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华寻旧录之 太后住哪儿

 CHAOYANG3901 2014-08-25

慈宁宫和它的“业主”们

紫禁城最初没为太后建寝宫

打开故宫地图,最明显看到的就是三大殿的位置了,过了三大殿,就来到了一片广场,即“乾清门广场”。这里是皇宫内廷和外廷的一道分界线,而这道分界线的西头,有一座宫殿式大门“隆宗门”,出了隆宗门,迎面看到的大院落,便是慈宁宫建筑群了。这组建筑群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慈宁宫及其附属建筑,以及慈宁宫西侧的寿康宫建筑群和南面的慈宁花园。明清两代,这里主要用于皇太后以及太皇太后居住。但是追本溯源,这里的最初用途可是和太后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么这座宫院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呢?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前即开始了紫禁城的营建。但是成祖在位时期的明皇室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没有皇太后。成祖皇帝本人的两位颇具争议性的母亲,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皇后马氏,以及野史笔记当中记载的碽妃,都先于他去世了。成祖的皇后徐氏也先于他而去世,这就意味着他儿子仁宗即位之后,皇室仍然保持着没有太后的局面。因此北京紫禁城在最初的规划中并没有修建专门供太后居住的宫殿。

第一位太后住进了仁寿宫

仁宗在位时间很短,不足一年。而仁宗的皇后张氏在他去世之后仍然健在,因此新继位的宣宗登极之后便尊生母张氏为皇太后。这时候为太后找到一个专门的住所便迫在眉睫了。经过再三斟酌,大家选中了皇帝的一处“偏殿”,即武英殿北侧的仁寿宫。张氏便以皇太后的身份,从坤宁宫搬到了仁寿宫。

明初对于紫禁城的规划,外东路和外西路各有用途。前者主要是皇帝所使用的一些殿宇,而后者则主要是太子使用的一些殿宇,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东宫”。如位于西侧的武英殿是皇帝专门用来斋戒用的,而位于东侧的文华殿则是皇太子处理政务之所。因此这座位于外西路的仁寿宫也是皇帝的御用宫殿之一。而张太后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区域的功能,成为太后宫区了。

十年后,正值壮年的宣宗也驾崩了,他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原先的皇太后张氏一下子又升格为太皇太后。而新继位的英宗这时也按照惯例,尊奉自己的母亲孙皇后为皇太后。这时的皇室就存在了皇太后与太皇太后并存的局面。就需要为两位各寻找一个住所,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用上紫禁城东部的东宫,当时英宗年幼尚无太子,东宫正处于闲置状态,于是太皇太后张氏便第二次搬家,到东宫暂住。七年后,太子还未出生,张氏便驾鹤西游了。

嘉靖皇帝为太后建慈宁宫

自此之后,明代出现过若干次两位皇太后(即已故皇帝的原配皇后和现任皇帝的生母,类似慈禧、慈安的状况)或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并存的局面,而所采取的居住指标分配基本上都遵循了上述原则。但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条文。归根结底,还是老祖宗明成祖在规划紫禁城的时候没有营建太后宫殿区所致。

直到明世宗嘉靖年间,事情才最终得到解决。由于武宗正德皇帝没有皇子,自己又没有兄弟,所以继任皇位的人选只能从武宗的父亲孝宗的兄弟里面找。按照皇位继承的顺延制度,选定了兴王朱祐杬的儿子即小兴王朱厚熜。于是在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继承大统,为嘉靖皇帝。这样,此时的皇宫中,出现了四位比较重要的女性,按照辈分排序分别是:世宗的祖母,即宪宗皇后邵氏,按辈分是太皇太后;世宗的伯母,即孝宗皇后张氏,按辈分是皇太后;再有就是世宗的嫂子,即武宗皇后夏氏,她是没有资格称皇太后的,只能是“皇嫂”。

邵太后于嘉靖元年便薨逝。这样四位女性还剩下三位,而具备皇太后身份的只有两位。偏巧这两位皇太后不对付。张太后处处给世宗皇帝找麻烦,这些做法也让世宗生母非常恼怒。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世宗还是为她们两位各分配了一套住房指标,分配方法依旧按照老规矩,生母住在西边的仁寿宫,而张太后则住到了东边的太子东宫。

也正是这时候,“慈宁宫”这个名字出现在了我们视野之中。嘉靖四年,仁寿宫发生了一场火灾。而世宗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在嘉靖十五年对这片宫殿建筑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建。而且还拆除了影响新规划的大善殿。而这座新建成的宫殿群,也就成了世宗生母生活起居之所。当然,这期间紫禁城东半部也没闲着。毕竟此时嘉靖皇帝已经有了自己的皇子,为这位未来的太子预留东宫就成了一件必须考虑的事情。总不能让张太后一直住在太子的东宫啊。所以世宗决定在东宫北面的地区再修建一座宫殿区,这就是今天故宫的珍宝馆一带。不过当时这座宫殿被命名为慈庆宫。所以在紫禁城内,就形成了西有慈宁宫,东有慈庆宫的建筑格局。

新宫殿落成之后,世宗制定了一个规定,那就是从今往后西面的慈宁宫为太后专用宫殿区,而东面的慈庆宫则专门为太皇太后使用。至此明朝终于确定了太后和太皇太后住房分配指标办法。

慈宁宫的历任“业主”们

清代入关之后,慈宁宫仍然作为太后所使用的宫殿。第一位入住这里的太后就是顺治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而顺治帝的皇后孝惠皇后则在顺治驾崩后住到了东边的慈庆宫。

雍正帝继位以后也将自己的母妃尊为皇太后,即孝恭皇后。可惜这位皇太后还没来得及搬到太后宫便在自己的寝宫永和宫去世。

乾隆帝继位后同样尊自己的母妃为皇太后。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崇庆皇太后。

而根据真实的历史记载证明,这位第二位入住慈宁宫的太后实际上在这里一天也没有住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居住的地方应该是位于慈宁宫正殿后面的寝殿。也就是说慈宁宫正殿就相当于我们普通人家的客厅或起居室。位于后面的寝殿才是真正的卧室所在。这和故宫里面很多处宫院的布局都是相类似的。即人们俗称的“前朝后寝”制度。自从孝庄文皇后在这里薨逝并且停灵之后,这座宫殿便一直闲置了近五十年。而这五十年中,在宫里也渐渐流传开了一些闹鬼的传闻。由于崇庆皇太后不愿再居住慈宁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慈宁宫旧有的单檐前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重檐大殿,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慈宁宫正殿。而后面的寝宫,则由于前殿规模的扩大而被向后移动了一定距离,而且功用也早已从寝宫改为了进行礼佛的大佛堂。

话说回来,崇庆皇太后既然不住慈宁宫,难道要住到东面的宁寿宫吗?可那里是已故的顺治和康熙皇帝留下的后妃们的根据地。而且那里还居住着两位曾经抚养过乾隆皇帝的太妃,她们的身子骨非常硬朗,按照辈分来讲的话,她们都是崇庆皇太后的婆婆辈。所以东面的宁寿宫肯定也是去不了的。

好在慈宁宫的西侧有一大块空地。于是乾隆立刻下令在这片空地上为自己的生母营建新宫殿,并用了“寿康”这两个字来命名这所新宫殿。这之后的四十多年里,这里就成了崇庆皇太后在紫禁城里的住所。也是乾隆皇帝向皇额娘请安的地方。

崇庆皇太后去世之后,寿康宫又闲置了四十多年。因为乾隆皇帝的身体也太棒了,他的皇后们没有一个活过他的,从乾隆四十二年崇庆皇太后去世,至整个嘉庆朝的二十五年,清朝都没有皇太后这一角色。而寿康宫这期间也就改成了崇庆皇太后纪念馆。

嘉庆二十五年,道光皇帝登极,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以嫡长子(即皇后所生)的身份继位的皇帝。可惜他的生母在他15岁那年便撒手人寰。这之后他一直由嘉庆皇帝的继任皇后孝淑睿皇后抚养。这位孝淑睿皇后虽然也为皇帝诞育了皇三子和皇四子,但是她对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皇帝非常疼爱,当时嘉庆皇帝驾崩非常突然,没有找到他的遗诏。在这种情况下,孝淑睿皇后没有制造宫廷政变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大统,反而促成了道光皇帝的顺利登极,因此道光继位后对这位继母也是倍加孝顺。第一时间便是将我们上面提到的纪念馆重新装修,作为皇太后的寝宫。

咸丰皇帝的早年岁月似乎和他的父亲道光皇帝有几分相像。在他9岁那年,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暴卒,年仅33岁。这位皇后的死因至今仍然是清宫史上的一桩悬案。之后咸丰便由道光皇帝的静妃抚养。这位静妃也有自己的孩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訢。而咸丰皇帝继位之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位养母,这位静妃被尊为康慈皇太后,并成为寿康宫的新主人。而她也成为入住寿康宫的最后一位皇太后。同治朝尊奉的两位皇太后,即慈安和慈禧,都选择了东西六宫之一作为自己的寝宫,而放弃了原本为太后设置的慈宁宫宫殿群。从此,这座寿康宫便结束了作为皇太后寝宫的历史。

皇太后是怎样炼成的

皇太后们的日常生活

说到皇太后,大家一定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宫廷纷争。的确,要是想真正成为皇太后,必须走出一条一般女性所难以想象的艰难的权力路程。

成为太后的条件

在明清两代,但凡能成为太后的,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1. 已故皇帝的正宫娘娘,也就是皇后。皇帝去世后,作为皇帝的原配妻子,尽管可能没有为皇帝生育皇子,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升格为太后。

2. 现任皇帝的亲生母亲。虽然在已故皇帝生前没有机会成为皇后,但是凭借着“母以子贵”的惯例,自然而然地也就升格为皇太后。

也就是说,按照第一个条件,你要战胜若干个同样是或有后台或有金钱或有心计的女人,在“我要当皇后”这个超级残酷的竞争游戏中取得最终环节的胜利。

当然,如果你取得了胜利,然后还为皇帝生下了一个嫡皇子,那就更是名正言顺的太后。很可惜,符合原始身份是皇后,又有自己的亲生嫡皇子,又熬过了自己的老公的钻石级标准的女性,整个明清两代,总共才有两位,即明仁宗皇后张氏和明孝宗皇后张氏。

为了达到做太后的目的,也不乏心狠手辣的女子。比如明宣宗的皇后孙氏,千辛万苦干掉了宣宗的原配皇后,成为一国之母。可偏巧她自己竟然不能生育。于是,按照大多数历史学者都认可的事实,她和宣宗一起导演了一幕人间惨剧。心有不甘的她将宫里面一个没有留下名姓的女子所生下来的孩子据为己有,当然这个孩子是皇帝自己的,而这个孩子也享受到了很多明代小皇子们所享受不到的高端待遇,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他就是后来的英宗。

这个秘密一直没有人敢泄露出去,英宗真正的生母就从历史文献中彻底消失了。直到英宗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有人斗胆向皇帝吐露了真实情况。而这时那位孙太后也已经不在人世了。

如果你没有这个福分当上皇后,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心计能够把现任皇后干掉,那么你就只能指望为皇帝产下皇子了。而这就意味着将竞争传递到下一代。

在明代,惨烈的竞争现象倒是没怎么出现过。其一,明代有皇太子制度,立了皇太子,其余的小朋友们只能靠边站了。再有,明代实行分封制度,非皇太子的皇子们一成年,就要远离北京,到外地去当藩王,一辈子不准再进京。到了封地,基本上等于被监视了起来,一举一动朝廷都清楚得很,所以一般人也不愿或不敢去谋求皇太子的位置。

明神宗的爱子福王殿下,倒是和他的母亲郑贵妃一起联手想要搏一把,但因外有群臣反对,内则福王到了岁数,最终还是按照祖宗规定,到洛阳去当自己的土皇帝了。忙活了半天,皇位还是太子殿下的。

但是清朝就不一样了,一句“立贤不立长”,让很多本无希望的小朋友看到了曙光。再加上清朝对于皇子们严格的教育制度,所有的皇子几乎都很优秀。因此竞争就愈发显得激烈了。

就算成了太后,要想真正在太后这把交椅上坐稳,你还得长寿,如果耗不过皇帝,成为太后的机会还是比较渺茫的。

拼来拼去换来的太后地位,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太后用民间的说法其实也是“寡妇”。每日陪伴左右的无非就是青灯古佛。所以在慈宁宫区,佛堂面积比那些太后太妃太嫔的寝宫要宽敞得多。除此之外她们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唯一能安慰她们的就是生活条件的优越。看看她们的生活清单吧:

太后每年的宫分(即年薪)包括黄金二十两,白银二千两,除此之外,还有绫罗绸缎、各种貂皮不胜枚举。就连每天做饭用的食材,都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每天需要盘肉五十斤,猪一整头,羊一整只,小牲口两只,新粳米就得要两升,黄老米五合,高丽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蜂蜜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两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青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个,黄瓜二十条。光做饭用的食材就说得快跟报菜名一般了。

当然这也不可能是太后一个人吃,很多饭菜甚至只是摆设。按照皇室规定,每道菜甚至都不能吃超过两口。这也是为防止有人会利用皇室用餐的喜好而向饭菜里面投毒。

在清宫档案当中,还有一种皇上、太后过寿所独有的吃食。这就是“九九盒”。

九九盒需要将若干种吃食拼凑装成一盒,这样的盒子要准备九九八十一个。每个盒子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总体来说分为四大类,即点心、鲜果、蜜饯和肉类熟食。点心有寿字饼、万字饼、福字饼、禄字饼、喜字饼、如意饼、福寿饼、鹤年酥、长春饼、百花酥、三桃饼、松仁酥、七星饼、花桃酥、松寿饼;鲜果则有苹果、白梨、葡萄、桃、李子、南荠、石榴;蜜饯则是桃脯、杏脯、苹果脯、梨脯;肉类熟食则有熏猪、熏鸭、熏鸡和熏肉。一个九九盒,真可谓是包罗万象了。

皇上中的孝子们

吃穿毕竟只是外部因素。其实最能让太后欣慰的,无非就是儿子的孝顺了。在清代,孝子的故事层出不穷。康熙、乾隆这两位就是典型。

康熙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在清朝历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清朝初年的政局稳定和她的功劳是分不开的。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冬,孝庄文皇后病重。康熙帝不分白天黑夜在慈宁宫“席地侍奉”,亲自为孝庄调制药饵,亲自步行到天坛向上天祷告,请求减少自己的寿命来为太皇太后延寿,但是最终孝庄还是于当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撒手人寰。康熙帝痛不欲生,当年的除夕都在慈宁宫守灵。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他还做出了一件让常人难以想象的事:在慈宁宫东侧,康熙年间有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殿,这是康熙帝在孝庄生前为她修造的一处寝宫。而且孝庄也时时向皇帝称赞住在这座寝宫里面非常舒适。可惜好景不长,孝庄在这座寝宫中居住没多久便过世了。于是康熙帝下令,将这座宫殿整体拆运到河北遵化清东陵,并依照原样重建,作为停放棺椁的“暂安奉殿”。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昭西陵的隆恩殿。

乾隆皇帝对自己的母亲更是极尽孝心。每次外出巡游几乎都要奉皇太后同行。乾隆十五年(1750年)更是为了筹备皇太后六十大寿,在北京西郊的万寿山专门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且在寺庙周围兴建了很多景点建筑,形成了一处颇具规模的皇家园林——清漪园,这就是今天颐和园的前身。而颐和园里面举世闻名的长廊,也是乾隆专门为了母亲能在雨天欣赏昆明湖风景而专门修建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太后八十大寿,乾隆皇帝不顾自己已经六十岁的高龄,身穿彩衣,亲自为皇太后登台演出,以让自己的母亲开怀一笑。可以说作为一国之君,他把孝道发挥到了极致。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圣宪皇后离开了人世。这之后,乾隆皇帝下令太后居住过的寿康宫保持原装陈设,以供自己瞻仰和缅怀生母。

作者简介

杨征,北京五中高中英语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初中开始,杨征就对于北京的历史文化有极为浓厚的兴趣。毕业当了老师后,他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还给学生们开设了《北京城的脚步》、《清朝宫廷史》等选修课。在研究北京城和故宫方面,杨征无论从资料占有还是学术成就都难以与专家们相比。但令人敬佩的是他的热诚,他希能通过自己一点儿微薄之力,以平凡生动的语言,让这座城市的历史重新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