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昵称18892371 2014-08-27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古迹寻踪】

 

       山塘街访古

 

           、桐桥相伴观音阁

(一)、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山塘街573号,坐落在桐桥西堍。楼阁四合,如走马楼,中为天井。前阁歇山造,后楼硬山式,两厢单堆顶,富于变化。正立面底层辟石库门,楣横“观音阁”砖额,“阁”字已毁,现字为用绿漆笔写,且为简体字,与“观音”两字极不协调。阁内东墙嵌有两碑,上为道光十九年《禁在佛前摆摊告示》碑,下为道光二十年《古胜安桥重修记》碑。楼层设半窗。外墙立一募捐碑,末置“大明弘治十二年夏六月吉日立,里人金组书”。疑为明时重建桐桥碑,可惜碑文不清,尚难断定。

    观音阁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编号NO:186。


《观音阁》标志碑。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标志牌,编号NO:186。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观音阁西摄全貌,阁东为桐桥。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观音阁正门,上有砖刻《观音阁》横额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横额上的“阁”字青砖已毁,现为用绿漆笔写补上,且为简体字,与“观音”两字极不协调。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阁北后楼、厢房和天井。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西墙侧门,门上横额为“般若庵”。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阁内东墙上嵌的两碑,上为道光十九年《禁在佛前摆摊告示》碑,下为道光二十年《古胜安桥重修记》碑。【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西外墙立一募捐碑,末置“大明弘治十二年夏六月吉日立,里人金组书”。疑为明时重建桐桥碑,可惜碑文不清,尚难断定。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二)、桐桥

    桐桥古名胜安桥,又名洞桥,为山塘著名的17古桥之一,跨山塘河支流十字洋桐桥圩(又称桐溪)。北宋治平元年(1034),里民金守暹同母王氏捐建,明清时几度重建。是座单孔石拱高桥,昔日端阳竞渡,龙舟多聚集于此。弹词《玉蜻蜓》中多次提到此桥,如“桐桥得子”等等。清代顾禄《桐桥倚棹录》专记虎丘山塘之事,是书称桐桥为虎丘最为著名处。1964年被拆除。现仅存东、西桐桥圩地名。现桥是近年重建。

    桐桥倚棹录》是地方风土小志,记述苏州虎丘山塘一带山水、名胜、寺院、第宅、古迹、手工艺等的专著。共有十二卷,卷一到卷二分别为:山水、名胜、寺院、祠宇,卷五为冢墓、塔院、义冢,卷六为坊表、义局、会馆,卷七为汛地堤塘、溪桥、场衖,卷八到卷十一分别为:第宅、古迹、市廛、工作,卷十二为舟楫、园、市荡、药产、田畴。

   《桐桥倚棹录》十二卷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刊成后,原刻毁于战乱,极少流传。20世纪50年代,顾颉刚即将举家北迁,来薰阁书友觅得此书,赠送给顾先生。他极为珍惜,屡次出示,请俞平伯、谢国桢、吴世昌诸名家题跋。1980年5月,《桐桥倚棹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由王湜华标点并作简注。
   《桐桥倚棹录》的作者为清代的顾禄,字总之,一字铁卿,自署茶蘑山人。清道光咸丰年间苏州吴县人,其生卒年月没有明确的记载。《桐桥倚棹录》中的“桐桥”在虎丘跨桐溪,一名胜安桥。“倚棹”则用唐李嘉祐“春风椅棹阖闾城”诗意。

 

 《桐桥遗址》标志碑。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桐桥西堍为观音阁。此桥为近年重建之桐桥。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古迹寻踪】山塘街访古 <wbr>四、桐桥相伴观音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