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语文,语文教育的本真

 学思行之 2014-08-28

生命语文,语文教育的本真  

2013-03-23 18:00:54|  分类: 教学研究 |举报 |字号 订阅

 

生命语文就是用生命阐释生命的意义,建构富有独特个性的生命化理解,创造精神领域的共识和同在。一姚世敏

 

 

(转载太原市第五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姚红红的讲稿)

 引言:将语文课本捧在手里,它散发着知识的气息,散发着人文的馨香。教师如何把这一篇篇会呼吸、有生命的文章与学生分享?如何让它滋养学生的成长,润泽学生的生命?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吸取文章的精髓,化为己用?这,需要教师有对生命有敬畏之心。

 

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这些文章或讲述感人故事让我们唏嘘不已,或讲解科普知识让我们增长见识;或感情细腻,或科学严谨,或文采斐然,或发人深省。当我们面对这些课文时,我们需要饱含感情去体味它,解读它;了解它的内容,分析它表达的主题,体悟它抒发的情感;借鉴作者的构思。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学习课文。文章是一座桥梁,建构起我们和作者沟通的情感渠道。通过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感情倾向,甚至那个时代的强音。

我们如何把这些美文,把这些散发着人文气息和科学气息的作品和学生共同阅读、鉴赏,并让学生有所提高呢?我认为必须有生命在场。这种生命,有作品本身的生命,有教师的生命,有学生的生命。三者彼此融汇、渗透,达到学生对文章的彻底理解,并有所体悟。

要做到这样,我认为教师需要从备课、上课、作业三个方面着手,让语文教学中生命在场。

一、备课要运筹帷幄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许慎说:“备,慎也。”慎重之意,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再在行动上做准备。也就是说教师备课的时候,心中要有学生。

首先,教师要熟知课标,备课时心中有课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个习惯,总是把课程标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可能很多老师没有这样的习惯,但一定要心中有课标,知道对某个知识点在课标中时怎样要求的,学生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比如对于《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这是一篇文言文。课标中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课标说得明白易懂,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学生能熟读这篇课文乃至成诵。需要学生合作归纳并积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识,包括虚词(之、以)、实词(贰、鄙、封、肆、阙等)、词类活用、句式等。并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就可以在检测这个环节设计几个题目,让学生根据这篇课文中学到的意思去举一反三。需要学生能理解文章内容,对烛之武劝说秦伯的内容能理清层次,能根据人物对话和行动分析烛之武、秦伯、晋文公的性格特点。

与课标要求相符的,有学生的活动、学生的能力达标体现的备课,才是关注学生成长的备课。才是心中有学生的备课。只有熟知课标,备课体现课标,上课才是有的放矢,才是有意义的。

其次,教师要领悟教材,体会课文的生命。教师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甚至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了解作者。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比如:《声声慢》,要充分领悟这篇课文,需要教师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她的前期和后期诗作中“愁”这一情感内容不同的原因,她前期作品中的愁,主要是小儿女的离别相思之愁,愁中有思念,是清新的女儿之愁。而她后期作品,是在北宋南迁之后,国破,夫亡,一人颠沛流离,是伤感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这样我们对她的“愁”的背景了解了,就明白她的难以言传的愁绪了。我们还要了解她的才情,了解她的追求,她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让她的丈夫自叹不如。她曾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明她对南宋政府的态度。在我们对她的生平,她的思想,她的才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深入到她的生命中去体会她的作品,我们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感触了。我们就更能理解她的国破家亡后的深重的哀愁。这种愁绪是深入骨髓的,是难以消除的。

只有教师领悟了教材,感受到作品的生命力,才能去启发学生去感受作品的生命力。

第三,教师将自己的生命体验放到备课中去。教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作品做出创新性的评价。这就是备课中有自己的生命体验。比如对《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女主人公在作品中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两人的恋爱是以“贸丝”起始的,那个时候,女孩温柔体贴,男子的离开时,她一送再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她对于男子是依依不舍,思念绵长的,“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出一个女孩处于热恋期的痴情、温柔。等结婚后就过上了辛苦的生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些都表现出一个结婚后妇女的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但她得到的却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那个“蚩蚩”的氓早已经变心了。这个女子的心痛,真是让人同情。但她又表现得很清醒“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那我就开始新的生活了。教师的年龄段或者是刚毕业,或已为人妇,或已为人母,不管是哪个年龄段,我想都能够对其中的片段有深刻的个人感受。女孩恋爱时的痴情、温柔以及她结婚后的操劳,我想教师应该有更多的体会。这是一位传统女性,有她任劳任怨的一面,勤劳温柔的一面,但也有刚烈的一面,有自强的一面。这是一个女性的善良和觉醒。同时,教师还要会发散思维,能从该作品出发,联系类似的作品,比如汉乐府的《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贩停?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两者是有相似之处的。女性在面对男子的变心后表现出的是清醒的决绝。教师要善于对类似的作品做出归纳概括,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体验,更广的体验。

教师的个人体验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财富,也引导着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状态,将学生的生命放到自己的备课中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设置问题,而不是把学生当做配合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道具。比如《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说的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他的梦想是让黑人能和白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这个年龄段已经过了初中的懵懂期,开始对人生有所规划,对美好的未来有向往。他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呢?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有怎样的梦想?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梦想?如何实现这样的梦想?一些伟人曾有过哪些梦想。对于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学生的梦想也放到课文中去,我想学生会心潮澎湃的,这对于他们也不啻为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思想教育,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有时,教师可能会临时上课,和学生是初次见面,不了解学生的状况。即使是这样,也不影响教师的上课。因为教师对新课标是熟知的,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了解的。所以,总体上还是有把握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是随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出合理调整。

总之,教师备课需要心中有课标,需要熟知教材,让备课中有自己的生命体验,让课文中有学生的影子。这样的备课是教师把学生放在心中的有生命的备课。

二、上课要生命张扬,思维碰撞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知识传递与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汲取文化营养的场所。这里是生命的张扬,这里有思维的碰撞。教师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追求课堂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分析文章内容。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做出适当的评价。学生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这难道和新课标与考纲不是非常契合吗?

首先,语文课需要朗读,朗读让学生更接近作品的生命,与作品产生共鸣。语文课需要学生大声朗读,语文课堂上需要朗朗的读书声。这种朗读是发自肺腑,是和作者心灵相通的,是和文本的情感一致的。比如《春江花月夜》一诗,该诗的写景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作者笔下的月下之景是空灵的,是流动的,是如梦似幻的仙境,这样的景色会带给人思接千载的无限畅想。学生在读的时候,要能读出环境的美妙,环境的空灵,能让人听着你的朗读如临其境,感受月光的朦胧流动,听到潮水的激荡澎湃,闻到夜空中花草的沁人芬芳。这样的朗读才是到位了。如果学生能够在其它的环境下想起本文中的部分诗句,那他就对诗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比如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学生凝望夜空,一轮孤月,万里星空,或许他们能想起“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诗句。

再如对思妇的描写: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感受到是思妇对游子的无限思念,那种思念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无奈;是“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的悲戚。那思念是无处不在的,是蚀魂销骨的,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读来应该忧思百结的,是欲说还休的。朗读中需要如泣如诉,需要哀婉凄迷。这种情感让人同情,让人爱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遍遍朗读,他们能不理解诗意吗?能感受不到思妇的思念之情吗?我想他们不仅感受到思妇的悲苦,可能对他们以后人生的选择都有很大影响。夫妻离别是多么悲伤的话题啊。

所以,朗读是读者接近作者灵魂,和作者情感交流的对话。

其次,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需要探究,融入个人生命体验的探究。探究的话题是开放性的,有一定的区域度的,学生从作品中可以找出根据的。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情节的探究:如果没有漫画事件和骑自行车事件,别里科夫和华连卡会结婚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阅读原文,是可以看出两种可能的依据的。会结婚,这桩婚事有校长太太的撮合,有同事和同事太太的游说;华连卡本身长得不坏,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对别里科夫诚恳而热情,这些都说明两人有结婚的可能。不会结婚,从两人的性格不合,华连卡活泼开朗,她会骑车子,会开怀大笑;别里科夫小心谨慎、封闭保守;华连卡的弟弟科瓦连科不喜欢别里科夫,他们追求也不相同,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两人即使没有漫画事件与自行车事件也不会结婚的。这个探究是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及作品中的内容对情节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有了他们个人生命体验的痕迹,两个性格不合的人,志趣不相投的人是不能结婚的;家里人的意见也很重要,得不到祝福的婚姻是不能长久的;别人的游说能混淆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都是学生个体生命与作品生命交融的体现。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生成新知识的过程,需要双方发自内心地对作品的尊重,对彼此生命的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上或兴奋,或悲伤,或感动,或沉思,甚至静默,这些都是他们在课堂上的真实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性,学到并运用语文的工具性。

三、作业是对课堂生命的提升

作业是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对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拓展,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深思熟虑。这些作业是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或者是对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检测。对学生作业设计也需要有生命在场。

布置作业,教师一定是有设计的,需要训练学生的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比如对《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业设计。这篇课文讲的是作为生物的社会,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动物的行为,反思人类的行为,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意识。该文语言幽默风趣,对人类的狂妄自大有一定的讽刺。作业的设计可以是对这个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我这样布置作业:人类总以为自己是世间万物的主宰者,那么动物眼里的人类世界是个怎样呢?请从动物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写一篇小文章。不少于200字。学生从这个作业中体验到我们要真心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从动物的角度看人类,他们对很多残害动物,限制动物自由的现象就有了更多的悲悯之心,有了更多的善心。这难道不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吗?再者,因为是从动物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学生在写作业时,必然会考虑的到文章形式的新颖,比如:以动物的名誉给人类写一封信,比如动物界开大会等等。这不是对他们想象力的一个训练吗?这样的作业,我想他们是愿意去写的,并且有一定成效的。

所以,对于作业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去写,让学生在写作业过程中锻炼到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能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当然这个作业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的。那么对于那些客观性比较强的,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作业如何布置呢?比如,学完文言文《鸿门宴》第一课时,我这样布置作业:

1、概括归纳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2、从课文中找出10句话进行翻译,并标注这10句话的翻译要点。

对于第一个作业,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很容易把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找出来并加以归纳。这是对他们文言知识的一个巩固。对于第二个作业,学生找出翻译的句子是有知识点的,这就培养了他们的翻译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命题意识和答题技巧。这是对他们文言能力的一个训练。

所以,对于作业,教师要花心思,作业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去完成,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这不就是对他们生命的关注吗?

 

总之,教学过程应该是灵动的,是师生情感交融、生命浸润的过程。在生命与生命的对接过程中闪烁出智慧之光、悄然绽放爱的花朵。

四、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生命体验

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能够担当起启蒙者的角色。一个学养深厚、思想敏锐的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教师要想影响学生,要想能引导学生,需要教师有思想,需要教师增进学养,教师本身就有丰富的生命体验。那么教师的体验从哪里来?

首先,教师必须注重阅读积累。阅读是教师的教学生命,一个人的阅读积累越丰厚,他的人生感悟力就越强,他的发现就越多,而他对人间的关注与思考也就越有价值。教师的阅读经验,往往也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会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语文教师读书要杂,要广。对于教学理论的书,哲学的书,历史、政治方面的书都要多多涉猎。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自己的学养。

语文教师要关注学术前沿信息,要关注影视发展,影视文学也是语文教师要关注的内容。比如《甄嬛传》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风靡全球,进军美国,与它精良的画面制作,带给人视觉上唯美的享受;美艳而富有古典气息的演员,使观众产生审美享受;它的台词的雅致富有韵味,让人耳目一新;人物服装的精致,让观众过足了眼瘾;人物性格的张力,演员的超强表现力让人又爱又恨等等。该作的作者流潋紫是杭州江南实验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她文化底蕴深厚,喜欢古典文化。

所以,教师要多关注时下流行的文章、信息,如果能恰当地糅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增强课堂的时代感、鲜活感,让90后学生对你的课更有兴趣。这也是对学生是生命的关注。

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教研。教研可以让自己更快地成长。罗素把知识依照来源分为三类:其一,直接知识,由亲身体验所得;其二,间接知识,由他人转述所得;其三,内省知识,由反思前述两类知识所得。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力的把手。

只要想致力于教学研究,不管环境有多困难,只要尽力而为,总不至于一无所获。教研是多渠道的。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自己寻找机遇,并能够抓住机遇。

教师的生命力要蓬勃向上,就需要采百家蜜,集体众家智慧与一体。要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多听同行的课,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思考最好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教师要有悟性,要多思考。而不是直接全盘接受别人的东西。任何人的东西,再好,用到自己身上都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就需要教师能有辨别力,能结合自己,结合学生加以使用。

 

语文因其科目的特殊性,让它具有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它是灵动的,是鲜活的。要想掌握它,需要教师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而教育正是以生命点燃生命,以心灵浸染心灵的活动。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听。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值得人尊重,值得人敬仰的教育。

如果我们能用心去上语文课,能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碰撞。那么在教育之河的漫漫漂流中,也将看得见两岸盛开的一丛丛生命之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