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朝百 2023-02-22 发布于海南

图片

甘肃省景泰县中泉初级中学 罗崇庆

目前在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进程中,存在着衔接不畅的问题。本文以此问题为探讨对象,对目前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提出相关改进策略。希望可以在初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上实现语文知识层次上的衔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方法和能力上的衔接。

一、初高中语文衔接学情分析

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详细比对,发现初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三个方面跨度比较大:首先是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其次是文言文语法知识,最后是诗歌鉴赏知识。通过对高中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在高一阶段,学生最欠缺的语文能力是主动学习的能力、语文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诗歌赏析能力。初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导致刚入高一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大的抗拒心理,甚至有部分学生会感觉适应过程异常困难,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难提升上来,就以上情况来看,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对于很多刚入高一的学生来讲成为一个普遍的难题。

二、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探索

(一)开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建立初高中知识衔接台阶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将语文教材按照所教授内容的相似性进行分类,整理出几个主题比较突出的板块。文言文的教学在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比例,那么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分类,将教学内容分成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和文言文语法知识学习,另外诗歌的内容也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所以也可以将诗歌作为一个板块再按单独罗列出来。这样对教学内容进行清晰的分类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提高效率。教师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相应的课时,此课堂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专题教学,学生在此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把握也会更加清晰,那么在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语文教师可以将此种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此循序渐进地搭建知识学习的台阶。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的学习。语文教师在进行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语文课文中文本修辞技巧多样性的特点,为学生提炼出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具体种类和特点,经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后,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效果也更加牢固。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练习题时,也可以适当加入现代汉语的相关语法知识。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让学生在今后写作用词方面可以更加精准。

文言文语法知识的学习。在经过一定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理性认识,在更高年级阶段,教师可以讲解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实词、虚词包括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特殊句式等,将这些知识点初步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总结时,可以挑选学生日常比较熟悉的句式为例,以此展开古汉语语法知识的讲解。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教师可以有大量的语言素材为依据,从学生的掌握效果来看,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强,可以为日后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诗歌鉴赏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进行一定数量的诗词学习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可以让学生去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整篇诗歌表达的主题等。通过以上分析,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相关诗词的赏析要点,在此基础上再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师可以以语文教材中一些课外的诗词为拓展依据,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训练,这样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语文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知识在进行衔接的过程中,早期低年级阶段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大量知识的累积上,然后进行适当拓展。高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以知识点的归纳和升华为主。

(二)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衔接

1.灵活运用语文教材,归纳提升

初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使用语文教材,比如在阅读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炼出阅读某类作品的方法,并从中发现阅读规律。课堂上教师对课文基本知识点教授完成后,在课文的阅读阶段,教师可以相应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朱自清的《春》属于散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本篇课文为学生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前,可以为学生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本文作者的写作背景、文中比较符合散文文体的句式,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带领学生阅读结束后,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散文这种文体的特性-形散神不散,再让学生总结出散文写作中经常运用的艺术手法。

2.阅读的积累

若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在此方面教师应做到积极引导,运用不同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在每周选出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此活动开展之初,教师可以完全从学生自身的兴趣出发,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逐渐培养阅读能力,再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每一期的阅读活动可以分别建立不同的主题。学生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在下次阅读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各个小组的组员可以就自己写的读书心得展开相互交流和讨论。

开展阅读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在学生进行读书心得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课后作业的指导上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进一步培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学习过程也需要学生首先打好扎实的基础。以上提到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的衔接需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一味灌输。

最近几年有部分学生进行了初高中语文衔接方面的训练,从学生的掌握效果和语文成绩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良好。一方面,学生对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的学习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衔接训练,有效弥补了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初高中语文衔接断层的问题,学生因此也能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快速适应。这对于学生未来的高考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文章发表于《作文》高中版2023年02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