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区区情宣传片解说词(草稿) 渝水区:快速崛起的新型工业主导型县(区)
(积极融入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全市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努力实现渝水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进位赶超) 渝水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这里有江西最大的城市生态型沿江休闲绿地——孔目江国家级湿地公园;这里曾哺育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也是世界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何大一先生的故乡。著名“罗坊会议”的召开、毛主席《兴国调查》的成书于此,更是彰显出渝水革命历史的灿烂与辉煌。 今天,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个新能源聚集的太阳正冉冉升起,一个钢铁打造的强身健骨正初步形成,渝水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钢铁两大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格局。让我们将目光向渝水这片热土进行一次聚焦吧!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 渝水区位于江西中部,地处南昌、长沙两座省会城市之间,是江西新兴工业城市、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新余市的主城区所在地,前身为新余县,1983年撤县设区,辖8镇5乡5个办事处,总面积1776平方公里,总人口69.8万。 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渝水区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发展速度一步步加快,发展潜力不断得到激活:近5年,全区生产总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均在15%左右,财政总收入每年净增1个亿以上,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即使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9年全区仍然实现生产总值14%的高增长;行进在发展的道路上,渝水区成功地实现一次又一次激情的跨越。 (快速崛起的新型工业主导型区) 依托大企发展 形成钢铁、新能源产业集聚“洼地”。渝水区曾拥有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国重点优质棉产区等多项“农”字号桂冠。而如今,这个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大区已悄然“蜕变”成为一个新型工业主导型县(区)。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132亿元,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8.8%。 渝水区境内有全国企业五百强之一、全国钢铁生产重点企业——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世界最大的晶体硅片供应商——江西赛维LDK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近年来,渝水区为了把“依托新钢、紧邻赛维”这两大地理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明确地提出了“对接新钢、配套赛维、合理配置资源、突出区域分工、形成产业集聚”的工业发展思路,培育了钢铁、新能源两大支柱产业,江西省规划的三大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工程中有光伏、钢铁两大工程核心企业或在渝水区境内、或紧邻渝水区,全区依托这两大企业,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两大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产业格局。 渝水有着完整的钢铁产业链。渝水区紧紧抓住新钢“投资30亿元实施中厚板工程和投资126亿元新上300万吨薄板工程”两大契机,积极策应新钢公司“主业提升、辅业分离”战略调整,与新钢展开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接。目前,全区辖区内已基本形成400万吨薄板、300万吨中厚板、100万吨钢管、100万吨电工钢、50万吨钢绞线的生产规模,且已基本从炉料-炼铁-炼钢-轧材-深加工的完整钢铁产业链。 渝水正逐步形成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渝水紧紧抓住紧邻世界最大的晶体硅片供应商——江西赛维LDK公司的优势,着力引进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为此,渝水区按照“市经济开发区的接替区、中小企业的孵化园”的功能定位,以发展光伏新能源产业为目标建设了下村工业基地。近年来,渝水区通过积极策划项目、走出去寻找项目等多种途经,对外推出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在短期内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达50亿元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6000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的江西瑞晶200兆瓦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的江西龙氏新能源铁锂电池项目、总投资达16.8亿元的吉阳恒基新能源科技公司新建20条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设备制造生产线项目和800MW太阳能电池及400MWCIGS薄膜电池项目等一大批投资总额大、效益前景好的新能源企业,全区基本形成了从设备生产、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品的较为完成的光伏产业链。 (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进县区) 渝水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工业反哺农业 绘就城乡共荣“画卷”。走富有特色的工业化路子,让渝水区的工业经济出现了“井喷”效应。在全力主攻工业的同时,渝水区还秉持城市发展了不穷农村、工业崛起了不轻农业、市民待遇提高了不忘农民的理念,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近几年来,区财政投入农口资金年均增幅在130 %以上,区里的农业生产正逐步引入工业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组建起金土地公司、姗娜公司、力上果业公司等29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8万户,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着力实施“东粮西菜,南桔北茶”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突出抓好10万亩新余蜜桔、10万亩高产油茶、万亩有机水稻、有机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新余蜜桔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农业品牌,姗娜、力上两个果园还被授予“中国蜜桔出口基地”,渝水区被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新余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高产油茶产业强势崛起,被列入全国8个高产油茶林建设示范县(区)之一。现代特色农业的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9年,全区农民平均年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一幅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正呈现在渝水大地。 (开明开放、创业之区) 渝水有着发达的交通和优越地位置。渝水位于江西中部,地处南昌、长沙两省会城市中间,是沿海的内陆,内陆的沿海。处于对接“长珠闽”的有利位置。交通便捷通畅,京九铁路傍市而过,横贯东西的浙赣铁路全面实现高速电气化改造,东到上海,南至广州,仅需7-8小时,沪瑞、赣粤和武吉三条高速穿境而过,四条省道四通八达,距离机场不到两个小时路程,规划建设中的杭南长高速铁路将在渝水区下村工业基地内设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东西对接、梯度跟进的战略区位优势,具有广阔的区域市场辐射空间。 渝水有着诚信政府传统。新余市政府为中国城市“诚信政府”前30名,渝水区与市同城,积极秉承信用新余理念,构建诚信政府。不但本届政府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而且对历届政府所签订的合同、承诺的事情也要全面兑现到位。在渝水投资的客商有共同的感受,渝水的投资环境非常好,政府讲诚信,政府服务理念到位。正是政府诚信、服务到位,渝水区吸引了中冶集团、恒基伟业、赛维LDK等一大批境内外知名企业。 渝水有着完善的工业发展基地。围绕创建省级工业园区目标 ,渝水区打造了良山、袁河、下村三大工业基地,并将三大工业基地合成一个工业园区,统称渝水工业园。目前,三大工业基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已达7.3 亿元,三大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一大批工业企业入驻三大工业基地,据统计,目前三大工业基地共有工业企业项目148 个,其中已投产工业企业123家,在建工业项目25个,下村、良山、袁河工业基地分别有已投产企业13家、90 家、20家,在建工业项目12个、2个、11个。2009年三大工业基地完成销售收入81.38亿元,其中下村、良山、袁河工业基地分别完成销售收入3.38亿元、46亿元、32亿元。预计今年可完成销售收入143.6亿元,其中下村、良山、袁河工业基地分别可完成48.6亿元、60亿元、35亿元。此外,与市同城的渝水区享有新余海关“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多点验放”通关新模式,可为企业节约大量商务成本,并在用电电力保障、在校10万人新余职业教育享有与市同城的优势,可对企业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和源源不断输送高级蓝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明显,创业投资环境优越。 今天的渝水,经济社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发展的黄金时期,它昭示着和谐魅力渝水的形成。渝水人民正积极融入全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全市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努力实现渝水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进位赶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