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谐统一均衡发展才能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南山大佛图书馆 2014-08-22

和谐统一均衡发展才能国富民强、长治久安------读中亚文明史有感

(2011-04-20 16:04:58)
标签:

中亚

西域

历史

文化

分类: 西域朔风
和谐统一均衡发展才能国富民强、长治久安------读中亚文明史有感

和谐统一、均衡发展才会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读《中亚史》有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王治来的《中亚史》,这位曾在中科院、社科院及湖南师范大学搞了半个多世纪中亚、新疆及蒙古历史研究的学者,以他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考古经验,将数千年来的中亚历史娓娓道来,通读全书,感慨良多,获益菲浅,无数感想涌上心头,有庆幸、有感慨、有遗憾、有自豪,有同情,更多的或许是无耐,千言万语总结起来一句话,那便是只有和谐统一、均衡发展才会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全书两百多万字,引用各类中外史料近六百多篇,做为四卷版的《中亚通史》的简明版本,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亚地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展现在世人面前,涉及民族之众多,历史事件之全面,时间延续之漫长,可谓是研究中亚及近东历史的一篇很好的教科书。

 

中亚,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被称做西域,上古传说中周天子西巡时的葱岭,即为中亚的帕米尔高原,进而古老而又神秘,遥远而又虚幻。中亚地区,从历史地理上来看,西起里海,东至蒙古戈壁,南达巴基斯坦沿岸的印度洋北至浩瀚的哈萨克草原,绵延数万里,横亘五千年,做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地点,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在此不断繁衍生息、人类文明在此不断碰撞、融合,进而发展至今。

 

自上古时期居住在里海东北部草原上的雅利安人,逐步发展成斯基泰人,再西迁和南迁演变成了现在的印欧人种。从阿赫门王朝、亚历山大东征及希腊化的塞琉古王朝到贵霜、突厥乃至汉唐统治下的安西地区,从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萨曼王朝到成吉思汗帝国统治下的察合台汗国及其延续的贴木儿帝国,从俄罗斯东侵到前苏联解体发展至今的中亚五国构成的上合组织,泱泱数千年来,中亚自始至终处于漫长的分裂和动荡夹杂着短期的和平和繁荣之中,时至今日,中亚地区的发展仍然受到包括民族问题、历史问题、环境问题、人文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甚至是部落与部落之间,村落与村落之间,都存在着一系列延续数千年遗留下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数千年来都没有在实质上得到解决,而一旦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就会立即浮现在表面上,甚至会激化产出无法调和的矛盾,进而便是动荡、暴乱乃至战争,生灵涂炭,社会倒退。也正因为如此,中亚地区根本谈不上和谐,更谈不上统一,连中亚的核心,阿姆河和锡尔河两大中亚水系覆盖的,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被称为大宛的河中地区,原本是一个资源丰富、植被茂密,经济和文明发达程度较高的地方,也因为上述的种种问题,进而四分五裂无法共存,丧失了做为一个整体繁荣发展的最基本的人文基础和社会基础上,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严重滞后于现代社会,国不富民不强,更无法奢望长治久安。

 

中亚地区诞生的中亚文明,自古以来,就被华夏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乃至欧洲文明所包围,受到上述文明的影响非常巨大,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更是上述文明的重叠的边缘和互相冲突地区,于是,便有了上述文明综合的特点。

 

而中亚的历史,则受着地理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自己传承和记载并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只能参考其它文明的文字记录,而这恰恰正是因为中亚文明中既包含中亚北部的草原文化又有中亚南部的农耕文化,二者之间不断的矛盾冲突,加之上述四大文明对其的影响和不断的介入和争夺,导致中亚地区丧失了做为一个统一的文明的持续存在,所以,它的历史足迹,只能借助于其它文明社会与之冲突的记录来书写,从而越发显得神秘而又虚幻。

 

对比华夏文明,自传说中的炎黄五帝发展至今,版图虽有变化,但自始至终保持着,或许说是争取努力实现着和谐、统一的国家,虽经过各个朝代的不变演变,但延续发展的文字,和整体稳固的农耕文化体系,从而使得华夏文明得以传承。虽然经历了多次生死存亡,但终究以其宽阔博大的胸怀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融合并进而发展,从而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炎黄子孙,虽然我们没有完全彻底的达到和谐统一和均衡发展程度,但现实乃至长远的目标,自上古流传至今,仍然是国富民强和长治久安。而这一切,则要从根本上追述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所执行的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制度和更早于秦皇汉武的孔孟之道。时至今日,东至日本、西至新疆、南达东南亚、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都一直处于大陆文化的影响范围内,汉字,及以汉字为载体的各种文化传统,更是做为华夏文明和受华夏文明影响的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繁体的汉字,亦或是简体的汉字,加之诸如日本发展的片假名、东南亚的中国古汉语,都是以此为基础不断衍变而来,从而构成了主体清晰,枝繁叶茂的华夏文明圈。

 

除了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地理因素决定了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从中亚地图上来看,中亚的北部,四百毫米等降雨线北侧,是浩瀚的钦察草原、哈萨克草原和伊犁河谷地区,是游牧民族数千来逐水草而生,不断迁徙的地方,这里便是汉唐时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所镇守和管辖的安西四郡。

 

而中亚的东西两侧及南部,则是干旱的沙漠戈壁,包括阿姆河以西的卡拉库姆沙漠和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以及伊朗高原和阿富汗荒凉的戈壁和山地,在这些沙漠上星星点缀着一些距离遥远的沙漠绿洲,这些绿洲可以自给自足,但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更因为地理上的遥远和路途上的艰辛,而自我独立,相互之间更多的则是杀戮。这里便是大唐版图最西侧的波斯都督府、昆墟州都督府,大唐短暂的统治西亚之后,这里便是波斯和阿拉伯帝国的东北重镇呼罗珊四郡所在地。

 

而中亚的河中地区,因为阿姆河和锡尔河水系密布,在中亚这块极度匮乏水资源的地区,则显得弥足珍贵,而阿姆河和锡尔河所构成的河中地区,因为阿姆河和锡尔河所带来的充沛的雪山融水灌溉农田,这里便演变成了中亚最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地区。而这块农耕文明所在地,则受着四面游牧民族数千年来的不断轮翻冲击,从而无法使农耕文明演变成农耕优势,而恰恰这里又是东西方文明也就是南北两条陆上丝绸之路交叉之地,所以也深深的陷入了东西方文明的争端之中。

 

从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中亚民族大迁徙,即汉初的月氏西迁,到规模和持续时间更为久远的汉末匈奴西迁开始,彻底的改变了中亚的历史政治格局,从唐初的西部开疆拓土到唐末的回纥进入中原,从成吉思汗南进的同时进行的三次西征,到土尔扈特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的东归,中亚的河中地区,这块曾经富饶美丽的土地的历史,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全部。雅利安人、希腊人、塞种石人、月氏人、突厥人、波斯人、印度人、唐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回纥人、钦察人、哥萨克人、俄罗斯人都曾经是这片土地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而无数的外来民族与本地民族的冲突、融合、再冲突,本地宗教和外来宗教的冲突、融合和再冲突构成了这片土地历史的全部。

 

由此可见,中亚地区,因地理原因,受外在文明的影响也较为深重,从而丧失了独立发展成为中亚文明的可能。

 

综上所述,和谐统一、均衡发展才会国富民强、长治久安,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的稳定和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