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氏孤儿》: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慧读书院 2014-08-26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左传》,到了司马迁笔下,更添加了传奇色彩。《史记·赵世家》,讲的是晋国奸臣屠岸贾出于嫉妒,设计诬陷名门忠烈赵盾、赵朔父子,将其满门抄斩,却遗漏了刚刚出生的赵朔之子赵武。为了追杀赵武,屠岸贾下令将全城婴儿全部杀光。赵家家臣公孙杵臼和程婴挺身而出上演掉包计和苦肉计,由公孙杵臼假装带着一个买来的婴儿逃跑,再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发。背负着“出卖朋友,陷害忠良之后”的骂名,程婴带着用一大一小两条性命换来的赵武躲进深山,含辛茹苦15年,终于将赵武养大成人,并且报了灭门之仇。

到了元代,纪君祥以此为蓝本创作了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将原来的买婴儿改为程婴献出自己的儿子,又增加了程婴忍辱负重带着赵武投奔屠岸贾门下、让赵武认屠岸贾为干爹等情节。《赵氏孤儿大报仇》成为元杂剧里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甚至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1755年,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将其改编成《中国孤儿》在巴黎法兰西剧院公演,演出达190多场。在国内,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是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从梆子剧、京剧、昆曲到秦腔,都以纪君祥的原著作为蓝本,特别在京剧界,它始终是一出保留剧目。

然而,这样荡气回肠的一出戏,在历史上却是说法颇多而无据可考的。人们采信较多的版本,是赵氏因为权倾朝野而被晋国国君和贵族群起而灭之,赵武却被留下,长大之后重新成为上卿。这个说法之所以可信度较高,是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确盛行着“不绝人之祀”(不断绝别人后嗣)的观念和行事规范。

王国维评价《赵氏孤儿》:“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

(据《文汇报》)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 netea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