻研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 志愿服务也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实践场所,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大提高了自己专业技能的实践水平,强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更深一步理解。志愿组织通常会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分配岗位,这样既有助于保证服务质量,也使书本知识能够得以实践。

  比如,在实施西部计划中,大学生志愿者可以根据专业特长,为西部基层提供医疗、教育和法律服务。又如,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 环保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就能够进一步发挥专业特长。再如,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家电维修等专业的一些志愿服务者也可以在实践中大显身手。总之,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3.志愿服务对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其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服务。为了能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志愿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有些志愿服务活动,还要对志愿者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专门训练。

  例如, 北京奥运会期间的800 余名骨干志愿者,就专门到北京体育大学进行了专业的体能训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过程本身, 也是对志愿者自身身体素质的一种锻炼。

  实践表明,志愿活动需要志愿者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如果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参加志愿活动,就会自觉地进行了身体素质的锻炼。在实际观察中我们也发现,经常参加志愿活动的大学生,大多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他们也普遍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4.志愿服务对锻炼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的作用。大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其实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可以在志愿服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具有相同的身份,很容易产生融洽的合作关系。加之志愿者无条件的奉献精神,会增进整个社会对志愿者产生信任感。这些都有助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从中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志愿服务中,往往需要志愿者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 致使大学生志愿者也会随时面临不可预期的问题,而通过学习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端正大学生的处事应变能力, 为以后融入社会解决所面临的更多问题做好准备。三、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如同一个广阔的舞台, 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在奉献中肯定自我价值、在社会进步中成材的大好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过程了解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等诸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平衡器,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信心,获得心理平衡,也可以使大学生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保持良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现今社会,个人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一般有:自我肯定、抛弃自卑、增强自信、心理调节和情绪调节等。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

  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心态下学习各种技能, 积累工作经验,应对工作难题。鉴于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挫折, 从中亦可以慢慢学会应对并解决各种困难的方法,不断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可见,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增强抗挫折能力,在志愿服务中解决问题,挑战困难,进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此外,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的自身的定位是影响在未来社会中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而当今的很多大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身定位不清的问题, 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的能力适于做什么。而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在亲身实践中,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这样,就会使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这对于大学生个人心理素质的完善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扩展社会资源

  通常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人际关系等,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志愿服务中可以建立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并获取社会资源,从而有助于未来的发展。目前大学生的社会资源,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由此可见, 大学生社会资源不仅范围狭窄, 数量上也不充足。而大学生志愿者则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扩展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使自身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和其他志愿者的接触和交流,可以逐渐构建起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鉴于同为志愿者的身份, 且志愿者多愿意和他人交往和为他人服务,因此,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也会易于构建。而随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的增多, 人际关系网络也将越来越大, 进而可以从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此外,志愿服务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彼此容易相互信任,产生好感,同时,志愿者身份也容易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与帮助,从而扩大人际关系网络,进而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对自身道德文化修养的提升、个人能力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完善以及社会资源的扩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可见,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既可以服务社会,又可以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个人未来发展前景和竞争力,是利人利己又有利社会的好事。我们应该通过高校大力提倡, 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对他们未来发展带来的价值与意义。笔者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 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注志愿服务工作,并积极参与到志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注志愿服务中来,为构建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 王蕾等)
原载 http://www./research/2011-10/09/content_131812707611804.html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 08临床医学 施贤梅 20088C3150

【按语】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缺乏保障机制、参与者积极性下降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活动形式简单,缺少教育内涵,活动中忽视激励措施的运用。为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提供资金保障。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JT201101025.htm

摘要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代写论文与国际接轨的事业,是动员和组织 青年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 育的新途径,开展好此项活动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央16号文件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突出实效性。当前,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各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在倡导社会新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思想素质 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规划性 不强、活动项目单一、活动层次有待提高、引导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如何依托大学生志愿 者活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略陈管见。
1  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特征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虽然在世界各地名称有所不同,但所指对象和任务大体 相当。在西方国家,志愿者是指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而努 力的人们。在中国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将其定义为在不为任 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在中国大陆,中 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 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 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1
自愿性  即是志愿者自愿选择的行为,非第三人或外界的强制。这是志 愿服务区别于 其他社会行为的前提,也是志愿服务与一般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的职务行为区分的标志。虽 然世界上很多志愿活动都是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发动的,但作为志愿者个人而言,都是自愿参 与的。自愿性能够让志愿者在活动中唱主角,以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无偿性  即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志愿服务的本质是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如果说志愿者也是有利益的,这种利益 也并不是物质上的利益,而是精神上的利益。一位资深的美国专家保罗··伊尔斯利在分 析美国人积 极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时指出,在美国那样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却有那么多人热心志愿服 务事业,原因之一是这些人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服务社会 、奉献社会的一种愿望的满足,并从中感悟人生的价值。
1.3
全面性  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志愿服务在地域、空间上是无界的,目前 已遍布世界 各个国家;二是志愿服务的领域的广泛性,既涉及助老扶残、扶贫济困、环境保护,也涉及 社区服务、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事务;三是志愿服务的 形式的多样性,既包括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还包括公益性及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等; 四是志愿者来源多元化,志愿者的队伍虽然多为年轻人,但他们中间有工人、农民、学生、 教师、医生、国家公务员、解放军指战员等,同时具有完成服务内容的必要技能和水平,以 达到被服务者满意为目的。
1.4
社会性  志愿服务并非存在于个人生活的私人领域,而是在一定的公共 空间和特定 的人群当中进行的他助或互助,因而它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公共福利和社 会公益是志愿服务的价值目标,也是衡量志愿服务社会价值的标准。另外,志愿者自身也具 有社会性,通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他们可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 生活、感悟生活,在志愿服务中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形式及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
1994
年,共青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从此,志愿服务活动在包括高校在内 的各行各业蓬勃开展。以襄樊学院为例,目前,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员已经占到在校生总数的65 ,基本上每一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有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扶贫济困活动  为老、孤、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是高校大 学生志愿者行动长期性的基本项目。以襄樊学院为例,大学生志愿者与襄樊市襄城区福利院 、襄樊盲聋哑学校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关系,照顾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学生还长期为襄 樊地区下岗职工及其他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义务家教;每年开展新生军训服装募捐及毕业生学 习用具募捐活动;开展为重大疾患同学专项募捐活动等。
2.2
公益服务活动  如襄樊学院学生社团环保协会,常年开展废旧电池及 废旧物品回收、自然环保宣传等活动;艾滋病宣传服务协会常年开展防治艾滋病系列宣传活 动等等。
2.3
社区共建活动  如我院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先后与襄樊市隆中居委会、 昭明台办事处等5个社区签订了志愿服务协议,与其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的关系。学生充分 挥自己专业优势,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社区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物理系的大学生志 者为社区居民义务修理小型家用电器,讲解安全用电常识;体育系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义务按 摩、保健康复知识的宣传活动;政法系的大学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等等。这些志愿服务对 于和谐社区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2.4支教支边活动  2002年以来,我院共有150多名志愿者先后奔赴贵州 、湖南湘西、鄂西等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 的贡献。
2.5
专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2001年至今,每年一度的诸葛亮文化节在 襄樊召开 ,期间我院外国语学院多名青年志愿者利用专业优势,为会议提供翻译、接待、会务组织等 服务,受到与会人士的高度评价。我院重大活动如校庆、每年迎接新生等活动中,也都活跃 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一,志愿服务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其二,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其三,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大学生开展公民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参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

3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中国的志愿服务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具体到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同和理解。(2)志愿服务的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加强。(3)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建设存在问题。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至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促进社会观念转变,积极为志愿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就高 校来说,要特别注 重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志愿服务的开展始终离不开宣传,因 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 ,加强舆论宣传和典型表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3.2 
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制度  志愿服务应该制度化,就是使其具有 规范特征,使 志愿服务在行动安排、服务提供、效果评估方面有某种程度的规则可循,这些规则基本上完 全是为了更有效地安排、协调和实施服务,而不是出于管理的目的。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 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将各类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有机地组织和整合起来,使志愿者服务向 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登记制度。通过发放统一的注册登记证, 进行统一管理;要对志愿者服务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此外,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制 度。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理念培训、技术培训,切实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
3.3 
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首先,要完善和落实物质保障机制 。志愿活动是 大学生本着志愿、奉献精神参加的公益活动,是一项非盈利的社会事业,要想得以长足有效 地发展,就必须得到各级党团组织和政府部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保证。其次,要完善和落实法律保障机制。推进志 愿服务立法是保障志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
3.4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 激励作用是重要的。虽然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并未期望被表彰,但是要弘扬志愿精神一定需 要表彰,这种表彰是对志愿服务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的号召和呼唤。也可以这么说,在一个 志愿精神不太丰富、志愿服务并不普遍、人们的志愿服务意识并不十分纯粹的情况下, 大力表彰志愿服务典型对唤起社会良知、促进 人们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也是必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爱是需要并且可以传递的,志愿者为社会带来的是爱的传播,为山区贫困者带来的是一双眼睛,是孤寡老人的儿女,是社会风尚的改观.爱和善之于他人都是不拘多少,无须回报的,需要帮助的人的些须生活精神上的改观就是我们义工存在的意义.德蕾沙修女就是义务工作者,她有宗教背景,但是其行为感动了世界她说:我做的不是伟大的事,我只是用伟大的爱做每一件小事,如果我们更多的人能够用伟大的爱做事,那么爱的阳光会照到更多的盲点,这就是义工存在的意义,虽然烛光微小,却于黑夜有很大的意义.你做好了自己,就感染了别人,对于外界的意义不用言表。参考文献

1  吴信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8-10-22

2  谭玉龙,我国志愿精神培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1)

3  刘宏涛,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问题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5,(08)

4  王昱华, 青年志愿者行动对青年现代化的推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9,(03) .

原载  http://www./xiaobao/news_view.asp?newsid=6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