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催眠大师》、《禁闭岛》,随谈潜意识的机制(一)

 催眠治疗师田磊 2014-08-25

   《催眠大师》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国内电影,由于涉及了大量的催眠知识,所以为了照顾“一般观众”,在结尾做了大量的“解密”。然后这并不是最终的解密,影片中还有很多隐藏的细节,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国内最走进潜意识的成功之作。

  影片讲述了一个男性催眠师,接诊一个号称有“阴阳眼”的女性“患者”,通过催眠疗法,揭开了“患者”童年曾被亲生父母及养父母多次遗弃的创伤。而在最后,剧情逆转,这个男性催眠师才是真正需要被治疗的“患者”,而这个女性“患者”才是真正的催眠大师,通过这个精心构建的方式,在反向催眠中治疗了这个男人对于酒驾导致爱人和好友双亡的深深自责。

  这个影片,的确让我很“惊悚”,即便中间有很多其实明显功力不足和牵强的桥段,但是至少揭示了两点真相,第一,潜意识的力量十分可怕,尤其是幼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第二,心理咨询师一旦出了问题,很难处理,因为他的防御机制非常强,他知道很多疗法的作用机理,尤其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他们本身就是以潜意识能量和触觉来思考的,当你面对一个病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你能真正进入他的思维体系,并且也不设防御,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他的故事和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结。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潜意识里的“窖藏”,如果用意识层面的道德审判来看,有的确实过于黑暗,甚至难以接受,但,这才是真相。在影片中其实对此做出了一些交待,但如果你不是一名精神分析师,也许你不会看出。这个女性“催眠大师”,相比那个男性“患者”,其实更为可怕,片中她两次接触到深层潜意识时,一次是在打开大门,一次是在从男友的棺材中怕起来,被追问“为什么要杀死我”时,她都被预先设置的“心锚”给拉了回来,因为,如果这部分的潜意识被她意识到,可能足矣毁掉她,让她产生巨大的危险。(什么是“心锚”,我们以后再讲)。

  浅层的表现,她是被多次遗弃的孩子,我们都知道,童年遭受重大事件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他们无法面对再次遗弃的局面,所以,他们尤其在亲密关系中步步维艰,和父母无法做到亲密,和朋友无法做到亲密,和爱人无法做到亲密,越是深爱越是保持距离,甚至主动选择放弃关系来避免被伤害,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种潜意识保护机制,他们意识层面是无法察觉和控制的,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亲密为何物,所以一生过得很痛苦。

  一般人和咨询师的差别,其实不在于后者经历过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也像是一门艺术,这个东西很难说是通过学习就一定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如果说艺术需要天赋,那心理咨询似乎还需要其它更多的东西,至于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如果你要问我是否具备,我也不知道。艺术,只是人类利用心理产生的一种作品而已,而人类利用心理产生了无数的“作品”,构成了一个属于ta的完整世界,充满条理,逻辑严谨。如果你活在你的世界里,你如何真正进入ta的世界。所以,一般人和咨询师的差别,就是在于你能不能真正体会得到对方的痛苦,切记一点,ta的痛苦和你经历的或许相似,但不等值,这个观念是最重要的。当你测量出ta的痛苦有多大,并调节放大到和ta一样时,你就能走进ta的世界,看到真相。朋友们看我很乐观,其实我“测量”过很多痛苦,乐观,是因为我具备悄悄体验后默默收回来,回到自己世界的能力,但,我并不确信我始终能具备这种能力。

  就比如这样的一部电影,可以让我深挖很久,面对一位求助者,可能也会这样,这可能导致我越来越智慧,但也可能导致我越来越深陷,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退回的能力,我不小心走入了另一个精神世界,请你们一定帮助我回家。

  潜意识十分博大,包含内容众多,但潜意识中,最影响人的,无疑是创伤,可以说,堆积了所有的创伤。潜意识的原则是“快乐”,当这些“快乐”被阻断时,都产生了创伤,对于过于惨痛而无法接受的创伤,潜意识便调用保护机制,将这些东西屏蔽起来,甚至让你“不记得”这些事情,或让你的记忆存在错构,所以,你怎么知道你的回忆都是真正发生过的?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记得3岁以前的事情,因为在那个年龄,我们的行为基本都是潜意识主宰的,不存在意识层面的道德衡量和审判,每一次我们的“快乐”被阻止时,都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我举个例子,当你连话都不会说的时候,你饿了、冷了、发现母体不在了,都会发出哇哇的大叫,因为你没有3岁以前的记忆体验,你作为一个大人时,你会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儿,但如果你把你的身份退回到大哭的婴儿,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恐惧,莫大的恐惧,生死攸关,濒死的痛苦,大家成年后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有过,那你一定知道那种让你全身颤抖,内脏抽搐,近乎疯狂的强大能量,而,在我们是婴儿的时候,这是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的,关于这样的痛苦,潜意识自然是要封藏的。

  而2-3岁,是强烈的依恋期,这种依恋,是从1岁的体验中过渡过来的,别人无法取代。潜意识会告诉你,离开父母,你是难以存活的,又是生存攸关。潜意识不会告诉你,其实你遇到好心的养父母,也能存活,“好心”是属于道德审判,一定要记住,凡是这样的思维逻辑,都是在意识层面,而非潜意识,潜意识的论断很简单,满足,就是爱,不满足,就是恨和愤怒,所以潜意识里,我们对父母本身其实就是复杂情绪。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有的狗,一生只认一个主人,离开了原来的主人,它郁郁寡欢,甚至绝食饿死,我们从意识层面解释,给予它付诸了“道德”,于是命名曰“忠心”,然而,从潜意识层面,这种狗,在母乳“依恋期”一定出了问题,这种特定的依恋被无限的放大,并有强烈的特定性。狗没有强大的意识调控能力,就象我们婴幼儿的年龄,所以特定依恋中断后,产生重大创伤,必困死于抑郁或分离焦虑。

  一生一主的藏獒,小时候是关在山洞里,不见其它生人,只有一个主人喂食,这种“忠心”就是通过这样的潜意识机制培养出来的。而自家养的宠物犬,没有特定的喂食对象和时间,它们就可以更换不同的主人。前者看似是为人崇尚的,但后者其实才是健康的。关于我们习惯认知中的“病态逻辑”,以后再另作新文阐述吧。

  接上面的话,在我接触的不少病例中,我都发现到,由于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必然导致孩子在母乳期得不到“满足”,依恋被放大,特定对象被放大,已经留下了问题,而孩子2-3岁时,父母觉得孩子已经“懂事”,选择分手,导致依恋中断,又一次加重了创伤。孩子为了自己能活下去,这些情结被潜意识封锁。但你潜意识里面曾有过不想活下去的“苗头”,以及对于亲密关系的“愤怒”,即使被锁住了,成年后的你依然时不时会莫名其妙地闻到这些情绪的“气味”。

  所以我不得不再说一句,没有足够的爱,不要结婚,不要要孩子,如果不得以要分开,最好在孩子7岁以后。但是,怎么说呢,孩子的思维是潜意识主导的,远比成人敏感很多,即便是这样,父母的关系,ta还是能洞察出来,只是影响可能小一些吧。如果你恰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你需要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勇敢地去做回溯面对,把这些情结解决掉,当然,这可以是很快就解决的事,也可能要耗费一生。因为有些创伤,可能是永远无法面对的,因为你真正要面对的并不是创伤本身,而是对于自己的深刻憎恨。(《禁闭岛》,下一篇再论述)

  回到电影,其实女催眠大师的问题,在我看来更加严重。我们前面说了,浅层的潜意识是对“遗弃”的恐惧。一般治疗师遇到这样的患者,可能分析到此就打住了,然后围绕解决一系列重新培养独立人格的问题,但我喜欢“深挖到底”,这也就是我一般不愿意接咨询的原因,风险其实很大,患者需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记得我还在实习的时候,就因为太过“恨”,把好几个同学的“情结”一刀挖开,于是同学当场痛苦失控,但对于一个精神分析师来说,这是必须做到的“残忍”,精神分析和别的流派不一样,更像外科手术,对待一个“癌症”病人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击病灶,如果病人太弱,那就还是保守治疗吧,太弱的病人会“死”在手术台上。所以,对于一般咨询者,要不我转介给我的咨询师朋友,要不我视情况尽量采用其它其实我不太擅长的疗法。

  电影中女催眠师的深层潜意识是“愤怒”,遗弃我的人都该去死,包括我的父母,我的爱人!如果你真的足够细致地再去梳理这部电影的细节,且足够敏锐的话。潜意识的深层盒子里的秘密往往就是这么恐怖残酷,如果你带着意识的“良知”去分析时,你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但这就是事实。

  记得有一个经典“释梦”案例,说的是一个母亲总梦到带着她的孩子去天台上玩,天台上还有其他的小朋友,有个小朋友就把她的孩子推下楼去了,而每到这个时候,她就一把拉住了她的孩子,但随即就是在痛苦中惊醒,大汉淋漓,这样的恶梦,反复出现。

  梦,其实也就是潜意识主导,而意识时不时进来“搅局”的过程,针对上面这个“释梦”案例,大家可以尝试来分析分析。

  心理学,是一门大多数人没有学习经验,但都有操作经验的学科,为什么用“学科”,而不用“科学”,因为从狭义的科学来说,它不科学,因为是大脑的产物,没有物质实证,科学非要解释成神经物质的化学变化,而万物为何只有人最灵,只有人具备这种超复杂的机能,这一点其实也无实证,也“不科学”。而我告诉大家,所有心理学学科学习的技术,都是打开技术、控制技术、辩论技术等等,说是分析技术,其实不然,分析靠的不是技术,两套心理结构的碰撞,如果你能真正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开启那些“盒子”,那便是大师,否则,便是你们共同又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心理世界”,这个心理世界不属于你们中的任何人,而你们只是共同选择相信了它的存在……

  等待大家解析的“释梦”案例,将揭示潜意识的另一个重点特点,而创造新的“心理世界”,也是潜意识的一项重大功能,留到下一章再做描述吧。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