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泥萍 2012-12-30

——浅析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海南华侨中学   林春雅

 

摘要: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文言文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古代文献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比较初、高中文言文特性的异同浅析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衔接。 

关键词:文言文    传统文化    拨开云雾   见天日   教学方法     异同比较   衔接方法

     

文言文可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而文言文教学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古代文献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我们了解先哲思想光辉的有效途径。然而,新课改下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导致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步履艰辛,茫然无措。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授之于,让学生拨开云雾学习文言文,成了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拨云雾——浅析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异同

传统的课堂教学,初、高中语文教师们往往对文言文教学伤神不已。不少语文课堂俨然成了文言文教学的阵地,在中、高考的复习中文言文更是主角无疑。初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大多字斟句酌,精耕细作;高中教师甚至舍弃了一部分现代文教学来经营文言文教学。其结果是,辛苦换来的未必是云见天开,仍是阴霾一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初、高中对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不同,课程评价标准也不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评价建议中非常明确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

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则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仔细分析初、高中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评价建议,我们不难看出,初中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而高中是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如此看来,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侧重于对整体知识的把握,着重探究人文内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以及对语言的兴趣和敏感度。简而言之,它只需读读背背,了解其大意即可,是粗线条的。相对而言,高中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则是细节化的。它要求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积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构架,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二、中考、高考的命题因缺乏沟通,文言文考试导向不尽相同。

在新课改中,鉴于现行国情,中考和高考说是隐形的两根指挥棒并不为过,多年来教师和学生们都不得不随之而舞。然而,因缺少沟通与交流,中、高考命题方向之悬殊和不衔接,也直接导致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两重天。

中考的文言文阅读立足于课内,高考则摒弃课内,选择课外。中考只考实词,不考虚词,而且实词解释一般源于课本课下注解,句子翻译也不外乎课下注解中出现的几个重点句子。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无需在枯燥的文言文语法知识与句式上大费周章,即便平常掌握不好,中考总复习时跟随老师们临阵磨枪亦为时未晚。而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于课外,试题灵活,涉及知识点繁多,如: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诸多方面,知识积累和能力检测并重,难度甚至超越了课标。这样不统一的命题导向往往会给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当头一棒,信心大损。

文言文教材缺少循序渐进的编写,编排设计各异。

初中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多以故事性、哲理性的散文为主,较为浅显易懂。而高中尤其是高一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课文篇目增多,难度加大,知识点较多,其中不乏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虽然高中课标也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但此一浅易非初中的彼一浅易矣。如果按照知识积累的循序渐进性,初中教材在编排时能够适当的考虑与高中课程和谐衔接,让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步内化部分文言特殊现象,那么进入高中进行文言文学习就容易得多了。

四、初中阶段的语法教学被淡化,重视程度迥异。

初、高中同属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思想、方法、路子原本是相通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延伸。然而,初中课标明确规定淡化语法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中考不考语法知识,语文教材中不编排语法知识,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师生一个信息:初中阶段不必掌握语法知识。而高中文言文中要掌握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现象,都必须依靠语法知识去理解与运用。这样一来,高中课标所强调的要有系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理念,对高一学生来说无异是一纸空文。初中阶段文言文语法教学的淡化甚至绝迹,在一定程度上给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制造了人为障碍。

(二)见天日——找寻行之有效的衔接方法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出现了断层,学生接受效果差,并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和疏离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再多的指责与埋怨都于事无补,当务之急是借助新课改之风,寻找行之有效的初、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并把两者有机衔接、结合,让学生学习文言文起来能拨开云雾见天日。

什么是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简言之就是指在保持、强化学生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一步寻找符合高中文言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或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如何做好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和谐衔接?众说纷纭,课程评价标准的差异,中、高考命题导向的不同,以及教材编排脱节等问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教学心得,简要介绍以下一些衔接方法来帮助学生闯过文言文学习大关:

一、在教学中渗透语法意识和语法理念,补充语法知识。 

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他们的语法概念是混乱的。分不清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学生比比皆是,更甭说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了。而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则要求学生必须有系统的语法意识和语法理念,如果没有语法知识作为依托,文言虚词、词类活用以及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学习根本无从谈起。为了让学生能顺利过渡到文言文语法的学习,我们备课组的老师经过讨论研究,大都认为在高一的文言文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应该给学生补充了词的分类、句子成分这些语法知识。实践证明,在了解了词性、弄清楚了主谓宾定状补这些知识点后,学生对文言文中的虚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就相对容易得多了。这样的衔接教学为学生进行系统的高中文言文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语法知识点,做到温故知新。 

教学实践中,高中的语文学习是初中阶段的延伸和提升,文言文的学习亦然。引导学生将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按照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类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让已学的文言文内容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和谐衔接,可做到温故知新。例如初中《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这一典型宾语前置句,就与高中《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句式完全相同。在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上,初、高中类似的例子大量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学,重获新知,帮助学生从初中所学自然过渡到高中所需。这样,如果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再涉及到一些语法知识时,学生也不会感到生疏突兀了。

三、要加强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及时总结。

初、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同中有异,初中强调知识的记诵积累和整体感知,是粗线条的。而高中的学习是系统化的,它要求学生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就强调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针对于此,我就高中文言文的学习给学生们提出了几点的小建议:

1、基本原则: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

2、学习方法(听课):学会用圈点勾画法学习和听课。文言文的知识点繁多,一篇课文如果从头到尾不分主次不分难易的记笔记,一篇课文上下来,整本书就会面目全非。这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而且还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疲于笔记,怠于回答问题,甚至是无暇顾及思考问题,这是事倍功半,大大的影响了听课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针对此,我提醒学生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自行规定一种特殊的符号,以提高听课效果和复习效率。如:用①②③表示一词多义;用表示名词作状语;用表示通假字……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1)、整理并记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了解实词的具体考点。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3)熟悉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四、教学中要把握好课程安排的梯度,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庞大、缜密的知识体系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和沉淀。所以教师在高一的文言文教学中还要学会掌握好梯度。比如说,必修一有三篇文言文课文,分别是:烛、荆轲、鸿门宴。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三篇课文的教学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第一课《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教师尽可做到精读精讲精练,在课堂讲解时要细致些,着重落实字词句,分别从注音、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方面展开,在结课时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并以小测试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步,第二课《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上课前,提醒学生充分掌握第一课所归纳的知识点,结合这些知识点展开自学,此时教师宜做辅导工作,让学生初步学会自己整理一篇课文中的知识点;第三步,《鸿门宴》学习,更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自学课文,自己总结归纳课文中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补充核对,有疑议的内容再找老师求救。最后,在结束文言文单元的学习之时,教师要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大盘点,并借助测试检验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讲的最多的是第一篇烛,,但是我上得最累的是最后一篇鸿门宴,因为整整两节课我都被学生围攻夹击着问问题,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然而学生收获最大的也是最后一课。这就说明,只有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整理归纳,才是合理的教学模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们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所实践的一些方法。希望能给我们的老师们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过程中带来些许的帮助。说得不妥的地方,还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