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七口铁路涵洞内死亡追踪:官方多次称将改造涵洞

 csd545 2014-08-23

一家七口铁路涵洞内死亡追踪:官方多次称将改造涵洞



李女士生前照片

事发位置

事发涵洞西边出口仍有积水,工人在洞内忙于抽水。

李女士儿子儿媳。(视频截图)

原标题:一家七口开车殒命涵洞

三天前失踪昨日被发现全部死在浸水的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私家车内

遇难7人身份李女士夫妻 李女士儿子儿媳 李女士女儿 两个一两岁的孩子

一个夺命涵洞,一家七口人,在东莞做生意的李女士一家人本来欢欢喜喜地准备来佛山和广州发展事业,谁料8月19日那天,下着大雨,坐了一家七口人的小车突然开进浸满水的涵洞内没有再开出来。直到事发3天后,昨天上午9时,李女士夫妻、他们的女儿、儿子、儿媳和一对孙儿被发现全部死在位于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的车里。据警方通报,小车上的5个大人和2个小孩均没生命体征。法医初步检验,7名死者均符合溺水死亡特征。

文/记者林静、何道岚、申卉 实习生冯咏倩

图/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张斐怡

事发的涵洞位于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的下方,它连接着白云区的棠乐路和石槎路,是一条比较偏僻的捷径。如果李女士一家不从这里走的话,他们需要绕行大约4公里才能从石井到达新市。昨天上午9时许,连日大雨造成的水浸稍退,有村民涉水进入涵洞,“发现车顶露出了一块,便吓得赶紧报警”,警方到场后确认车内困着七名死者。

涵洞坡陡、低洼、路滑

昨天,李女士一家人被发现不幸遇难之后,事发现场被警察封锁起来,据参与施救的相关人员透露,车内的情况让人不忍卒睹。记者赶到事发现场后看到,在涵洞入口处围起了一排铁栏杆,铁栏杆旁边停放着一部拖车,而栏杆上方则架有一个黑黄相间的3.1米限高架,旁边还有一个“下雨天,有积水,禁止通行”的警示牌。有工作人员用3台大水泵抽水,水泵马达轰轰作响,一直到下午4时多,它们才停止工作。

据住在这里的街坊李女士说,虽然这是一条捷径,知道这条路的很多市民都会选择走这条路,但是这个涵洞一下雨就会浸水,雨下得大的时候涵洞整个都被水淹没了,根本无法通行。

在这附近开了十几年车的许先生说,这个涵洞宽约5米,可以并行2辆面包车,涵洞两边坡度较陡,涵洞里面地势低洼,他平时开车看到有水浸会马上离开。他说:“一旦下雨,涵洞内就会有积水,路面就会变得很滑。如果对这个路段不熟悉的人,开车速度快一点的,开进涵洞就很难退出来了,因为涵洞如果浸满水的话,高度超过3米深。涵洞有路灯也划了涉水线,可是如果晚上下着大雨的话,是很难看到涵洞内情况的。”

之前涵洞浸水后有人去处理吗?唐先生等几名街坊说:“棠涌村有人会用水泵抽水,但是那个水泵我们见过,是泉水泵,水管较细,下大雨的时候水从四方汇集到涵洞里面,这个小水泵根本就抽不及。前几天下了大雨,积水把涵洞整个淹没了,可是连续几天没有看到有人来抽水。”

“我们很快就会到家”

据了解,死者一家是山西人。前一天,死者的哥哥李先生还在本地媒体及微博上寻人,称妹妹一家7口自19日晚失联。

李先生介绍,妹妹李女士原本在东莞开大排档,由于生意不佳,打算到佛山或广州找新铺重新开始。失踪当天,妹妹一家7口(李女士夫妻,李女士儿子儿媳,李女士女儿和两个年约一两岁的孩子)乘坐一辆牌号为“粤SK803A”的银色长城小轿车,从东莞到佛山和广州看新铺。

中午,李女士一家和在佛山的亲戚在当地看铺,随后又从佛山驱车到广州,打算当晚赶到位于白云区新市的哥哥李先生家。李先生说,19日傍晚5时左右和7时20分他先后两次与妹妹通过电话。他说,下午5时左右,妹妹致电称车到了石井,直到7时20分,妹妹再次告知很快就会到家。谁知,半小时后,当李先生再致电妹妹,手机已经无人接听,再联系家中其余的几个大人,手机竟无一接通。

昨天下午,当媒体记者再度拨通李先生的电话时,他正在派出所录口供,基本确认车里死者就是他失联的亲戚一家。李先生不想多谈更多的详情,以一句“谢谢媒体关心”结束通话。

涵洞附近手机信号不佳

昨天下午,记者在距离涵洞约30米的警戒线外发现,该区域手机信号不佳,大部分时间仅显示一两格信号,更不时会遇到中断情况。据经常出入当地的街坊表示,越靠近涵洞,手机信号的强度越弱,“平日觉得影响不大,对此没多上心。”

从铁路下方穿行的涵洞是众多市民出行所不可缺少的设施,街坊称浸水“黑”涵洞并非个例。记者沿路走访,在事发涵洞沿线大约三公里外的小坪,发现另一处相似的涵洞。小坪涵洞长约10米,宽约4米,限高2.4米——对比棠乐路涵洞,这里空间略小,可结构相近。

“下大雨就肯定会水浸。”涵洞旁有一家“铁路洞口士多店”,街坊们介绍,遇上暴雨水浸,人车多不敢走,但多年来也不见有相关人员前来处理,情况当然也无好转。在涵洞的两边入口位置,分别是一段长约10米的小斜坡,斜坡入口位置均竖立着最高1.7米的涉水线,警示过往车辆。

媒体多次报道水务部门一直“将改造”

据统计,对于棠乐路的京广铁路涵洞的“水浸”问题,包括本报在内的同城媒体可谓穷追不舍,从2011年到悲剧发生前几天的三年来,持续对此进行报道。

2011年7月3日,本报以《行人穿铁轨通行车辆绕行七八公里》为题,报道了棠乐路的这一涵洞遭两米多深的积水淹没长达两周时间,行人不得不冒险穿铁轨通行。当时就有村民称,下雨时水深达三米多,淹没了整个涵洞,即使水退也依然有2米多深。

当时,白云区水务局负责人说,将加快相关区域的市政排污排水设施建设,防止因该区域的雨水回流至铁路涵洞,加大涵洞排水压力。对铁路涵洞原抽水房进行升级改造:增大用电量,提高抽水泵功率,加大排水管径,从而提高排水能力,缩短排水时间。

今年6月,这个涵洞再次发生水浸。据同城媒体报道,6月23日晚的一场暴雨,让涵洞再次被淹没。当时,白云区水务局三防办徐主任回复依然是,由于涵洞的抽水排涝泵站使用年限长,排涝能力不足,以致一下雨就被水淹。他同时表示,该处已被列入白云区下一期水浸黑点改造范围,现正在做整改方案走程序的流程。

直到惨剧发生几天前的8月17日,与2011年几乎一样的报道仍在继续:棠乐路涵洞水深达三米几乎没顶,由于该涵洞是附近的多个社区来往石槎路的唯一通道,原本2分钟不到的路程,如今需绕行七八公里。

该谁负责?

铁路公司:已交地方管理水务局:不属于市政道路

据悉,棠乐路尾京广铁路涵洞于2000年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羊城铁路总公司建设完工。目前,羊城铁路公司已经撤销。广铁集团方面向本报透露,集团只负责建设铁路涵洞,建好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已移交给地方部门。

白云区水务局表示,2001年,棠涌经济联社投入150多万元,协调羊城铁路公司,由铁路公司建设棠乐路铁路涵洞,连通村民交通,同期建设了涵洞抽水设备,根据建设时的实际情况,当时设置抽水机2台,抽水管的尺寸为10寸。由于该路段为棠涌村机耕路,不属于市政道路,建设完成后由村负责管养。

该局向记者介绍,一般情况下在暴雨后,各水浸黑点若积水情况不严重,会由街道自行解决;一旦出现大的险情,则会上报到区水务局三防办,由三防办调动临时抽水机抢险。但此次事件中,直到昨天,区水务局才派出4台临时抽水机抢险。

村委或街道上报相关情况是否及时?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不方便下定论。

“目前,水浸黑点的升级改造仍在做方案,此前这里曾发生过抽水机损坏导致积水的情况,水务局曾作维修。”据称,在白云区类似的水浸黑点还有多处,目前水务局正在进行改造工程,如汇侨新城和黄石花园等4处“水浸黑点”,将在今年年底完成改造。

法学院教授:死者和管理方都有责任

本报讯(记者 林霞虹)小车穿过发生水浸的涵洞造成7人溺亡,究竟谁该为此负责?针对这个疑问,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民安。

张民安说,要判断涵洞的管理方是否存在责任,要看其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报道,在事发涵洞口设置有“下雨天有积水,禁止通行”的标识。张民安说,这说明涵洞管理方知道有危险,并对危险进行了警告。

“是否尽到了危险警告义务管理方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呢?这也未必。”张民安指出,涵洞虽然设置了警告牌,但依然有行人通过涵洞,管理方也知道别人对其警告视若无睹,就说明光设置警告牌还不够,也不足以免除管理方的责任。他说,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管理方应直接采取封堵涵洞的做法,或采取措施消除积水保证通行。如果管理方没有这么做,造成行人溺亡的情况,就应适用“过错相抵”的原则——行人不顾警告强行通过有责任,管理方也有责任——至于各自的责任大小,则要视情况而定。

汽车行驶中落水该如何逃生?

车辆如果是刚进入到水位较浅的水中,熄火以后,立即用手动方式打开车内的控锁,可以趁水没有完全进入到车内时就打开车门逃生。

对电控锁的车子,雨天行驶通过积水隧道或者桥洞时,可以把车门打开一条缝,这样在遇到车子进水的时候,即使车内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立即打开车门。

车落水以后,如果入水很深,甚至淹没车顶,而车门又无法打开时,使用车内坚硬的工具破窗而出是逃生的关键。一般车内的坐椅后都有头枕,必要时可以把头枕拔出,取出里面的钢管,用钢管砸窗户;如果可以,平时车内配把小型的安全锤,这样在紧急时刻,也许可以使你“逃出生天”。

警方通报:小车在铁路涵洞被水淹没

本报讯(记者陆建銮通讯员龚宣、白公宣)广州警方通报,8月22日上午9时许,110报警台接到群众报警,称在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有一辆小车被水淹没。接报后,警方派出民警到场开展救援。经现场勘查,小车上有7人(包括5个大人和2个小孩),均没生命体征。法医初步检验,7名死者均符合溺水死亡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