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砚收藏家徐世章

 醉吟墨斋 2014-08-30

周利成 见载于2007526日《美术报》

 

天津博物馆的古砚收藏最成系统,特辟全国唯一一个古砚陈列室,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四大名砚,门类齐全。而这些精妙绝伦的珍宝大多是天津著名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捐献之物。

 

徐世章,字端甫,号濠园,1889年生于天津,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族弟。早年就读于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后留学比利时列日大学经济管理系,获学士学位。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交通银行副总裁、中国国际运输局局长等职。1922年随着徐世昌的下台而去职来津,寓居今和平区大理道26号。解放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支持抗美援朝,卖房捐献15000元购买飞机大炮;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认购2500010年期公债,成为当时天津市私人捐款数额最高者之一。

徐世章先生小像

徐世章和夫人杨立贤及儿子

 

博雅好古,倾心收藏。

 

徐世章一生博雅好古,致力于文物收藏。尤其是他钟爱一生的古砚,不仅质地精良,且多名家题识、名家收藏、名工雕刻。上至汉代,以明清两代为主,质地精良,陶、瓦、砖、泥、铜等品种,名目繁多,风格各异。而端石中的清花、蕉叶白、火捺、够鹆眼,歙石中的金星歙,澄泥中的朱砂澄泥等更为稀世之宝。曾为清代著名砚台收藏家黄任收藏的精品十砚之一的“墨雨砚”,砚石的黑色斑纹,若泼墨点点、如细雨丝丝,故而得名“墨雨”;明代顾从义“石鼓文砚”的砚面、砚周和砚底上依宋人拓本摹刻的400余字石鼓文,已成为研究石鼓文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明代十八罗汉洮河石砚

 

明代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

 

明代朱砂荷鱼澄泥砚

 

清代高兆铭赤壁图端砚

 

清代黄任铭墨雨端砚

 

徐世章所藏古砚,有的是文物商送货上门的,有的是通过朋友介绍从名人后裔手中获得的,而更多的还是他不辞辛苦,往来奔波于全国各古玩市场淘换来的。为了搜集文物,徐世章不吝重金。据说,他购买金大定红訇小砚时,因其为世人罕见的金代遗物,故而几乎用了与之同重的黄金购得!从其撰写的《藏砚手记》中可以得知,从1934年到1937年间,仅用于购砚的款项就达4万余元。他曾对子女说:“要是将我购买文物的钱用来买钻石,足可以买一大簸箩了!”

 

为一名砚,不辞辛劳。

 

徐世章耳目通灵,平日一听到有出售文物的消息,就立即赶到现场,不遗余力买到手。有时为了得到一方名砚,更要历时数年,辗转几座城市。明代顾从义摹刻的“石鼓砚”,他心仪已久,魂牵梦绕十余载。1935年冬,当听说它现身北京时,徐世章衣服没来得及换,家人没顾上打招呼,只身一人急急地赶赴京城拜访收藏者李氏,但还是晚了一步,宝砚已被某厂肆商家购去。于是,他又按图索骥,追踪到厂商高价收购。当这方梦寐以求的宝砚终于捧在手上时,徐世章兴奋得像个孩子,不停地欢呼雀跃。回津后,欣然撰写题记,记叙得砚之经过,说明得砚之艰难,抒发得砚之愉悦。

 

为广聚天下宝物,徐世章的足迹遍及国内大小所有古玩市场。因他肯出大价钱,而被文物商人视为“财神爷”。据说,一次,他外出到南京,在夫子庙看中了一方宋代端砚,因砚商认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徐世章,所以,把端砚价格抬高了一倍。徐世章当时手头吃紧,一时拿不出现款。砚商说:“没钱不要紧,您不是干房地产的吗?拿地换也行啊!”尽管徐世章知道他这是趁火打劫,但求砚心切,硬是以一块正在升值的地产换了这块端砚!事后,朋友拿他开玩笑说:“看你做起房产生意是个精明人,怎么一看见端砚,你就变成了个头脑发昏的蠢人了呢。”于是,他在题记中写道:“当此世乱年荒之际,而以重金得之,人能不嗤我愚也然我以卖地之金易此砚,却以之为余幸。”嗜砚之情,溢于言表。

 

寓居津门后,徐世章几乎天天都要到这里转转。20世纪30年代初,他转到法租界泰康、天祥两商场的古玩店寻宝。他听到外地有古砚、古玉待售,就会命人立马跟踪寻迹,常为购买一件文物而马不停蹄地跑上几座城市。天津和各地古玩店的人常到徐宅,送上他的喜爱之物。他曾说:“只要是精品,不管多少钱,统统往我家送。”

 

嗜砚如命,悉心护砚。

 

徐世章购买文物虽不吝钱财,在生活上却十分简朴,不尚奢华,不乱花一分钱,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平日常穿一件粗布长衫,子女穿的也都是自家染制的布衣。为了培养子女的勤俭意识,每逢春夏之交,他还让孩子们吃上几顿野菜饭。

 

徐世章嗜砚如命,从其对砚的悉心呵护也可略见一斑。他所收藏的古砚多是双层豪华装潢,内盒为紫檀木,外盒为楠木、红木或黄杨木。从1934年起,他开始将古砚整理成系列,着手编纂砚谱。为此,从北京请来素有“中国第一拓手”之称的周希丁及其助手傅大卣,为其藏品做拓片。周希丁的拓片工技艺匠心独具,不但能尽善尽美地还原石眼、颜色,还能拓出栩栩如生的立体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7年。砚谱拓出来后,由擅草书的徐世昌和擅篆书的徐世襄,或他本人作序、题跋,详记藏品名称、形制、尺寸、质料、图案、铭文,考订旧有藏主身世、流传过程,记述收藏经过,装订成册,如曰《濠园砚谱》。

 

徐世章好砚如痴如醉,曾名其书室为“宝砚室”,还刻了许多闲章以表心境,如“濠园宝比过明珠骏马”、“闲人以砚为忙事”等。在《藏砚手记》中写道:“吾人收集古人之砚,不独以砚材之极美,刻工之精细,而在充分表现其人之心灵、意境、节操、哲理、情绪、诗意等,形之于砚。”这正是徐世章藏砚的主旨所在。

 

珍贵文物,捐献国家。

 

徐世章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保护者。面对旧中国深受外侮、内乱之扰,大批民族文化遗产外流的现实,他痛心疾首,尽自己最大努力,以毕生精力收藏并保护了一批重要文物。这些国宝也曾引起洋人的垂涎,国民党统治时期,美国某大财团曾出数百万美元的天文数字开价收购他的文物,被其断然拒绝。当解放战争的炮火在天津城上空隆隆响起时,城内一片混乱,达官贵人、富商豪贾,挟金银细软,纷纷南逃。这时又有人劝他携文物去美国,享受高级华人的生活。他说:“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绝不能从我手中流散到国外!

 

1953年冬,身染重病的徐世章,想给自己的收藏寻求一个最理想的归宿。他对子女说:“我毕生精力致力于收藏文物,几十年呕心沥血,终于将它们由分散变为集中。如果传给你们,势必又由集中变为分散。我考虑再三,只有捐献给国家,才更易于保管,供全社会、全民共赏。希望我死后,将捐献之文物开辟一个陈列室进行陈列,供大家欣赏,这也是我对社会的一点贡献。”此后,他与时任天津市副市长的好友周叔弢先生多次商议捐献之事,得到了周先生的支持与鼓励。

 

他化私为公的义举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1954年徐世章病逝后,夫人杨立贤与子女通过周叔弢正式转达了将家藏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的意愿。市文化局组成接收小组。于同年7月、12月,先后两次接收捐献古砚、古玉、字画拓片、金石、书帖、印章等2749件,收藏于天津历史博物馆。

 

位于今天津和平区睦南道126号的徐世章先生旧居

 

《徐世昌捐献文物精品选》

 

徐世章捐献之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

 

徐世章捐献之汉代谷纹璧琉璃璧

 

徐世章捐献之宋拓墨皇本《圣教序》

 

徐世章先生简介 

 

徐世章(1889-1954),天津人,字瑞甫,号濠园,是天津著名的文物鉴赏家,乃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堂弟。北京同文馆毕业,后入比利时里达大学,获商业学士学位。

 

1911年赴意大利担任万国博览会审查委员,继赴英、法、德等国考察商业及铁路行政。1912年学成回国后,先后任交通部路政司属官和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津浦铁路管理局局长。1920年任交通部次长,全国铁路督办和交通银行副总裁、中国国际运输局局长、币制局局长等职。1922年随徐世昌下台而去职,回天津寓居。徐世章是著名收藏家,作为津门房地产开发的先驱,徐世章因其精通建筑学,具有经济头脑,又极富远见,故房地产业做得红火兴旺,为家族奠定了雄厚基业。他购置房产,兴办教育、医务、实业,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所以在当时寓居天津的开明绅士中有较高威望。解放后,徐世章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2年,徐世章为抗美援朝卖房捐献15000元购买飞机大炮;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认购10年期公债25000元,是当时私人认购公债数额最高者之一。1954年去世后,后人遵其生前遗嘱,将所藏古物共2549件全部捐献国家。这些文物,现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1999年,在徐世章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天津艺术博物馆出版了画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其题辞:“珍宝无价,爱国情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