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洛神赋卷(盛逸民本)
戴胜最初创下牌子是凭着与天津博物馆的合作,其中范宽《雪景寒林图》、摹大王《寒切帖》、赵孟頫《洛神赋》都是代表性作品,在当时算是惊世骇俗的品质。也是这些作品使得其彩色珂罗技术正式登上了舞台。
赵的盛逸民本洛神赋我个人喜爱已久,几乎过去所有可看的印本都收罗入手,计十数本。结果,看了戴胜的,当天就抱回来,那十多本全部送人了。
赵的存世大卷一般保存状况尚好,有些还纸墨如新,这对复制工作来说应是更容易操作的。大家都看过不少赵墨迹的印本,不知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想印得黑白分明、漂亮通透容易,而表现出墨色的层次却极少。但这并不等于老赵只用浓墨刷字。以前出很多老的黑白珂罗本都用了滤色片以去除纸面细节干扰(我个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而往往把墨色也一并搞砸了,后代再翻,走样更甚。新时期的彩色印本摄影中亦未能增益,如辽博的复制品和《清宫散佚国宝特辑》,赵的作品墨色基本是全黑的。
所以说,戴胜这卷最大的欣赏价值在于鲜活之墨色。
天博的这批手卷外包装就是包绢、木盒加纸套,比较朴实。

这批手卷的装裱不错,绫子和隔水都是真材实料,每件绫纹选取都不同,比二玄的原装手卷强。
签条我没有贴

天博的授权证书,这是我入手的第一件戴胜作品,因买得较早,编号008 。话说天博这批应该是比戴胜后期的限量更严格的

主卷一瞥

越近了拍色彩就走得越多,偏青(和上一张对比可知),原帖纸色印色本是正常的。汗一下俺的傻瓜卡片机

细部图就先上一张,看起首洛字提笔中的小损

卷首的几个章,可看出每字墨色是有差异的,笔划中墨同样有变化

再来一个,看“洛”字中每笔墨色都有浓有淡,可见蘸墨并不均匀

看“内”字左笔

“霜”字左点应是补笔,同样字中数笔都有这样的迹象。
“将”字左提钩时转笔停顿的痕迹十分清晰

又该到了万众期盼的嘉宾时间~~~这回轮也该轮到二玄出场了
和洛神赋最相似的台北故宫藏品就数闲居赋了,同样行楷书长手卷。
二玄的摄影以锐度高为取向,与戴胜之风格不同。这批复制品高网制版,网点细腻在胶印中已做到几乎极致,然论墨色,细观下可称“黑椒(焦)”

另外,我一直说的二玄套版不准,彩边现象极其明显

其实闲居赋字径比洛神赋大得多,几乎一个字可以顶洛神4个,所以大家这样看同样一图两三行放大倍数远没有前面洛神的大。如果同样倍数,闲居的网点就会更明显。
墨色还是很杯具 ,看多了眼睛伤不起

看了半天乌七马黑,再重温一下戴胜的柔润,你会由衷感激制作人的用心:

洛神的签款

更多图:

“项”字明显比周围其它字墨色要轻

这几字最后的捺笔出锋是如何形成的?



洛神的跋文


倪瓒细笔小字,却很考验印制水平,墨色不简单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