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泼冷水的人

 木立 2014-08-22

这几天社交网络圈里流行起了“冰桶挑战”游戏,看了看源头,是从美国传过来的,大意是为捐助ALS罕见病患者筹款的一个游戏,以一传三的方式提出挑战,要么应战要么捐钱。很多名人接受了挑战,放出了视频或图片,也有一些人没有接受挑战表示捐钱(例如还要顾及总统形象的奥巴马)。我相信大部分接受了挑战的名人们同时也会捐款,接受挑战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乐呵乐呵参与一种游戏而已,看了很多GIF,被泼者都很快乐。

事情很快传到了国内,开始有点变味了,先是某位IT大佬说接受挑战,然后泼水现场弄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泼完还不算,还要长篇大论地演说和表述,明里是为公益,却处处透露着推广自己商业项目的心机,让人感觉很不爽。这里面还是一些体育明星和演艺明星们比较中规中矩,按照规则在玩,当然,最给力的还是“国民老公”思聪王公子,接受挑战的同时捐款100万,一点也不带虚地,比很多商业“领袖”实在多了。

轰轰烈烈了两三天,到今天,果不其然,出现了不少真正为这个活动“泼冷水”的人——各种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一些貌似清醒冷眼旁观的人:有的说真公益不需要炒作,何必玩这种无聊的游戏;有的说自己有公益计划,不参与这个,不接受挑战,也不捐款;有的说捐款会捐的,但游戏很无聊,就不参加了;当然还有一些人来科普说从头上往下浇冰水多么不健康,参与要谨慎balabala。

记得5-6月份时校园里时不时有毕业生拍学位服照片,走在路上时两位大三女生在我旁边经过,听到其中一个兴高采烈地说:哎呀,真羡慕啊,明年也要拍学位服照片了,一定要多拍几张……然后另一个一脸不屑地说:我觉得挺没意思的,大家都穿一样的,有什么意思。然后就冷场了,那位想拍的女生也不知道该接什么话了。

似乎生活中总少不了一些“异常冷静”的人一直在冷眼旁观,时不时地给热火朝天的活动浇点冷水,以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班级里搞团日活动,大家商量好了怎么弄先怎么样后怎么样,一到宣布的时候总有一两个“见多识广”的同学会说“那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怎么样怎么样”,有时候连建议都没有,只会否定别人的建议,让组织者们无比灰心;大家一起出去旅行,总有人会不爽行程的安排,不爽参观的路线,不爽某一种天气或景色,唉声叹气地让同行者也觉得败兴;一起出去吃东西,有人提议去吃某种有特色的东西,通常会得到很多人的回应,正当大家兴奋地讨论准备出发或已经在点菜的时候,会听到冒出一个声音“啊,我不吃羊肉(香菜?芹菜?)的,那个味道太怪了我受不了诶!”顿时让人觉得继续点也不是不点了也不是。

不是说不允许某些人表达自己的特殊意见,只是希望在表达的时候别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表情。你不喜欢某个安排,可以不参加或只参加其中一部分,或者下次提前和组织者沟通一下你的想法,也不必大庭广众之下说人家的安排很没劲吧,不想吃某个东西,不吃就好了,或者让大家少点一份,何必说得好像别人谁爱吃谁就十恶不赦似的。“公主病”这东西,小说里电视上看看就好了,真和这样的人相处,谁也受不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凭什么你是主角别人都得做你的配角?

“冰桶游戏”也是这样,想接受挑战就参与一把,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不想参与就沉默一下好了。既没必要高调宣布参加弄一帮群演把它提升到多高的层次,也没有必要不想参加还一番说辞好像谁参加了谁是二傻子似的。

没有谁有多傻,对那些惯于给别人“泼冷水”的人,大家忍着你是给你面子,可也惯出了你的毛病。

迟早,大家都会远离那些带来冷场和败兴的人,因为他们带着一团负能量,所到之处都快乐不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