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眼里中西文化差异下的中国留学生世界

 心有敬畏 2014-08-22

  首先声明:由于有些段落或句子,虽是事实,但会影响到一些认识的人,或是有些话我讲出来会让那些不劳而获的人顿然开窍,我不想让这种人坐享其成,抱歉,所以用“××”的符号打了“马赛克”

这篇文章几个月前就写了,一直不好意思发,但现在我想说说我眼里的世界了。

 

本人已经在英国生活了4年半,目前是一个职业泰拳手,泰拳教练和游戏角色设计师,其中4年都是和外国人生活居住的,零零散散的接触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并有半年和同胞一起居住的经历 ,虽然4年半并不算长,但我一直在用心观察外面的世界。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讲述客观的中国留学生在英国以及海外其他国家的真实生活情况。也希望留学生的家长们能以此文章做一些了解。

 

近些年海外留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尽管不少人都能顺利拿到文凭,但就算你拿到博士学位,也不意味着你是合格的留学生,是否合格要看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是否通过留学经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海外留学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在我看来是本国文化和西方思维方式间碰撞下的领悟,这一点并不是很多人能做到,就像是打通一款游戏的人很多,但靠自己发现其中隐藏要素或隐藏关卡的人并不是那么多。

 

 

外国人很多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是不与外国人沟通,没有礼貌,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家里上网玩游戏。海外中国留学生大概分为这么几类人:1平时按时上课,回家学习,空闲时间打工,偶尔和外国同学讨论一下学习上的事,思想相对保守,不经常尝试新鲜事物,平时社交群体主要是中国人。2大部分时间在家玩电脑,平时偶尔上课,语言水平很差,听外国人说话基本靠猜,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还要找自己身边英文稍好的中国朋友给自己做翻译,学习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这类同胞往往毕业回国后,当他们聊起留学经历,还会恬不知耻的说自己有很好的外国朋友,对西方有深入了解。3基本不上学,花钱通过一些非法手段来完成学业,文章后面有对这类同胞的详细描述。总之和外国人朝夕共处,并把他们当成同类对待的中国人是少数,我很少见到这样的同胞,很多人也都没见过,但相反大多从小来到国外几乎已经忘记母语的中国同胞或者海外第二代华人却是这样的。×××××××××××××××××××××××××××××××××××××××××××××××××××××××××××××××××××××××××××××××××××××××××××××××××××××××很多海外留学生的自身问题是,没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接触过社会,做事情对自己不负责,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无法融入社会主要体现在:思维逻辑的偏差和语言的水平,其中前者更为严重,有人找借口说这是文化的差异,的确!但是我们文化下的逻辑很多是无法用道理去解释的潜规则,外国人做的大部分事都可以被正确的思维逻辑所解释。

 

如果您的孩子是长期在您细心呵护下成长,没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法建立自我思维的模式,当他们来到陌生的国家,面临的挑战并不是吃苦那么简单的,普遍涉及到的是触犯法律自己去浑然不知,比如留学生毕业后不交房屋地税,开车违规,被告上法庭自己也不理会,认为没人上门就相安无事,跟们没有对名誉的概念,自己解释往往会说:“我们不知道呀,我们刚来这个国家,中国的法律不是这样的!等等等等。”而且还是理直气壮。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国家,了解人家的法律这是基本的一课,我们国家的法律有和西方有着非常多的不同,既然要去留学,我们就应该提前去了解,但出国前大家都在忙着学习语言,很少有人会提前想到,也没有太多宣传提醒我们这一点,尽管在国外大学刚开学的第一周,学校会给留学生们普及这类知识,但由于中国留学生刚到国外,语言上无法适应外国人的口音,几乎很少有人能完全听懂老师在讲什么。(就算是在剑桥大学已经就读了两年的博士生也有无法×××××××××××××××××××××××××××××××××××××××××不知道。)

 

 我们对价值观的认知往往更强调金钱和地位,不要说你认为这是肤浅的,在我们的国家生存不得不面对这两件事,你也根本逃不掉!!而且这确实是我们普遍的认知,每个人都说这很肤浅,但每个人却又都在为它而打拼,放弃着自己本应享受的生活,隔阂了身边的亲人朋友。这导致留学生出国后面临的着几大问题:为了省钱可以触犯法律,也可以破坏自己的声誉,我曾见过很有钱的留学生依旧只顾眼前小利,这不是愚蠢两个字可以去形容的,听起来很可怕,其实也很常见,大多数人看到身边的同胞这样自己就照做,也意识不到错误,还以为占了便宜。对于女孩还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女孩在国内比男孩更加娇生惯养,不懂得吃苦,没享受过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的快乐,尤其是长相较好的女孩,身边总是围着一群男孩会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在海外留学的不少男孩家庭背景非常富裕,这些女孩出国第一天可能也会遇到很多的不顺利,毕竟适应新的文化是学要学习过程,但一些经济条件较好或是在海外生活经历相对丰富一些的男性同胞就会给女孩提供很多变通,在女人最困难的时候摆出一些诱惑,这些女孩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国内的成长背景下也很难有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违背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去和这些人交往或作出一些类似的事来各取所需,很多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女孩是迷失的,理性会败给感性,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很多长相较好的女孩所逃不掉的,也许这样的事在国内已经不稀奇了。但国外女孩一般很小就学会独立了,也很少国外男孩会傻的像我们偶像剧中演的那样去惯坏女孩,刚才“××××”和漂亮女孩的故事还没讲完,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同胞和经济一般的留学生都有过找人代写论文的经历,这是违法的,也有一些留学生会花钱雇人替自己完成学业,甚至有人身在国内通过以上手段就可以拿到自己在国外的学位,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这也导致另一部分在国外的代考,代写论文的违法组织的存在,他们很多都是我们的同胞,因为很多同胞身在国外依然不能熟练讲英文,双方用中文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刚到英国的女孩一旦与这类同胞交往,必定会同流合污,因为我们的文化里并不是按逻辑来判断对错的,关键在于你的立场是站在谁那边,那么就算他做错也可以被包庇。就好比一些事涉及到国际利益,即使我们做的是错的,也依然会因为所谓的爱国情节去颠倒是非黑白。不然有人会说“你不是个中国人”,其实我们的爱国意识就是这么肤浅。再之后女孩就会变得更不独立,一旦分手后就会习惯性重复之前自己的经历,这并不是故事,是无数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当然还有更“精彩”的内容需要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我不便在这讲述,但要记住现实不断发生的事远远超越你的想象力!

 

 

我们的文化常常是大家都做错事,心里没有愧疚,一旦被人发现自己才开始觉得羞愧,想问题总是只顾眼前,不去想事情对自己的长期影响,比如讲到的地税的问题,有人收到法庭传单之后也不去理会,短时间不会受到影响,但一旦办理移民等,受到的影响是致命的,同胞在海外遇到问题总是去询问其他同胞的经验,那其实是最差最片面的解决方式,因为大家都不是本地人,分享的经验往往也是一群不懂法律的人违背法律后得不偿失的经验,有事我们不以为然的事,但当你问道外国人,人家可能会觉得事情很严重,但回过头看看我们所有同胞在做的正是外国人看起来很违背常理的事,这时候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该怎么办?我们的文化带给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判断一个行为正确与否的准则不是去看法律,而是去看大家是否都在做这件事,这导致我们整个群体都在和外国法律对抗着,因为在我们国家的确是这个逻辑,一旦被外国人职责,我们通常反驳的理直气壮,但我们没有想过人家的社会秩序是以遵守法律为前提,有人说外国人愚蠢,但当你在国外被我们不在意的小事影响到自己名誉的时候,你就知道是谁愚蠢了!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每月的花费普遍远高于外国学生,由于不会做饭或者懒惰等原因,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是每天叫外卖,国外的中国餐馆也因此得以生存,英国的中餐馆比起其他餐馆的消费普遍要贵很多,英国学生普遍的消费水平远不上中国大多留学生,更不会有外国学生一周几天都吃中餐或在其他餐馆吃饭,就算我身边上了班薪水不错的外国朋友都不会××××××××。外国人大多都从小独立,有不少自己打工挣钱的经历,懂得钱来之不易,朋友聚会吃饭等消费也普遍大家自觉实行AA制,没有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也更不会像一些中国同胞总是等着对方起身去给自己买单,甚至有些留学生自己的生活费花完了,四肢健全却不去打工赚钱,整天在家玩游戏,连抽空洗澡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却要身边的朋友去接济他,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特别无耻,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旁观者又能说什么呢。当然不可否认有不少中国留学生通过打工来赚取生活费,他们是好的榜眼!但这里也有一部分人用家里给的生活费来支付平时生活开销,用自己打工赚来的钱买一些奢侈品,例如名牌包,这些人自己讲起来还非常自豪,认为买奢侈品没花家里一分钱,其实很多同胞根本就没有外国学生自力更生的意识,我从来没见过自己身边的英国朋友用辛苦打工赚来的钱或者用自己总收入的大部分资金去买奢侈品,更多的是花费在房租等生活开销上,即使是我的一些在公司担任高职的英国朋友都没有给自己或者自己女朋友买较昂贵的奢侈品,我认为这些差别是我们文化下养成的习惯,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完全不能养活自己和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要解决面子上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单一几个人的责任,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行为所导致的!在一个群体里生存,你的价值观很难做到与众不同,很难不去在乎其他人的对自己的看法,除非你脱离这个群体,单一的讲某人爱慕虚荣,这不公平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所有人的行为在影响着每一个人,每个人也都在互相抱怨和指责着,但所有人又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导火索这些都不会改变的。

 

 

刚才讲到中国留学生打工,这里有几个问题,中国留学生打工的地方常见的主要是中国餐馆和中国超市,外国店往往很少有中国员工,这并不是外国人对我们的歧视,而是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语言水平达不到,不愿去挑战新鲜事物××××××××××××××××××××××××××××××××××××××××××××××××××××××××××××××××××××××××××××××××××××××××××××××××××××××××××××××××××××××××××××××××××××××××××××××××××××××××××××××××××××××××××××××××××××××××××××××××××××××××××××××××××××××××××××××××××××××××××××××××××××××××××××××××××××××××××××××××××××××××××××××××××××××××××××××××××××××××××××××××××××××××××××××××××××××××××××××××××××××××××××××××××××××××××××××××××××××××××××那看似是额外的福利,但实际上这也是英国法律所规定的,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很多在国外的同胞思想都不能转变。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做着违法的事,但他们依然存在着,这种如履薄冰的经营方式,我真不知道是对是错了。

 

我曾经的中国室友曾原话对我说:“我们都是没有信誉的人,曾经多次被告上法庭,有的我们也没管,不出庭,现在不也没事吗?”也许暂时没事,但一旦涉及到名誉问题,那么后果是长期的,会被限制,有人总往往搞不清形式,去做一些得不偿失的事,只顾眼前利益。也许你觉得那种人很愚蠢,请你仔细想想你自己是不是也做过这样的事呢?或者您正在做着类似的事,只是你没有意识到。如果你的孩子思维逻辑混乱,再遇上这种室友给他出主意,后果很可怕,在中国的思路不管什么手段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国外的思路是必须承担自己的犯下的错和依照法律程序。不要觉得我讲的话题离你很远,这些问题就发生在你身边,只是你早已习惯,体内的“抗体”让你无法察觉而已。也不要以为这些事不可能发生在您即将出国留学或已然身在国外的孩子身上,因为我们的体制和文化给这一代人带来负面影响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改变,在家长指责孩子自理能力差,无法接受西方文化和适应生活等等的同时,应该先做下自我检讨,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的模范,问问自己是否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会了他尊重和独立,看看自己是不是首先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每个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所有家长的行为和价值观会影响一代人。

 

 

家长总在孩子没出国前就问:出国是什么目的,计划是什么?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其实出国的目的不重要,关键是出国之后能否发现自己的要做的事,激发出自己潜在能力,找到自己的追求,这些不是提前就能意识到的,而是出国后的领悟。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只要有领悟那就是收获。

 

尽管海外中国留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依然也有一些同胞善于观察社会和沟通学习,给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形象树立的榜样。一个人的精神层次和他的学历程度无关,××××××××××××××××××××××××××××××××××××××××××××××××××××××××××××××××××××××××××××××××××××××××××××××××××××××××××××××××××××××××××××××××××××××××××××××××××××××××××××××××××××××××××××我们常常尊重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学历,这是很肤浅的认知,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平凡,学历高低不能反映出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读书和竞技运动一样只是场游戏,不见得成功者就有多高的品德。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经济富强了,并不代表整体国民素质上升了,也不代表在国际上名声就很好。

 

 

我也见过很小就来到国外的中国朋友,他们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和讲英文的口音完全是和外国人一样的,他们已经有了外国护照,其实灵魂上只是黄皮肤的西方人了,如果你希望自己孩子能彻底融入西方社会,从小把孩子送出去这是唯一的办法,他们经历的故事也许对他自己来说是平凡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全面了解中西文化的重要依据,但问题是他还会回来吗?很多我们听到对西方社会的传言只是那些像我一样的人,或者是受本国文化影响很深的留学生们所讲述的歪曲之词。那些够资格讲述故事的人却永远留在了西方,甚至遗忘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因为彻底融入一个新的社会的前提是你要遗忘或放弃自己之前的文化和种族。也许你来西方旅游也会看到一些文化差异,但那只是冰山一角,文化的真正差异并不是大多数人想的那么简单,即使我讲述的再明白,在我们现有的思维模式下能理解到的也只可能是个表面,真正的谜底需要自己去揭开!就好比有些外国人试图花上一生的时间对西方人解释真实中国,但依然很少有人真的能了解。其实文化差异的产生是各国历史发展中衍生出的不同游戏规则,无法评判优略。尽管在我们国家生活经常遇到很多是荒唐可笑的事,但也给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不少生动的题材,很多西方人不曾有这样的经历也是他们的遗憾。

 

 

 

本人并不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劝说家长们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而是我们的文化背景既然赋予了我们与西方国家全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尽管我们总是无能为力,很多也无法改变,但还是能提前预知将要发生的事并做好心理准备。毕竟选择任何一条路,都是有苦有甜。

 

又到每年新生入学的月份了,看到一张张新面孔,在英国的街道上徘徊,满是对陌生的异国留学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我不禁惆怅到:多少本无力踏上这条路的同胞们即将重复走过前人的路和挑战自己从未完成过的使命,这些新人们只是重复在扮演着各种曾经出现过的角色,同样的挣扎,同样的无助,同样的迷茫,可悲的是遇到问题同样的无解。当有一天他们学成归来,在感动之余,希望你能明白背后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