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理财不简单

 zhw9888 2014-08-26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小伙伴们估计耳朵都听出茧了。确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财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实际上很多人还是不懂银行理财产品。
    许多小伙伴在买理财产品时,往往陷入误区,而最大的误区就是不清楚自己买了什么。以银行保险产品为例,不少小伙伴不明白这类产品,却又懒得去看说明,一上来就问产品是不是保本,一听保本当即拍板买下,而不关注收益实现的可能性。首先,很多小伙伴不清楚银行理财产品是如何做到保本的,其次很多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收益性风险,而非本金风险,这也是很多小伙伴不清楚的地方。客观地讲,银行客户经理的表达方式角度不同,大家的理解能力的不同,最终造成小伙伴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自然赚不了钱了。
    那究竟如何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呢?我们总结了“八不等”原则,供小伙伴们参考。
    1.银行理财≠储蓄存款、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以年化收益率展示,例如3个月产品的年化收益为5%,则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为1.25%,除此可能还需要考虑到费税或者汇率等因素。
    2.到期保本≠永远保本  这一点恐怕是很多小伙伴难以考虑到的问题。部分保本产品是持有至到期时才能保本,如果提前赎回,则可能难以保本,本金还会遭受一定损失。这是因为当投资者提前赎回时,产品的收益是按产品当时的价值进行核算的,而非产品说明书中的预期最高收益或保本条款。
    3.基础资产涨≠产品收益高  去年黄金价格飙涨,部分挂钩黄金的银行理财产品却是零收益,通常有这种不等关系的类别产品都是结构性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水平取决于基础资产与支付条款(产品收益的计算方式)的吻合度,吻合度越高,产品的收益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4.提前终止≠提前赎回  有些银行理财产品会设定自动终止条件,一旦触动该条件,这款产品就会提前终止,如当基础资产涨幅超过80%时,产品将自动终止,此时就要注意。
    除去上述5类不等关系,小伙们也需要知道的基本常识,就是高(低)风险≠高(低)收益、口头宣传≠合同约定、别人说好≠适合自己。
    小伙伴们,想要做个好的投资者,得要有自己的投资喜好和目标哦,更要注重产品的风险性和收益性,产品说明认真看,别偷懒想省事,少动多看多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