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指导 1 项目特点 编辑本段1.1 能量代谢特点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ATP-cp)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代谢类型随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耐力能力作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属于高速度的耐力项目。 1.2 训练特征随着中长跑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无氧代谢供能比例相应增加,其训练特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无氧能力和速度训练受到高度重视,且速度耐力训练已成为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有氧能力是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而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训练中强调在有氧耐力训练后进行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ATP-CP和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训练。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般是在专项训练或大强度训练后,机体内处在一定乳酸堆积的条件下,发展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以促进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 2 传奇运动员 编辑本段 为世界纪录而生的中长跑传奇--格布雷西拉西耶被认为是田径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在打破世界纪录。格布雷西拉西耶1973年4月18日出生在埃塞俄比亚中部一个贫穷的省份阿尔西(Arsi),但这里同样是世界著名中长跑选手的摇篮。在前辈辉煌成就的激励下,格布雷西拉西耶迅速成长为中长跑赛场上的明星。1992年就包揽了世青赛5000米和万米金牌。 3 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 编辑本段(一)能量代谢系统与运动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基于中长跑项目能量代谢的特点,对中长跑运动员能量代谢系统的测试与评价,可分为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两个主要内容。 3.1 有氧代谢能力 最大摄氧量(vo2max)和乳酸元氧阈(LT)是反映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研究认为,是LT的基础,反映了V02max的利用率。V02max与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密切相关Yanaka(田中,1980)对参加奥运会的中长跑运动员最好成绩与V02max和无氧阈(AT)关系进行测定,发现1500米、300米和5000米的运动成绩与AT的相关系数高于V02maxt。 3.2 无氧代谢能力 A:糖酵解能力--中长跑运动员糖酵解能力的常用实验室测定程序见表。另外,还可在田径场测试中长跑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具体方法是运动员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在田径场上完成400m全力跑,记录成绩,测定运动前及运动后5min.7min9min的血乳酸值,并计算血乳酸变化值。 4 血液生化指标 编辑本段4.1 血红蛋白 (Hb)--血红蛋白数值的高低与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有较密切的关系。优秀中长跑运动员Hb的数值在正常范围的上限,他们中虽然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很低,但是由于训练和营养因素均会引起陆的下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或调整训练负荷二严重者可引发运动性卧低下,陆的下降会直接影响氧的运输。 4.2 血乳酸--血乳酸指标在中长跑训练中被广泛应用,在机能评定中主要是利用血乳酸指标观察运动员对负荷的反映以及身体恢复情况。正常人血乳酸安静值范围在0.6~1.8mmol/L之间。中长跑运动员在一般状况下,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中长跑(尤其是中跑)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由于多采取间歇训练和耐酸训练等使体内产生高乳酸的训练方法,在运动员机能状况下降时,体内乳酸的氧化能力下降,使乳酸消除速度减慢,不利于运动员连续承受高强度的训练。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还可以反映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因此,对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后血乳酸的连续测定,以及中跑运动员耐酸训练后观察身体机能的恢复、乳酸消除情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后,血乳酸峰值一般出现较晚,且恢复较慢。 4.3 血尿素--血尿素是监测和评定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以及机能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尿素的测试一般安排在一次训练课的前后和次日晨安静状态,也可在一个训练周期的不同阶段(前、中、后)进行。正常人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参考值。同一名运动员在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如果血尿素增加的幅度有所下降或次日晨血尿素恢复加快,是运动员对训练适应性提高的结果,也是运动员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当运动员出现对训练的适应性减弱,甚至不能适应时,会出现清晨安静状态下血尿素数值持续升高,恢复速度明显减慢的现象,提示运动员机能状况有待调整,以避免过度疲劳的发生。女子中跑运动员张某8运会赛前一个月血尿素的变化曲线,在比赛前训练中,她的血尿素平均值达7.63mmol/L,标准差为1.04mmol/L,X士SD在6.58~8.68mmoL,经过调整,赛前的血尿素为5.66mmol/L,接近X -2SD值(5.53mmol/L),最后以良好的机能状态进入决赛。 4.4 血清睾酮和皮质醇--中长跑运动员血清睾酣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当运动员增加训练量后血清睾酮值低于训练前,或当运动员血清睾酮持续出现明显下降时,并持练不回升,可能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下降,需对训练进行调整,并加强恢复措施,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当运动员血清睾酮升高时,可认为机体合成代谢旺盛,可继续大强度训练。一般情况下,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期间血清睾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冬训期或夏训期血清辜酣值会处在相对较低水平。如果运动员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血清睾酮会持续下降,皮质醇保持较高水平,此时,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明显下降,需及时调整训练。同时,加强营养恢复措施,避免过度疲劳的发生。在调整期后,运动员机能状态转好,会伴随着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的提高。如果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不变或升高,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正常。 4.5 血清肌酸激酶(CK)--中长跑运动员安静值血清CK总活性约为150~450U/L(存在个体差异)。在高强度的肌肉负荷后,肌肉酸痛与血清CK水平存在高度相关。当训练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肌细胞膜受损使大量CK渗透至血液中。因此,CK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盏荠刺激和了解骨儒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指标。另外,血清CK活性还是赛前机能评定的重要监测指标,常与血在蛋白结合使用。运动员处在良好状态时。血红蛋白数值应逐渐上升,血清CK活性逐渐下降。一般在赛前1~2天血清CK活性应降至个人较低水平。 5 尿液生化指标 编辑本段5.1 尿蛋白--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员尿蛋白生成的数量与一次训练课中的运动负荷有关,尤其与负荷强度关系密坝,因此,可用尿蛋白检出的数量来评定增负荷的大小和强度。 5.2 尿胆原如果在大运动量训练次日晨尿胆原小于2mg%时,一般认为机体对训练能够适应,机能恢复良好。若次日晨尿胆原高于2mg%,且高于前日训练后水平,提示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能力较差,机能水平下降,需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6 中长跑定义 编辑本段中长跑运动是一项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一般把800米—10000米统称中长跑项目。需要人体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速度跑步。 7 中长跑正确动作讲解 编辑本段7.1 呼吸中长跑的距离长,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求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中长跑能量消耗大,机体要产生一定的氧债,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还必须与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两吸,两步两呼。呼吸时采用口进行呼吸的方法。随着速度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 7.2 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 ① 站立式起跑: 7.3 途中跑 ① 直道跑技术 7.4 冲刺跑冲刺跑是临近终点前一段距离的加速跑。。主要任务是运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克服疲劳,力争在最后阶段跑出好成绩。技术特点是加快摆臂速度和加大摆幅的同时配合腿部动作加快频率.冲刺跑的距离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战术要求和临场情况而定。在通过终点时,在接近终点一步前身体躯干前倾,做出撞线动作。 8 分解跑步动作,单个动作讲解 编辑本段8.1 上体姿势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头部与脊柱成一条直线,胸部正对前方,下颌微收,两眼平视,颈部放松,整个躯干自然而不僵硬。这里要格外注意上身不要过大的左右晃动. 8.2 摆臂姿势两臂弯曲约成90度,两手放松或半握拳,肩带放松,以肩为轴,自然地做前后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幅度随速度变化而变化,速度快时臂的摆幅大。 8.3 腿部动作 ①抬高大腿: 9 训练方法 编辑本段9.1 上体姿势练习通过控制住腰部关节和肩关节,跑步中练习上身不左右晃动技术. 9.2 摆臂姿势练习通过原地练习以肩关节为轴的摆动和跑步过程中以肩关节为轴的摆动来训练. 9.3 腿部动作练习 通过单个辅助动作练习过渡到原地腿部动作练习再进一步过渡到跑动过程中整套 9.4 整套动作练习通过单个上体姿势练习,摆臂姿势练习,腿部动作练习后过渡到整套动作的练习过程. 10 易产生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编辑本段10.1 起跑抢跑和起跑后加速过快 产生原因:不重视中长跑的起跑技术,身体重心过份前移,不善于分配体力,急于抢位。 10.2 跑的动作紧张不协调 产生原因:技术概念不清,不会放松肩部和腿部的肌肉,身体姿势不正确,过于 10.3 身体重心起伏过大,跑的直线性差 产生原因:后蹬角度太大,摆臂方向不正确,脚着地成八字形使两腿的力量不均 10.4 后蹬效果不好,形成“坐着跑” 产生原因:技术概念不清,蹬地腿离地过早,关节灵活性和腿的柔韧性差,腿部 10.5 呼吸方法不正确和跑的节奏性差 产生原因:学生对跑时的呼吸方法、跑的节奏掌握不好,跑的速度感及均匀分配 11 一般耐力练习 编辑本段 中长跑运动员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与无氧的 12 速度耐力练习 编辑本段速度耐力是运动员在整个跑的过程中保持速度的能力,速度能力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速度耐力练习可称为无氧练习。其训练强度以80%~94%,方法有以下几种: 12.1 持续跑的方法要求运动员在85%左右的强度匀速跑完2-3公里。 12.2 重复跑的方法如4×400米要求运动员每400m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间歇5分钟,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 12.3 间歇跑的方法 间歇跑与持续跑、重复跑的区别在于训练的休息时间。间歇跑的休息时间短,体力不能充分恢复。 13 中长跑运动恢复 编辑本段 ⑴耐力练习后,做一些慢跑和徒手体操等。 14 中长跑训练的营养补充 编辑本段14.1 水因为氧的需求增高以及大量汗的损耗,在训练过程中,水的需求就增加了。训练中,液体的损耗非常大,每小时大概超过2升,这些直接影响运动能力的下降。所以,要正确指导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每10~15分钟补充120~180毫升水。可在运动后休息时间补水. 14.2 蛋白质运动中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问题是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往主要强调运动员饮食的食物方向。蛋白质为训练提供的能量范围估计为5%~15%。训练中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增长量只能如此。但对某些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应该提高,尤其是肌肉中广泛降低的白氨酸。 14.3 糖肌肉中糖元贮量少时,就会出现精疲力竭现象。运动员对糖类的补充集中在每天进行大强度训练的日常饮食中。每天运动员糖元贮备量消耗是糖类能量的40%,如果紧接着补充70%的高糖食物时,在第二天训练之前一段时间里,糖元水平将恢复到可调节水平。所以,应该正确地指导运动员在耐力大强度训练时吃高糖食物。 15 健康训练要注意的事项 编辑本段 ⑴要尽量选择塑胶的场地,不要在很坚硬的水泥地面上跑步。上坡跑时,利用前脚掌着地,上体稍前倾,步幅稍小些,加强后蹬;下坡时,上体稍后仰,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掌,并要随时注意安全,不要随惯性猛跑,以免发生危险。 16 热身活动 编辑本段 热身步骤: 17 比赛技巧 编辑本段17.1 一、起跑后要力争抢占有利位置[1]鸣枪后立即跑出, 应向跑道的内沿切线方向跑去, 这样一个弯道会少跑 3 米多。 适时加速、拉开,人多拥挤时可适当减速和换位。 17.2 二、靠近内突沿跑进17.3 三、合理调整好跑的节奏一般是跑二三步一呼气,跑二三步一吸气,随着跑速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 吸的频率也增加,可以采用跑一步一呼气,跑一步一吸气的方法。呼气应该有一 定的深度,约占肺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要着重呼气,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 才能充分吸进氧气。 呼吸一般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冬季练长跑或顶风 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和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应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腭。 17.4 四、“极点”的处理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使氧气供应暂时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 再加上肌肉活动 产生大量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因此,跑一段时间后,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呼 吸困难、胸部发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产生难于继续跑下去的感觉,称“极 点”。极点是 800 米跑时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反应程度与训练水平高低、运 动强度大小、准备活动是否充分等有密切关系。训练水平高的考生,内脏器官和 神经系统适应性强, “极点”现象出现得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准备活动充 分,能缓和“极点”的反应程度。当“极点”产生时,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 去。要加强呼吸的深度,适当调整跑速,这样“极点”现象就会缓和, “第二次呼 吸”也就出现了。 |
|
来自: xiangye546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