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阵前倒戈”的由来与利簋

 红豆居士 2014-08-21

“阵前倒戈”的由来与利簋

2014-08-21 16:36 王成业chinaart99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而成语作为文字的精华和结晶折射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成语,具有定形定义、言简意赅、四言成语、风格文雅等特点。但是你知道吗,很多成语都源自一个个重大的历史节点,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而这些事件和故事都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具体呈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我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收藏120余万件珍贵文物,由于时空的隔阂,你只能看到或瑰丽雄奇、或朴素无华之古文物的外貌,但是你知道吗,许多我们今日家喻户晓、朗朗上口的成语都与这些沉默无语的文物息息相关。让我们走进国博,一起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成语故事!

利簋,西周时期,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20.2厘米,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

商朝末年,国家日渐衰落。当时的统治者纣王是个荒淫残暴的人,他好喝酒吃肉,于是命人在王宫中建造“酒池肉林”,让他享乐不尽。纣王贪恋美色,对宠妃妲己言听计从,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叔叔比干看不过眼,多次进宫劝谏,没想到竟被丧心病狂的商纣王掏了心。这件事闹得尽人皆知,人心涣散,商王朝的气数也随之走到尽头。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周武王,已迫不及待,决定出师伐纣。武王的这一举动得到许多方国、部落的响应,他们举起反商大旗,纷纷追随武王。此时,毫不知情的纣王还在和他的姬妾饮酒作乐,在得知武王出师的消息后,纣王慌忙地组织大军应战。但当时商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还在东南地区抵抗外敌,分身乏术,情急之下,纣王只好下令把大批奴隶和俘虏编入卫队,以抗击武王的大军。

甲子日清晨,轰轰烈烈的“牧野之战”拉开了序幕。周武王势在必行的决心,影响着每一个士兵。将士们情绪高涨,勇猛地向敌人发起进攻。而纣王组建的70万大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大部分是临时拿来凑数的奴隶和俘虏,这些人对纣王的统治早已深恶痛绝,又哪儿肯真心为他卖命。两军交锋时,商军中的奴隶纷纷调转戈矛,直指纣王。纣王眼看大势已去,便逃回朝歌,在鹿台引火自焚,结束了商朝长达500多年的统治。这就是著名的历史事件——“武王伐纣”。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中陈列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利簋”。因做器者叫“利”而得名。利参加过“牧野之战”,战后曾受到周武王的奖赏,为表示对武王的感激,利特意命人铸造了这件青铜簋并在簋内铸上铭文讲述了这件事。

“武王伐纣”在《史记》等古代典籍中有所记载,但人们无法确定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直到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了这件“利簋”,内壁铭文提到“武王征商,为甲子朝”,恰好印证了文献中的记载,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佐证。

在这段史实中,有一群人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最后的时刻调转矛头,给了商王朝致命一击,这些人就是倒戈相向的奴隶。他们不会知道,就是这一举动为后世留下了传承千载的经典成语——“阵前倒戈”,而“利簋”这一珍贵文物正是见证了“阵前倒戈”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的由来。

来源:微信号:国家博物馆  文/王嘉雯 张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