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位作家畅想理想中的书店

 真友书屋 2014-08-21


排着长龙去书展,是真的爱书?还是只是随大流?书展只是书籍的大卖场,书店才是读书的归宿。有没有想过有这么一家书店,藏身在阁楼中,读者被一个桶吊着从老虎窗爬进去,书店老板是像《诺丁山》男主角一样呆滞的中青年男子,最重要的是这家书店没有wifi,读者会被关起来看书,出门的密码在字里行间,看不完不准离开,离开就被定罪反阅读罪?

iWeekly特别邀请10位作家,天马行空畅想心目中的理想书店该是什么样子:

btr

我心目中理想的书店一定是二手书店,在未来尤其如此。电子阅读的推广和电商及快递业的高度普及使网络购书相当便利。从读者的角度看,如暂且撇开电商提供的高额折扣对于出版业的潜在伤害这一并非不相关的话题,那么所有的理性都会支持从更便利、更廉宜、更省力的网上购书。

贩卖新书的实体书店——就算你可以摸、闻、翻,享受书籍的物理性;但毕竟,内容是本质——在某个不远的将来将变得愈来愈奢侈,或仅为一种怀旧情绪而存在。二手书店是不同的。一本二手书因为被选择、购买、阅读、再以某种神秘的方式离开它一度的主人来到二手书店本身就有传奇色彩。二手书上的折痕、批注、充满时间感的变黄书页都有人的痕迹,新书的同质性消失了,由此成为独特的东西。

廖伟棠

我的理想书店名曰务虚,只卖那些一点用都没有的书,比如说民国初年的旧体诗集丶流传於殖民地的伪书丶民间哲学家的梦呓之书丶小镇漫画师的涂鸦手卷丶无名氏的家庭相册等等,日本昭和初年的“考现学”杂志将是我的镇店之宝,一只老得忘记了怎样撒娇的老猫是它们的守护神。

书店藏身一个阁楼,那些有点变态的读者喜欢被一个桶吊着从老虎窗爬进来。唯一的店员是一个女诗人,她喜欢在书店里播放酸母寺的音乐——如果她心情好,她会播放萨蒂;她会抽些荷兰的卷烟,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是否有加料。而我坐在云雾缭绕的深处,研究乌托邦史。

这家务虚书店与圣特里尼岛的阿特兰大书店丶神保町的喇嘛舍书店之间有一道随意门,方便我们偷窃读者的梦,就在他们听着萨蒂睡着的时候。

张晓舟

我理想中的书店就是深圳旧天堂书店这样的模式:不仅仅是书店,还兼唱片店。但要比旧天堂再大一些,但大个一倍就够了,千万不要太大,大书店对我来说不舒服,书城更是恐怖。旧天堂有一点旧书,但还太少。我理想的书店是新书旧书各半——一间房子新书一间房子旧书,但都严格挑选图书,不过,旧书资源越来越有限,可能难以挑剔。另外,理想的书店最好不要有wifi。


张怡微

我理想中的书店,不是书的卖场,而是书及其相关信息的展示平台。书店的功能,是书店拥有者展示自己审美和意图的场所。书的陈列应该有主题策划,新书的试读区应该以电子阅读呈现,取代纸本样书的消耗。

书店所有人可充分发挥选书自由,并形成自己的供书特色。旧书部分,应该形成二手网络的流通,以供书友分享阅读。台湾读册生活的二手交易平台就做的很好,实体店诸如茉莉二手书店也提供了相应运作模式。书友可以在家上传阅读完毕的书籍信息,实时更新,书店按求书需要到府收书,转卖,代购、分类异地难购书籍,可收取服务费。

张晓晗

上学的时候天天抱着书,能回家打会网游简直乐疯了。现在天天被手机操纵,连职业也成了写书的,睡前翻几面书反而成了休闲娱乐。如今的书店,咖啡、简餐、网络、办公简直成了标配。说好听点是书籍无微不至的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揭穿了其实就是你干啥都离不开WiFi。

想要有个书店,首先屏蔽手机信号,不给WiFi。电话打进来直接转您所拨打的号码正在读书请明年再拨。最好有张床,太喜欢躺着看书了,悬梁刺股什么的最自欺欺人了。给个自助厨房,别什么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着,你当你读本书是进京赶考吗。

最重要的是一定得把读者单独关起来,出门的密码在字里行间,看不完绝逼不放你出来,报警也没用,首先判刑的是你,罪名叫做反阅读罪。看谁还跟图书馆似的抱一堆书装模作样在那打游戏。我把以上这宗生意叫做度假式阅读,在此介绍给各位,并面向社会各界招商。

陶立夏

理想的书店,是图书馆一样的,空间广阔,温度适宜,光线不会太亮,如果可以,书店最好铺着地毯,会吸收噪音和脚步声。

但一家书店最重要的还是书。书的种类既要顾及各人需要的多样化又体现店主的品味取舍。如果时常能淘到难买的绝版书,再简陋我都愿意光顾。欧洲有很多这样的二手书店,店面并不大,店员对所有的书了若指掌,甚至熟悉它们的来历。走进去会感觉不仅是书,连店里的空气都是老旧的,让人放松。

现在因为经营的需要,很多书店都会附设咖啡餐饮,这是无奈之举却让书店变得越来越吵闹,书也逐渐退为配角。我希望更多一心一意只卖书的书店能在消费者的支持下活下去。


七堇年

理想中的书店是24小时都营业,有自助式图书借阅,二楼角落有木制书桌和暖光台灯供人阅读写字。定期举办writer's salon和poetry public reading。有美女店员,书店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坐落在安静的街区,店内摆放许多绿色植物,装逼者禁入。有二手书交换活动,接受二手书捐赠。可以把自己的书稿,以匿名或不匿名的方式打印出来,放在店内供交换,给有兴趣的人阅读、留言。

厉致谦

理想的书店,不在乎面积多陋,只由书和为书而来的人所塑造。店员和顾客之间,既近且远,既熟又生。可以娓娓攀谈,可以争执辩论;也可以互不干扰,只在入时微笑,出时道别。顾客之间,也或多或少相熟,谈谈阅读心得或最近经历,在围合的空间,做没有围墙的交流。在书店组织的“节日”,新老朋友聚集一堂,做物质的交换,做经济的交换,做知识的交换。当然,还交换了口水,交换了彼此的时间。

有了充满活力的人群,书还重要吗?与其说书是商品,不如说书嬗变成为一种媒介,一种指引。书可以消磨过客的时间,书可以成为话题,书可以成为评价标签……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引来了形形色色的人:作者、读者、评论者、围观者、不围观者、店员、店老板,统统被书摄入书店,被“书的宗教”,笼上了一眼就能发觉的光晕。

毛利

理想的书店,首先要有很多书,最好是站在里面一天都翻不完,只能翻完一个区域,念念不忘下次一定还要来的地方。因为书实在太多了,所以到处堆积,没有排行榜也没有热门精选,只有一堆堆的书。书店老板是像《诺丁山》男主角一样的略为呆滞略为好看的中青年男子,永远在收银台里一声不吭地看书,碰到略为好看的女子,会搭讪推荐本书。

除了书和老板外,这个店里既没有咖啡卖也没有蛋糕卖,整个店根本谈不上装修的品味娱乐的功能,可能横梁上会有一幅书法作品,但上面早就有厚厚一层灰。这家店永远不打算赶时髦,永远略为腼腆地占据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每次去,你发现它都在,并没有草草关门,这就是最理想的书店了。

荞麦

理想中的书店必然不大,是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供应好喝的咖啡和茶,以及简单的食物,椅子舒服,营业到凌晨。书不多,显眼处摆放着真正的好书,而不是畅销书籍。有很多国外杂志,还有独立出版,各种画册。不卖稀奇古怪的东西。店员不多,而且沉默。整个店恰似一本“品味教科书”,不是单一的书店,而是一个完整自我旋转的小星球,告诉每一个进来的人: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