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宫殿布局平面图 紫禁城正门-午门严格来讲,清朝时紫禁城的第一道正门为大清门(明朝为大明门,民国时为中华门)。 大清门1860年 大清门的规制极为严格。除了皇太后和皇帝可以出入以外,皇后大婚日可从此门入,文武状元一甲传胪后可以从此门出。除此之外大清门概不开启,也没有任何人出入。 午门1901年 午门有明三暗五之说。正面看是三个门,实际上在两侧还有两个掖门,从午门的内侧看就是五个门了。中间的门洞依旧是皇太后和皇帝专用通道。西侧门洞为皇室王公出入,东侧门洞为朝中大臣出入。 午门的背面 御门听政-太和门太和广场 清顺治和康熙两朝延习了明朝旧制,在太和门行“御门之典”。即在太和门听取朝臣上奏和颁发诏书。雍正朝改在乾清门。广场中央为内金水河,五座桥架于河上称为金水桥。 太和门1901年 太和门左右两侧分别为贞度门和昭德门。 太和门近景 清朝规定五日一朝,凡是朝中官员任命皆在太和门降旨。 太和殿太和殿1901年 太和殿即金銮殿。是紫禁城最核心、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体量巨大宽阔,正面为11开间。殿前丹陛(台阶)为三层五组。屋顶为重檐庑殿顶,斗拱装饰为金龙和玺彩画,均为最高建筑形制。 嘉量 日晷 铜鹤 铜龟 日晷象征着皇权长久,嘉量寓意五谷丰登,铜龟与铜鹤则代表龟鹤延年的吉祥寓意。这四个构件是皇宫和皇家园林的专用,而只有太和殿前四样具全。 太和殿内 太和殿天柱 太和殿宝座 人们长久以来有个误解,以为皇帝上朝就是在太和殿。其实金銮殿的功能主要是在重要的日子进行礼仪性质的活动。例如:皇帝登极、大婚、册封皇后、临轩策士(殿试和传胪)和降旨出征,此外在万寿节(太后、皇帝皇后的生日)、元旦(正月初一)、冬至三个节日也在太和殿举办典礼和庆祝活动,其他时候基本不使用。 宝座上方的藻井和轩辕镜 太和殿皇帝宝座的正上方藻井内挂着一颗轩辕镜。传说如果不是真龙天子坐到宝座上,轩辕镜就会落下来砸死僭越之人。 中和殿中和殿 中和殿为皇帝去太和殿大典前临时休息的地方。 中和殿宝座 保和殿保和殿1901年 每年的除夕和正月十五,皇帝在赐宴于外藩、皇室王公和朝中大臣。乾隆年间殿试由太和殿改在保和殿。 保和殿宝座 后宫正门-乾清门乾清门 依据前朝后寝的设置,紫禁城三大殿之后的乾清门以北就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的居住生活区域了。康熙朝以后将上朝的地方由太和门改在了乾清门。雍正年间在乾清门外的西侧设立了清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乾清门内西侧为南书房,原是康熙帝读书的地方,后来成为皇帝和大臣议政的重要场所。乾清门内东侧为上书房,是皇子读书的地方。 乾清门丹陛 乾清门门钉 皇帝寝宫-乾清宫乾清宫1901年 乾清宫门前的江山社稷金殿 乾清宫皇帝宝座 雍正帝为避免皇子之间因争夺皇储发生内斗,设立了秘密建储制度。把皇帝选中的将继承大统的皇子之名密封在锦匣中,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以期能平稳进行权利交接。 宝座细节 乾清宫穿衣镜 交泰殿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取易经“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是皇帝和皇后的起居室。 交泰殿1901年 交泰殿皇帝宝座 交泰殿内陈列的大自鸣钟工艺精良,制作于嘉庆三年,至今仍能够正常使用。 交泰殿内漏刻 交泰殿还藏有二十五方皇帝玉玺。 皇后寝宫-坤宁宫坤宁宫本是皇后寝宫,而在清代只有顺治帝和康熙帝的皇后在坤宁宫居住,随着雍正帝移住养心殿后,皇后也不再在坤宁宫居住。坤宁宫逐渐变成了宫中的祭祀场所。 坤宁宫1901年 御花园天一门 钦安殿 承光门 千秋亭 紫禁城北门-神武门神武门1901 紫禁城中轴线的最北端神武门 紫禁城中轴线两侧的重要宫殿
养心门 养心殿中门 遵义门入养心殿的小门 养心殿 养心殿皇帝宝座 养心殿藻井 养心殿内设 养心殿睡房
斋宫宝座
皇极殿 宁寿宫1901年
储秀宫 储秀宫内部
翊坤宫 翊坤宫内部
体元殿1901年
文渊阁
东华门 紫禁城角楼 北京故宫自明朝初建至今已经六百年。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在这六百年间,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和天灾人祸,见证了太多的繁华与杀戮。回头看,朝代的兴替不过如城头的荒草枯荣一般转瞬即逝,而一代代的人们却乐此不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