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关于《春天,遂想起》朗诵的理解与艺术处理

 江山携手 2014-08-24

     关于《春天,遂想起》朗诵的理解与艺术处理

                                           一 舟

 

     余光中的《乡愁》用88个字表达了一生的思乡情愫。《春天,遂想起》则用短短的45行诗,在时间和空间的大跨度跨越中表达了对故乡江南的钟爱和急切的思念.

 

    1、这篇作品的核心和高潮是: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特别是几个”想”字,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所有的纠结都在这个在字的重复表达中,把全篇的铺垫到这里迸发出来.

 

    2、历史与现实各种意象的交替出现。美丽而悠久历史的江南。这是“我”的钟爱。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

      乾隆皇帝的江南

 

     3、一种纠结-------“从基隆港可以回去的”,但却回不去江南

 

    时间的漫长和短暂的描述加深了对“回不去”的焦灼

“三小时就到”江南.

而在许多表妹“走过柳堤”和“许多表妹就那么任伊老了”、“江南小女孩”也变成了“母亲”。

 

     4、画面感的表达

 

       特别这段: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烟雨迷蒙中,柳思摇曳、衣袂飘飘的一种梦幻般的回忆和幻觉。通过朗诵的音色和节奏的特殊处理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5、几个排比句的处理:

 

        诗歌中有几个排比句很难处理,处理不好在节奏和旋律上会有很不舒服的感觉。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如果重音按常规都布置在“多莲的”、“多菱的”、“多螃蟹”、“多湖的”上面,句子就很单调,没有了生气。所以在“多莲的湖”、 “多菱的的湖”“多螃蟹的湖”这个短句中,有意拉长和加重了第三个“湖”字,在最后一个短句中拉长和加重了“江南”两字。同时在节拍上把“多湖的”和“江南”的顿间拉长,把“江”和“南”两个字音拉长、分开。是这个语段有了音乐感、有了变化和生气。

再如: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钟声里

       的江南

 

    前边的“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 用衔接紧凑和急迫的节奏,而之后的”的江南啊”拉开字音长度和字间间隔,使节奏变得缓慢凝涩。”钟声里的江南”则用一种补充说话式的节奏表达。

这种对比变化,使节奏和旋律变得丰富多彩。推动全诗歌情绪走向高潮。

 

    6、几处变奏的运用

 

     在原来朗诵的旋律和节奏中突然转为一种近似说话的旋律和节奏。使语流富于变化和艺术感。

如: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这句话变奏)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这句话变奏)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风筝的

    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这句话变奏)

   (站在基隆港,(这句话变奏)

    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多版本名家朗诵示范http://www./langsongting/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32&Page=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