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大趋势影响未来城市竞争力

 盛夏百合 2014-08-27
2014年08月20日 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悠然

  城市凭借其在经济规模和连通性上的优势将人口和市场集中在一个高密度的地理空间内,在拉动国家和地区生产力与经济增长、激发竞争力等方面起到引擎作用。未来全球,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城市化热潮,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并发挥城市最大功效成为学界的一个关键议题。

  8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归纳了对城市竞争力发展具有长期影响的六大全球性趋势。8月14日,该报告作者之一、比利时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拉奇恩·萨利在世界经济论坛官网发表文章《塑造未来城市的六大趋势》,对这六大趋势作简要介绍。

  城市化、新兴中产阶级与人口老龄化。人类从乡村向城市迁徙已有千年历史,但当下的速度和规模是空前的。据联合国机构统计,2010年时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全球超过80%的GDP来自于城市;到2050年时城市人口将达到6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0%。可以预见,大规模且快速的城市化将更多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2025年对全球GDP增长贡献最大的600个城市中有443个位于发展中国家,全球GDP增长量的50%、总量的18%将出自这些城市。

  2050年,新兴市场国家的中产阶级(即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家庭每日人均消费在10—100美元的群体)将集中在现有及新兴城市,这一群体将产生全球三分之二的消费量。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普遍现象。到2050年,每5人中就有1人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比例将升高近一倍。老龄化在欧洲和日本最为明显,在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也有所体现。

  发展不均衡程度加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不平等程度加剧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目前而言,可归结为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给拥有资本、受教育程度高、技术水平高的社会上层群体带来的收益远多于社会中下层。城市既受到不平等程度加剧的影响,也在某些情况下助长了这一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使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城市可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和公共服务,即便较贫穷城市中的贫民区仍然吸引了大量人口,这说明人们认为在乡村的生活甚至不如城市的贫民区。


 

 

 资源可持续性。自1950年起,全球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到2030年时全球能源需求量或将增加50%,尽管许多国家已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但能源需求大增仍有可能导致化石燃料使用的大幅增加,制造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同时,水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水资源和可耕地资源都在减少。城市对能源、粮食和水的需求极大,也制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城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需要结合技术和市场手段,加大力量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技术变革。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产业结构。生产自动化和经济全球化促使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工作岗位流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一些过于依赖某单一产业且政策和制度僵化的城市开始衰落,如美国的“铁锈地带”(从美国东北部到中部五大湖区一带的老工业区,曾因制造业和重工业而繁荣,后来由于制造业、钢铁和煤矿产业衰落等原因经济衰退、人口减少),而另一些适应性强、灵活度高的城市,如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迪拜等则愈发兴盛,成为发达的服务业中心。可见只要应对得当,技术变革仍然能够为城市提供巨大机遇,如获得全球市场准入、发掘教育和培训领域新机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等。

  工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城市是制造业和服务业集群的所在地,是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和节点,全球价值链在行业部门与地理上的拓展会给城市带来极大收益。跨国公司可被视为全球价值链的“系统集成商”,各城市为吸引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区域总部以及子公司而竞争。未来,许多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新一代大型跨国公司需要考虑总部及子公司的选址,这为城市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提供了机遇。

  治理体系。与经济、技术和社会活动动力跃升形成鲜明对比,政治和治理领域却呈现静态。现有治理体系已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间国际社会虽成立了各种政府间组织和国际合作机制,但全球治理仍然薄弱。当今社会信息获取高度便捷化,对政府透明度和问责制的更高期待使人们对国家、政府及政界人士的信任度降低,欧盟外的超国家区域组织看似遥不可及,但这或将是其他国家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