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文标建议:五年内民营控股银行增至30%|上市公司|股票|IPO

 图志轩 2014-08-26

“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仍属于国有控股体制。建议中央制定计划,安排时间表,让民营控股的商业银行五年内从数量和规模上双双达到30%。”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其提交的提案中建议的。董文标认为,应加速推进中国银行业民营化进程。“推进中国银行业股权结构的民营化是当前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方向与选择。”

从当前中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来看,95%都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五家国有大型银行自不必说。在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只有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属民营企业控股。在144家城商行和212家农商行中,仅在江浙一带有14家小型民营银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民营银行在主流商业银行体系中仅占5%。”董文标称。

对于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监管机构一直持鼓励态度。去年,银监会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放宽了民营资本入股银行业的比例限制,还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国资一股独大

从1979年至2012年三十多年间,我国银行业人民币信贷余额从2040亿元增加到63万亿元;资产总量从1978年的1512亿元增长到现在130多万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近1000倍。但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国有控股体制没有改变。

现阶段,大型国有银行与政府控股的商业银行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95%,民营银行仅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5%,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占比更在60%以上。

“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上仍属于国有控股体制。”董文标认为,这种制度带来的致命缺陷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

其一,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改革转型中很难再扮演重要角色,并可能成为经济改革的阻力,因为国有控股性质决定其不讲市场语言,只讲政府语言。

“其二,‘一股独大’,公司治理水平难以提升。现行体制下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单一,无法形成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公司治理严重失衡。”董文标还称,商业银行大而不强。在政府呵护下,现行体制下的商业银行很难练出自身肌肉,非但培育不出中国的汇丰银行,反而容易使银行出现“三高症”。

这种体制也容易使银行业的“走出去、国际化”困难重重。其原因在于,西方社会更认可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目前我国银行业中有很多制度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仍存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不能真正融入到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严重阻碍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与进程。

与此同时,董文标称,经济动荡、危机出现时商业银行风险传递会给政府带来巨大冲击,给政府财政带来潜在压力。一旦出现严重的经营风险,在国有控股银行体制下容易导致金融风险向财政传递。

最后,这种体制亦不利于促进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民企、小微企业、新型市场没有共同语言,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抑制。

存量、增量双向破题

董文标建议,制定计划,安排时间表,从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让民营控股的商业银行从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提升。

对于大型银行,实行“一减一增”。简言之,把国资现有持股比例60%~80%这个区间减持到50%~60%这个区间,减持后,增发给中国优秀的大型民营企业。出售“工农中建”股权所得用来补充进入社保。

目前大型银行已经对外资开放,吸引了一大批海外战略投资者入股。董文标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大型银行应进一步放开对国内民营资本的限制,加大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