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潭头渔夫 2014-08-25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广东韶冶实验学校 成国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284页)

    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有了想象力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读写能力。

    可见想象能力在人的智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就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因景想象。就是抓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选有不少的散文名篇。这类课文,有很多精彩的景物描写片段。讲析这些写景片段,不仅要分析其观察的角度、语言的优美、作者的情感等,还要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往往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其一是回想法。在学生看了或读了景物片段描写后,要求学生盖住书,在头脑中回想形成这幅景物图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允许学生作适当的发挥。如朱自清的写景名篇《春》,作者跟我们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每幅图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讲析这五幅春景图时,都可以让学生盖住书回想讲述。如我让学生讲述“春花图”,学生不但讲了课文上写的几种花,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讲了一些野花的名称、鸟儿在花树中穿梭鸣叫,小姑娘在花间嬉闹。这样一补充,这幅“春花图”就更加热闹非凡了。当然,这要告诉学生作者为什么不加写这些的原因。

    其二是联想法。学生看了读了或听教师讲析景物描写的片段后,让学生从景物中引申联想开去,要求紧扣景物内容,联想合理。如鲁彦写的《听潮》,描写了两幅图景:一是“大海沉睡图”,二是“大海涨潮图”。在讲析这两幅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时候的大海象什么?请各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注意不得跟原文中的比喻句重复。回答时,有的学生答得相当精彩。如回答“沉睡时的大海象什么”?有学生答道:象一位温柔慈祥的母亲,嘴里哼着催眠曲,手正轻轻拍着婴儿的母亲。回答“涨潮时的大海象什么”?有学生答道:象一群发怒的雄狮,象一群受惊的野马,在原野上东冲西突,连声吼叫,烟尘滚滚。通过这样的联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因人想象。就是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景,让学生想象加工,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的记叙性文章(包括小说等),大多有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或课文情节时,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分析、想象。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文中的主人公菲利普是一个非常自私、无情、卑鄙的人,我讲到菲利普在轮船上与于勒相遇时的心理变化过程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在菲利普原来的印象中,弟弟于勒应该是怎么样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应该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礼帽,有随从仆人跟随左右;有的说,应该红光满面,昂头挺胸,神气傲然;有的说,应该大腹便便,肥头大耳,满脸横肉,等等。学生想象出来的形象跟站在眼前的老水手于勒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对此时的菲利普在神情、心理方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就不难理解了。这种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如杜甫的诗《石壕吏》,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吏”、“一妇”两个人物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吏呼的“怒”, 妇啼的“苦”是诗歌对人物形象的高度概括。就这句诗,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试联系前后诗句的内容,想象一下“吏呼”、“ 妇啼”的具体情景和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有学生这样叙述“吏呼”: 石壕吏瞪着血红的眼睛,凶狠地吼道,死老婆子,为什么不早一点开门?你家男人呢?快把你家男人叫出来,不然的话,老子就不客气了。有学生这样描述“ 妇啼”:老妇人白发散乱,满脸皱纹,穿着破烂的衣服,颤抖抖地站在门前,痛苦地哀求道,官老爷,我家哪有什么男人呀……。这样的训练,不仅是想象能力的训练了,它已把理解课文内容、口头表达能力、甚至作文中的扩写等融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动作描写,是叙述类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学语文叙述类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的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这些动作描写,让学生想象把动作表演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经典作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提辖三拳除霸这一情节,动作描写真是栩栩如生。老师分析完内容后,要学生盖住书,叫两个学生上讲台表演一番“三拳除霸”的动作。当然要告诉学生这是表演,不要真打,点到为止,但要求动作要准确无误。表演完后,让下面的学生进行评议,看看是否与课文中的动作描写一致。这样,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其他学生,都要回想课文中的动作描写,在脑中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空间动作图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三、因情节想象。

    在叙述类课文中,情节构成了故事发展的框架,成为展示人物性格、命运的屏幕。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当然也有偶然的时候)和完整性,有些还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充分去想象。

    在讲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情节的发展情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故事情节很强的一篇课文,由几个情节构成:开端——酒楼闻哭声,发展——坐镇客店,高潮——三拳除霸,结局——弃官出走。在讲完开端后,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以下情节的发展情况,假如你是鲁提辖的话,你听了金家父女的诉说后,下一步的行动将会怎样?有的学生回答,把金家父女赶走,继续跟朋友喝酒;有的学生回答,叫金家父女一起吃饭;有的学生回答,马上冲去打死郑屠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对照课文情节的发展,对鲁提辖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扶危济贫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就更容易把握了。

    又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作者在结尾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根据这个悬念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孔乙己没有死的话,试设想一下他以后的发展结局。学生设想结局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说,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后,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郎中,帮他治好了腿,在老郎中的帮助下,重新做人;有的学生说,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后,被一群绿林好汉救了去,做了他们的军师;有的学生说,孔乙己爬出咸亨酒店后,被人请去当了老师,十分卖力地教几个学生读“之乎者也”。等等。有些想象,尽管不是那么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但打开、扩展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本身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太空。

为学生开创广阔的语文天地
世俗与纯真的不可调和——《羚羊木雕》教学内容的确定
匠心独运的试题——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解读
读鲁鹏程《不要让“神童”的悲剧再重演》有感
著名作家、中学课文《散步》作者莫怀戚因病去世
《汉字听写大会》生僻字多引热议
201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名师,请你守住自己的根【季勇】
让文本与生活来一次整合——我教《鲁滨孙漂流记》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本和源
沈正才:“无师课堂”的反思
平易·简约·智慧·灵动——刘恩樵老师的课堂特色例谈
语文的“是”与“非”
黄河故道的荷花——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袁爱国】
语文课堂,“静”一点又何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