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鳅钻豆腐

 榆杨 2014-08-25

一 泥鳅钻豆腐的原料(主料和辅料)

材料: 泥鳅半斤,清水养上2-3天(记着每天换水2次),让泥鳅清空肠肚。泥鳅选细长为好(食指长短),那种胖胖的人工养殖的别要。鲜嫩水豆腐一斤。整块泡在冷水中备用。熟油、生姜、大蒜、葱段、胡椒、辣椒适量。

二 泥鳅钻豆腐的制作步骤
具体的制作方法:
1、冷锅、冷水、冷豆腐(10-15公分左右的嫩豆腐从中用刀切成十字,别切断)放在灶上,再将活泥鳅放入锅内。 2、打火(用最小火),让水慢慢热、而嫩豆腐是凉的、泥鳅会往豆腐里面钻,待泥鳅钻入豆腐里面或被烫死后,放入熟油、生姜、大蒜(喜欢辣者放入辣椒)、食盐,开大火炖至1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装盆(放葱段、滴点香油、喜欢者可撤点胡椒粉)。

三 泥鳅钻豆腐的秘诀
小窍门,小提示: 
1、泥鳅没钻入豆腐就算失败。
2、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火大了,泥鳅还没钻入豆腐就被烫死了;二是豆腐不够嫩,泥鳅钻不进。才做出来的水豆腐(注:不是豆花)太热不行,泡在凉水里久了又容易变硬,确实不好把握。切豆腐时一定将豆腐四周的硬皮切除。
3、泥鳅清肠办法很多,不一一列举。
4、因为口味问题,调料如鸡精、味精等各位自便。

  传说过去周口神庙街有一位名叫邢文明的渔民,旧时常以捕捞鱼虾为生。他在捕鱼的时候,常常捕到一些泥鳅,往往较大的泥鳅卖掉后,剩下小的无人问津,每次只好带回家里自己烹食。有一次,他为调剂口味翻新花样,索性把小泥鳅放水盆里吐净了泥,并从街上买回一些豆腐和葱、姜等调味佐料,捞放锅内盖上锅盖一起煮。待煮后揭盖看时,发现小泥鳅都钻进豆腐中去了,只是尾巴留于外,十分别致有趣。此法很快便在当地民间传开,即名之为“泥鳅钻豆腐”。


四 泥鳅钻豆腐的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及价值:

五 泥鳅钻豆腐的特点
美食特色: 此菜味道鲜美,汤汁醇香,无论泥鳅、豆腐、汤汁皆鲜香味美,令人垂涎!

 
鳅钻豆腐真的只是个传说?

2011-10-26
  这是网络上唯一一张“泥鳅钻豆腐”成菜图,可人为插入的痕迹依然很重。
  无论是用哪种方法烹制,最好把泥鳅饿养7天左右,以吐尽体内污物杂质。
  只要水温达到30℃以上,泥鳅很快死去。

  ■《快报时间·好奇实验室》

  泥鳅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被誉为“水中人参”,您要是常看韩剧,常会看到韩国人给产妇送泥鳅汤的镜头。

  所有泥鳅菜肴中,最传奇的莫过于“泥鳅钻豆腐”——豆腐和泥鳅放在冷水锅中,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最后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被烹煮的命运。所以这道菜又叫“草船借箭”、“貂蝉豆腐”(董卓是泥鳅、貂蝉是豆腐)、“汉宫藏娇”等等。

  “泥鳅钻豆腐”据说起源于河南周口地区,说是一个叫邢文明的渔民,卖掉大泥鳅后,小的无人问津,只好带回家自己烹食。有一次,他为了调剂口味翻新花样,索性把小泥鳅和豆腐一起煮,并配以葱、姜、蒜等佐料,揭锅时却发现小泥鳅全钻进了豆腐里。

  这道汤菜最大的妙处一是外形独特、二是泥鳅的动物蛋白和豆腐的植物蛋白融为一体,味道鲜美,汤汁腻香。

  一切听上去都是合理的,泥鳅受不了水热,在锅里乱撞,自然会选择钻进冷豆腐中去。网上查了一下,鄂东、河南周口、江西等很多地区都说这是当地的特色菜,做法也说得有模有样,但问题是没有一张成菜照片,更没有视频为证,在中国各大菜系谱中,也没有记载。

  受热的泥鳅真会钻豆腐吗?口说无凭,实验为证,《快报时间·好奇实验室》做个厨房实验给你看。

  记者 范晓洲 见习记者 徐王俊

  开了4年的泥鳅养生馆

  泥鳅基本没钻进豆腐过

  杭城大多数餐馆酒店的泥鳅菜,多为椒盐、红烧两种,最后,我们在望江路上找到一家专做泥鳅菜的养生馆——“小鸟鳅鳅”,老板皮伟强说,店开了4年,泥鳅钻进豆腐,只是无意中遇到过一次(钻进几条记不清了),“10条泥鳅,能有一条钻进去,那运气已经好得不得了了。”皮老板很乐意一起做这个实验。

  实验道具:一口锅,一个温度计,一斤鲜活粉鳅(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种),几块口感较粗糙的板豆腐。

  皮老板说,烧泥鳅,无论是哪种做法,都得先饿养泥鳅7天左右,让泥鳅吐尽肚内污物杂质,要想让饿得奄奄一息的泥鳅还有力气钻进豆腐,还得喂养鸡蛋清,补充体力。

  在“小鸟鳅鳅”的厨房里,我们首先把泥鳅和豆腐一块放入锅内,加冷水,开文火。3分钟后,水温上升到20℃,泥鳅在锅里活蹦乱跳,并没把豆腐当回事。

  再过了一小会儿,水温升至30℃,泥鳅开始翻肚死去;水温升到40℃时,锅里的泥鳅全部烫死,拿出豆腐查看,一条泥鳅也没钻进去。

  我们连烧了3锅,都以失败而告终。

  皮老板说,过去来店里的食客确实有不少要点“泥鳅钻豆腐”,可苦于无方,都以“泥鳅炖豆腐”来“搪塞”,久了,食客们也就作罢。

  气功大师的秘方并不靠谱

  《好奇实验室》向观众们求助,征集让泥鳅主动往豆腐里钻的好方法。10月20日,家住西溪佳苑70岁的郭大伯来电,说他家里有本老书,或许有帮助。

  这本书叫《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由周潜川(1908-1971,我国气功代表人物)撰写,繁体竖排,旧得发黄。书背面印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8月第一次出版,定价1.4元,各新华书店有售。

  这是一本中医食疗养生书籍,其中 “泥鳅钻豆腐”这道菜换了一个雅致的名字——“玉函泥”,因豆腐洁白如玉,泥鳅灰黑如泥而来。郭大伯说,这本书是他年轻时在舟山买的,但自己也从未动手做过“玉函泥”这道菜。

  “玉函泥”的做法是:板豆腐加盐在锅里煮5分钟,去除卤水的涩味;之后用冷水冰透,再与泥鳅一起下锅;泥鳅下锅时,盐、生姜、胡椒等作料和匀,同一时间加入,用小火慢慢烧。书中还说,饿过的泥鳅,先会不断地吃汤料,等火渐高,泥鳅就会钻进豆腐里。

  “玉函泥”最大的不同是:豆腐先要加盐煮过。

  皮老板说,这蛮有道理,豆腐加盐后,韧性会加强,不容易碎掉。

  我们如法炮制,但当泥鳅和调味料一起入锅时,也许是调料的刺激性,泥鳅没等点火就开始乱跳;等水温上升到40℃左右时,一锅泥鳅全死了,还是没有一条钻进豆腐里去。

  水中加醋

  泥鳅死得更快

  这两天,观众依旧给我们提供着很多的土方法,其中一位腾先生说,关键是要往冷水中加醋,那样泥鳅会主动钻进豆腐中。

  腾先生的具体方法是,先不开火,把泥鳅放到锅里面,加水,豆腐放锅中间,再沿着锅壁倒入米醋。

  腾先生千叮咛万嘱咐,加醋时一定要从外往内一圈圈倒,这样泥鳅会被醋赶入豆腐中。

  可是,倒入醋后,泥鳅反应依旧很大,活蹦乱跳,早把一圈圈醋搅匀了。更悲催的是,泥鳅在醋水中被折腾得够呛,才到温水时,一条条早已体力不支而亡,死亡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方法。

  我们不甘如此失败,嫩豆腐、老豆腐、小泥鳅、大泥鳅,轮番换了10多次,结果还是一样。

  “温水煮青蛙”也只是个传说

  从实验结果看,“泥鳅钻豆腐”也许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皮老板讲,像他这样专业做泥鳅的大厨,也只能说,泥鳅钻豆腐,完全靠运气;至于把盐、醋等佐料与泥鳅一同入锅,这些方法更加不靠谱,只会加快泥鳅的死亡。

  “泥鳅是非常怕热的,高温稍微高一点就会死掉;

  “现在泥鳅野生的不多,大多是人工养殖的,经过7天饿养,就算喂了蛋清,生命力仍不如野生的顽强,尤其是秋冬时节,泥鳅又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另外就是豆腐的软硬很关键,老豆腐太硬钻不进,内置豆腐太软一碰就散。”

  皮老板很认真地说:以他专烧泥鳅的4年经验看,此菜真的只是个传说,哪家馆子真能拿出这道菜,多半是杀好的泥鳅人为插入豆腐里的。

  除了泥鳅钻豆腐,还有个著名的成功学案例就是“温水煮青蛙”——直接把青蛙扔进沸水,青蛙迅速奋力跳出,安然逃生;但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加温,等青蛙感到水烫得无法忍受时,却已四肢无力,欲跳不能了。

  但据说这个案例也不靠谱——美国康奈尔大学实验发现,青蛙可没那么愚蠢,在水温超过60℃的时候,青蛙就忍受不了,奋力从锅里跳出来了。

  今晚9:00,打开电视,锁定华数0频道,《好奇实验室》继续带你做泥鳅钻豆腐实验。


<font style="font-size: 34px; background-color: rgb(204, 255, 204);" lucida="" grande',="" 'hiragino="" sans="" gb',="" gb="" w3',="" stheiti;'="" color="#ff0000">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又名"貂蝉豆腐"。以泥鳅比喻奸滑的董卓,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钻人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烹煮的命运。好似王允献貂蝉,巧使美人计一样。此菜豆腐洁白,味道鲜美带辣,汤汁腻香。 民间小吃中还有种"貂蝉汤圆"。传说王允请人在普通的汤圆中加了生姜和辣椒。董卓吃了这种洁白诱人、麻辣爽口、醇香宜人的汤圆后,头脑发胀,大汗淋漓,不觉自醉,被吕布乘隙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