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江边四个小汉口:樊城 老河口 蜀河镇 白河县

 muziyu0411 2014-08-26
樊城河街商铺樊城河街商铺

  施锦华文/摄

  汉口,即汉水之口。从汉正街、袁公堤到黄陂街,沿河一带,帆樯林立、商贾云集,会馆、庙堂星罗棋布,茶楼、饭馆、风月场所鳞次栉比。《大清一统志》称汉口为“往来要道、居民填溢、商贾辐辏,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在大汉口繁荣的同时,汉水流域众多的“小汉口”也应运而生。

  “南船北马”的樊城

  与大汉口相似的樊城古镇,在商业发展史上也与一道堤有关,它就是清朝道光年间任襄阳知府的郑敦允,为治理汉水泛滥,从大码头至邵家巷修筑了一条坚固的大堤,后人称之为“郑公堤”。大堤的修筑也为河街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民国前后,樊城从事商业者已有7000余户,川北、陕南、豫南、鄂北一带的商贾也云集樊城,他们利用船只从上游各地满装药材、桐油、木耳等山货源源不断地运至樊城,又从下游各地满装百货、棉纱、食盐、五金、纸烟之类输入樊城,这样,大量的物资上下交流,樊城就形成了鄂西北的一个物资集散地,吸引了周围各县以及安康、河南等地的客商踊跃来樊采购商品。此时樊城已有大小会馆20余座,各类商铺、字号遍布河街一带,商业兴旺发达到了顶峰,有“小汉口”之称,就连商贸繁荣的一条小巷陈老巷也被誉为汉口的“花楼街”。

  “鄂北重镇”老河口

  老河口地处襄阳西北,汉水中游东岸,下距樊城89公里,为“襄郧要道、秦楚通衢”,民国初年,由于汉水流域各港埠出口商货均以汉口为运销枢纽,老河口又位于樊城上游,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襄阳的传统货源,汉水干流上游各地、丹江流域各地、本镇附近各地出口物质大都由老河口汇集并直运汉口,同时,外国商行也纷纷来老河口设立经营机构,像亚细亚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信棉花株式会社等洋行,此外还有民族工商业分支行栈近400家,一时贸易昌盛,码头停泊大小木帆船数千只,被誉为“四省通衢”和“小汉口”。

  “陕南古埠”蜀河镇

  蜀河镇位于陕南旬阳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依巴山,挟汉江而携蜀河。这里上通巴蜀,下达荆楚,北去关中,明清乃至民国时,这里水陆发达,商贸繁荣,南北文化交融,是汉水中上游的货仓和大码头,号称金州(安康)第一大重镇,素有“小汉口”之美称,那时各地客商聚集此地,将本地的麻、木耳、桐油等土特产品通过汉水入长江,送至南京、上海,再把大都市的最新商品运回山区,蜀河有三宝:桐油、木耳、龙须草。蜀河古镇如今古风尚存,黄州馆、杨泗庙、山陕馆、清真寺、春茂生货栈等见证当年古镇繁荣的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清代任汉中知府的严如熤于道光二年(1822年)所编的《三省边防备览》一书中称:“旬阳之蜀河口,上溯兴汉,下达襄樊,北通商洛。骡马驮运,估客云集,为汉江中小都会。”这足以说明当时蜀河古镇的繁荣昌盛,蜀河古镇已成为汉水文化的一个缩影。

  “秦头楚尾”白河县

  白河县位于陕南秦巴山间,地处两省(陕西、湖北)三县(竹山、郧县、郧西)交界地,位于“秦头楚尾”。昔时汉水航运便利,这里商帮云集,大量的山货商品于此集散。山货沿江而下,经老河口、襄阳至汉口,白河输出的大宗货物为桐油、皮纸、生漆、木耳、龙须草、白芷等山货,输入的大宗货物有食盐、瓷器、机制布匹、染料、石膏等。白河在历史上也是北上长安的交通要道,经白河、夹河关、上津关、蓝田,可至长安。清末民初,甚至到1972年之前,停泊在白河河街的大小木船约170只,最大的楸子船可载20余吨货物,小船也可载2千余斤。白河盛产三大宝:桐油(造船用)、皮纸(供应湖南造雨伞)、龙须草(可做缆绳、草鞋等)。大量的物资转运需要大批的劳力,因此在白河河街一带活跃着“大脚帮”与“小脚帮”,大脚帮负责走长途,小脚帮则是搞些就地搬运的活计。航运发达,商业繁荣,会馆自然不会少,河街虽不到1400米,却有5座会馆:武昌会馆、两西会馆(山西、陕西)、江西会馆、河南会馆、黄州会馆。为确保航运安全,河街还建有三座杨泗庙,上杨泗庙为纤夫们供养、中杨泗庙为喊号子的供养、下杨泗庙则为船老板们供养。

  其实,汉水流域的“小汉口”远不止这些,其他还有南漳的武安镇、十堰的黄龙镇、京山的宋河镇、钟祥的石牌镇、荆门的沙洋镇等等。众多的“小汉口”是三千里汉水繁荣文明的印记,是汉水文化深厚积淀的历史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