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呆若木鸡的大智慧

 虹72 2014-08-29
 

呆若木鸡的大智慧
    

   从前,有一种名叫斗鸡的赌博游戏,这种游戏在各国的宫廷里十分流行。帝王将相们在酒足饭饱以后,无所事事,常常用斗鸡来消磨时光,比赛输赢,从中取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特别爱好斗鸡的赌博游戏,他虽然也饲养一些斗鸡,却因为驯养得不好,总是失败。于是齐王便下令张榜招募驯养斗鸡的能手,纪沽子是一个专职驯养斗鸡的专家,远近闻名,他应招去给齐王驯养斗鸡。

  纪沽子驯养斗鸡十天,齐王便迫不及待地催问说:“驯养成了吗?”

  纪沽子回答说:“还不行。这鸡没有什么本领却很骄傲,仗着傲气,跃跃欲试。”

  又过了十天,齐王又问:“怎么样?现在成了吧?”

  纪沽子说:“还不行啊!它听到其他鸡的叫声,见到其他鸡的影子,反应得特别迅速。”

  齐王说:“怎么,反应迅速还不好吗?”

  纪沽子说:“反应迅速,说明它取胜心切,火气还没有消除。”

  又过了十天,齐王再一次问道:“怎么样了?现在难道还不成吗?”

‘纪沽子说:“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着向它挑衅,它好像没听到似的,神态自若,毫无变化。不论遇到什么突然情况,它都不惊不慌,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好像木头做的鸡,它已具备了斗鸡的一切特性了!别的鸡看到它这副模样,没有敢与它斗架的,遇到它掉头就逃跑。”

  齐王把这只斗鸡带到斗鸡场上,果然每斗必胜。故事解读:

  有的时候,大智若愚,将胜负置之度外恰恰可以取胜,成功之道在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用之道: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很有学问和修养、心里明白的人,表面却显得愚钝,既不与人勾心斗角,也不用心算计。正由于这样,一些无知的人反倒取笑他,背后议论他,并自以为聪明得计。

  其实,大凡大智慧、大聪明之人,他们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大道理,对于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或者甚至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因此,他们心中总是很安逸,行为也总是很超脱。这好像就是“绝圣弃知”。

  而那些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察颜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这种人要是谈大道理,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谈具体事儿,便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他要是和别人打上了交道就老是纠缠不清。然而,他长于勾心斗角,鸡蛋里可以挑出骨头,没有事儿也可找出是非来。

  也有的人善于伪装,见人一脸笑,一副慈眉善目;有的人当面很热情,很义气,背后却在设陷阱,下决心陷害朋友;有的则把心思埋得不露蛛丝马迹,让人觉得他高深莫测。

  这样的人,表面上很厉害,但内心里很虚弱。遇上小小的风波,他就惴惴不安,因为他心目中只有自己那耿耿于怀的私利。碰上大危险,他便感觉自己完蛋了,或牺牲朋友以求自保,或者神思恍惚,一点主张都没有。

  一旦形势有利,他们就很猖狂。他们发动进攻时,就像利箭一样迅速、猛烈。因为,他们时刻都在窥伺别人的纰漏,以求满足自己的进攻欲与征服欲,并因之使自己获得好处,证明自己聪明、有水平。

  他们要留神什么时,就像发过誓一样,咬紧牙关,三缄其口。实际上他们是在等待时机,以求在合适的时候进攻他人。

  空洞的东西永远只是空洞的,与事实不相依属。不过有一点却很明确:从造物主那里得到自己的身体。生命来到世界上,有了形体,就不应参与人世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争斗,并在这种争斗与倾轧中了结自己的一生。如果人们任其与外物互相戕害、互相折磨,任其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走向生命的尽头,而没有办法克制自己,那么,生命不是太可悲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