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境造就性格——多彩《育儿歌》

 冬熠 2014-08-26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碰到不同类型的幼儿,有的幼儿乖巧、活泼、开朗、大方善于交往;有的幼儿内向、孤僻、任性;长大了表现也不同,有的勤奋、认真;有的人懒惰、拖拉;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狂妄自大。这些都是不同性格的表现。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character)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特点、特色、记号、标记。
儿童的性格除了有30﹪先天遗传因素外,还有70﹪是儿童与父母,学校,社会的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而学前期和学龄期又是儿童性格产生的重要时期。所以环境对幼儿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一般认为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物理环境大多指创造的外部环境和室内布置,精神环境大多指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幼儿园的风气,幼儿的学习氛围不仅包括师生互动式环境、幼儿间的交往,多彩认为还包括幼儿所接受读物或者可视物的影响,生活的氛围包括教师、保育员的言行举止还有家长的言行举止。我国很多俗语如“猪圈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母三迁”都反应了外界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孔融让梨”恰恰反映了一个人在良好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谦让性格;而“守株待兔”又反映了一个人不良习惯中形成的懒惰愚钝的性格。为了幼儿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环境。

多彩为您提供一首《育儿歌》,希望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责;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拥有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知道正义;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最能感受到关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