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为什么爱穿裙子?

 真友书屋 2014-08-22

选自豆瓣阅读专栏《男人和女人的博弈

作者:南度


原题:裙子笼罩下的玄机


总是在梦里。

看到自己走在归乡路上。

你站在,夕阳下面,容颜娇艳。

那是你,衣裙漫飞。

那是你,温柔如水。


每次闭目聆听许巍的《故乡》,心中都会浮起异样的温馨。许巍人丑,歌却不丑。有人曾经自吹:如果我长得像许巍那么丑,我也能把歌唱好。那当然不现实,比许巍丑的人多了去了,但能写好歌的人却并不多,你看他短短几句歌词即已描绘出了一幅唯美曼妙的画面——夕阳给故乡涂上迷离绚烂的底色,满天晚霞之下,容颜娇艳的少女迎风而立,衣裙随风漫飞,目光流转,似嗔似怨,欲语而无言,无言而有声,此情此景,纵然不见大地飞霜,哀鸿横空,也足以让人心思缈杳,怅然若失。


进一步细心品味就会发现,那不只有曲调歌词的魅力,还有裙子的感召力。不信?试着把画面中飞扬的裙袂换成拘束的裤装,美感恐怕会减去大半。再如果把容颜娇艳的少女换成一个委琐的老男人,大概就毫无意境了。要是胆敢再让男人穿着裙子在风中挥手告别,那恐怕有人就要大打出手了。


相信在大部分人心中,裙子都是女人的专利,以至于中国有句古话——拜倒在石榴裙下——直接用裙子指代女人。说来也是,裙装或五彩缤纷,风情万种;或素雅淡静,端庄大方;或长及脚面,随风飘曳;或仅止臀部,风流媚惑。但不管是何种款式,似乎总会比裤装多出几分妩媚与柔美。而且从非洲到亚洲,从欧洲到美洲,无论在山中还是海边、风俗如何、发达与否,都存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女人大多爱穿裙子。甚至是地处偏僻的夏威夷群岛,也早就有了草裙,不然他们恐怕只能在海风中大跳裸体舞。这种装束随处可见,以至于人们见怪不怪,很少有人会直白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女人为什么爱穿裙子呢?


这个问题初听起来非常简单,甚至有些浮浅,然而那只是误会——与人类文化相关的几乎所有现象,越是简单往往也就越是复杂,很少有人能给出精准漂亮的答案。凡认为这个问题简单的人,都只习惯于回答确定的问题,比如有人想当然地认为穿裙子凉快,这个简直不值一驳,因为清冷的深秋照样有女人穿裙子,她们独立寒秋,顾盼自怜,竟然平添一股韵味。


裙子问题最腹黑的答案往往是男人提供的。


他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女人之所以爱穿裙子,是因为方便性交——裙子具有诱惑性,而且容易实施具体行动。有人信誓旦旦地指出,穿着越是性感的女人,越能勾引到更多的男人,也就拥有更多的性机会,随之会留下更多的后代。所以女人大多爱穿裙子,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个答案似乎有道理,但经过仔细审核,我们会发现,给出此类答案的男人太把自己当棵葱了——如果只是为了方便性交,那男人也应该穿裙子。而且,最具诱惑性的衣着并不是裙子,而是裸体。除人类以外的所有动物都采取裸体策略,它们在交配前从来没有脱衣解带的烦恼。如果只是为了方便性交,女人为什么不索性裸体呢——那样应该能得到更多的性机会。


这个答案的核心错误在于,女性其实根本不必担心性机会,她们应该担心的是如何拒绝不必要的性机会。不然就会像是有缝的鸡蛋,眨眼之间就叮满了苍蝇。


与其他动物不同,于女人而言,性机会越多,后代就越难以成活,至少是难以健康成长。妓女是最好的例子,她们的性机会比普通妇女多得多,但从来没有人认为妓女的后代更幸福,韦小宝当然不足以作为反证。


妓女的后代未必不优秀,可惜的是,她们缺少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共同将后代抚养成人,根本原因就在于她们性机会太多,比一般轻浮的妇女还要多,多到男人无法判断她生下的孩子到底是谁的后代。而所谓有责任心的男人,另一个意思是只愿意抚养自己后代的男人,很少有妇女会鼓励丈夫抚养别人的后代。愿意替别人抚养后代的男人早已埋身青山,无人祭扫。所以,做有责任心的男人的前提是,后代必须是他自己的。当无法确定后代归属时,最佳的策略是脚底抹油,一走了之。


这就是妓女的真正麻烦所在,不然妓女的数量将会成倍增加。


这个残酷的事实充分证明,女人拥有更多的性机会并不是什么好事,绝非通过自然选择检验的有效手段。因此也不是女人爱穿裙子的主要原因。


那么,难道穿裙子与性暗示没有关联吗?


当然有关联,但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性机会,而是为了得到更优秀的性机会。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十只麻雀也比不上一只鹦鹉,同样是鸟,差别却很明显。所谓优秀的性机会,可视化标准就是优秀的男人。这是原则性问题,女人要想得到优秀健康的后代,在性行为上就必须谨慎,人海战术并不是首选策略。


女人可以满足于只有一个男人,而不是同时拥有很多良莠不齐的男人,这明显对女人不公平,尽管有些自大的男人认为自己能力够强,一个人已经可以满足女人的所有需要,但一个男人不可能比十个男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带来更大的满足,无论肉体还是精神。不过对女人而言,更多的男人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麻烦,可能的因素包括机械性磨损;加上女人不可能平均睡到每个男人的床上,由此导致的男人之间的战争将会异常激烈,就算不会伤及女人,但却必然祸及后代;更不要说还会产生性病或其他生殖器疾病——比如患宫颈癌的机率明显增加,除了男人带来的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外,精子事实上是效果极强的抗原,宫颈对新的精子总要作出激烈的免疫反应,当精子种类过多,免疫反应失控时,癌症就随之发生。据信,香港某位著名女歌手英年早逝就与此有关。美国著名的辛辛那提女子监狱中关押着大量妓女,定量调查表明,她们患宫颈癌的机率显著高于普通女性,而尼姑和修女的患病机率则极少。所有这些都表明,女人拥有更多的男人并不划算,因此也不是她们爱穿裙子的真正动力。


女人往往更愿意接受第二个答案,也是选择裙子时的重要参考依据——穿裙子显得更加优雅美丽,或者更加性感。这些复杂的形容词背后有时是同一个意思,但看审视者的心态和年龄及性别如何。


无疑,穿裙子的女人有时确如娇艳的花朵,迎风飘摇,绚烂多姿,让人感觉优雅美丽,赏心悦目,而这感觉主要来自男人——因为男人觉得好看,所以女人才觉得好看,此即所谓女为悦已者容。女人身上很少有男人觉得难看而她们自己觉得好看的东西,不然就不只是审美观的问题了——得不到男人喜欢的女人当然会被自然无情地淘汰。


问题是,为什么男人会觉得穿裙子的女人更好看呢?他们为什么不觉得一个戴着圆顶小帽穿着灰色长袍的灭绝师太更加美丽呢?


这才是裙子问题的本质。


男人认为裙子漂亮,当然只是错觉,很少有男人在裙装店流连忘返,他们真正关注的并不是裙子,而是穿裙子的人,特别是被裙子衬托出来的完美腰身——穿裙子的女人显得更加纤细柔美。无论裙子的颜色怎样,款式如何,复古还是新潮,它们都必须突出纤细的腰身,至于白裙子还是红裙子,抑或是洒着梅花点的蓝裙子,都只是细节性问题。不想或者无法突出自己腰身的女人都很少穿裙子,比如女汉子就很少穿裙子,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或者是庸懒的富婆,没有什么能够掩饰她们又肥又粗的肚腩。既然如此,不如不穿,或者穿了也无所谓,反正她们必须披一块布在身上。她们的裙子已经失去了裙子的真实意义与韵味——并不是所有裙子都名副其实。


不只是裙子,女人的几乎所有衣着,风衣也好,马甲也好,工作装也罢,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会突出一个中心,就是要把腰围变细。从来没有女人喜爱穿一种腰很粗但下摆很细的衣服,除非是马戏团里的小丑——他们从来不曾指望博取男人的青睐。


现在,裙子问题变成了另一个问题,而且真的有些学术味道了,虽然仍带着一丝暧昧色彩:男人为什么喜欢腰身纤细的女人呢?所谓楚王好细腰,难道有科学依据?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纷繁复杂的裙子现象背后隐伏着的简单事实——纤细的腰身证明女人没有怀孕。楚王不一定知道这个科学道理,但却本能地表现出了正确的审美观。


一个没有怀孕的女人对男人而言,意味着他还有机会,因为她说不定可以为他怀孕,至少在理论上有这个可能。裙子就是重要的暗示,虽然不是每一个暗示都会成为现实,但总有一些暗示必将成为现实。而已经怀孕了的、腰身肥大的孕妇则很少得到男人的青睐,痴迷于大肚婆的男人起码是效率低下的男人——他至少需要耐心等到重头再来的机会。


纤细的腰围不但可以证明女人没有怀孕,而且也是身体健康的标志,过粗的腰围往往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危险,很难生下健康的后代。古代男人未必考虑过这么多,但自然选择在默默把关,经过反复筛选,剩下的大多是喜欢细腰的男人。历史上也可以找出唐明皇宠爱杨玉环那样的特例,但无论正史野史,都没有提到过杨玉环的后代。她十七岁出嫁,三十八岁被逼身亡,其中有二十多年可以育孕子女,但她先后陪伴过几个男人,却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而她的男人们与别的女人却都生了个子孙满堂,这充分证明肥胖的杨玉环没有生育能力——过度肥胖的女人极易流产。自然选择的原则是,不健康的孩子生下来也是负担,所以不如不生。


因此,喜欢细腰女人不只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而是事关千秋后代的宏伟大业。当然,腰围尺度要合适,如果瘦到只有手腕粗细,当然也不行,过度消瘦的女人也将失去生育能力,因为营养跟不上,不足以生下后代,这就是长跑等高能量消耗的职业女运动员往往无法生育的原因。所以女人必须在肥瘦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不能骨瘦如柴,也不能臃肿如猪。


纤细的腰身还可以间接地突出上面的胸围和下面的臀围,这两者也是女人需要反复展示的内容:诱人的胸围是哺育能力的证明,适中的臀围则是营养充足的保障。这两者通过纤细的腰肢联系在一起,形成优美的哑铃形。如果腰肢太粗,就从哑铃变成了水桶——胸围和臀围会同时失去广告作用,这就是大多数女人迫切需要减肥的原因。


所以腰围是个大学问,而且是三围中惟一容易改变的指标,女人不愿意把胸部束小,也没办法把臀部勒紧,那么只好折腾腰围了,那里正是裙子的主要着力点,只要裙子做得巧妙,完全可以制造出完美的广告氛围。


有经验的色狼都爱看女人三围,并且善于甄别真假,不管他们学富五车或是流浪白丁,这经验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从来就不存在没有道理的细节,其背后的推手,都是基本的进化论原理,即自然选择,或者还有性选择。


裙子不只有上述暗示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那是与柔美、飘逸、清秀等等相关的心理意象,与女性本身所秉持的形象内涵完全一致。女人和裙子相互表现,相互衬托,最终达成了美丽的和谐统一。所以说裙子是女人的专利并不为过。


正如同雄孔雀为了讨好雌性,会把尾巴变成累赘一样,女人的裙子有时也会出现失控的危险,这种危险在婚纱上被无度放大,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超级婚纱裙。但无论样式如何千变万化,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都是相同的。


这时另一个问题出现了:男人为什么不爱穿裙子?


我曾经是张国荣的歌迷,但自从他在演唱会中光着脚板裙装出场后,就再也不看他的表演。虽然我对八卦没有兴趣,但我当时就断定,巨星的性取向有别于凡人。后来我才知道,这已经是一个迟到的判断,他的同性恋早已都不是新闻了。但我由此清晰地认识到,裙子是女性的代名词,男人穿上裙子,马上就会被联想起女性化倾向。


后来我曾经问自己:为什么女人穿裙子会显得很可爱,而男人就不行?我不知道别人感受如何,反正我如果看到男人穿着飘逸的长裙搔首弄姿时,肯定会当场呕吐。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男人为什么不适合穿裙子呢?


虽然苏格兰男人也有穿裙子的习惯,但那只是特殊历史造成的特例,并不具备广泛意义和讨论价值。此外就算有的斐济男人也穿裙子,就算有的印度男人也穿裙子,就算有的中国少数民族男人也穿裙子,但都不足以掩盖这样明显的事实——大多数男人并不穿裙子。


女人为什么爱穿裙子和男人为什么不爱穿裙子,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一个解决掉了,后一个自然迎刃而解——那并不仅仅是为了行动方便。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男人为什么不穿裙子,因为男人并不指望为另外一个男人生下一男半女,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大秀自己纤细的腰身,尽管有的男人腰身确实也很纤细。有同性恋倾向的男人之所以愿意穿裙子,那只是想误导他们的另一半,暗示他们可能是女人,或者愿意被当做女人,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受”吧。有的地方则给他们起了个专业的名字,叫作“人妖”。


或许有人会继续追问: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他们是不是会穿裙子呢?


答案很简单:当然会了。


因为那样一来,他们其实就是女人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