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扇底堪阅世 一柄览古今

 红豆居士 2014-08-31

扇底堪阅世 一柄览古今

江 南 张宇欣

  图①:象牙柄绢面刺绣孔雀绘画花鸟团扇。
  图②: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战国时期长柄羽毛扇(复制)。
  图③:螺钿双面刻人物折扇。
  中国扇博物馆供图

  炎炎夏季的傍晚,榕树下蝉鸣声里,时时可见三五老人一边观棋一边摇着蒲扇;影视剧里,出行帝王的仪仗中总是有障尘蔽日的长柄扇,显出皇家无限威严;翻开一卷诗词,“扇”字扑面而来,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寂寥,“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哀叹,还有“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曼妙。从古至今,扇子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扇又有些什么功用呢?

  羽扇

  缘起帝王仪仗

  远古时期,人们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等需要,对植物或羽毛进行加工,这很可能是扇的起源。中国有关扇的最早记载是舜帝作“五明扇”。西周时出现了用五彩的野鸡或孔雀羽毛制成的“凤翣”。这些都属于长柄扇,主要服务于社会上层,最重要的功能是为贵族出行障尘蔽日,故又称之为“掌扇”或“障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显示贵族和帝王威仪的仪仗器物。

  作为中国古代礼制的组成部分,仪仗扇在使用数量、规格以及质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等级区别,它是统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朝廷的卤簿要器,为帝王重大活动服务。杜甫诗句“云移雉尾开宫扇”就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自用的短柄扇见于记载。短柄扇便捷、小巧,具有“引风逐暑”的作用。先秦时期的短柄扇,主要有羽制和竹制两种。团扇时代降临后,羽扇和竹扇依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团扇共同构成了平扇系统。

  战国时期,宋玉手持白鹤羽扇,受到诸侯嘲笑。后经其侃侃而辩,羽毛扇得到诸侯的认可,并在士大夫中普及开来。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制作的麈尾扇,或称“毛扇”。麈是领队的大鹿,故执麈尾扇有“领袖群伦”的含意。

  团扇折扇

  各领风骚数百年

  汉成帝时期,出现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风格扇形的对称式平扇。偏在一侧的扇柄开始移到中间作中轴,竹木为架,扇子左右对称,形似圆月。这种扇用丝绸作扇面时被称为“纨扇”,由于它多为圆形,也称“合欢扇”或“团扇”。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1000多年间,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古人曾用“毫芒”形容竹篾丝扇骨,用“蝉翼”来比喻团扇的轻纱。

  相传南唐后主李煜拟用中书侍郎韩熙载为相,但听说他“多好声伎,专为夜饮,宾客糅杂”,就命顾闳中偷看真伪。顾闳中目识心记,绘成《韩熙载夜宴图》,使我们得知五代时短柄扇的具体形制。

  元代后,团扇式微。明永乐年间,朝鲜进贡折扇,明成祖朱棣被其卷舒自如的特点吸引,命令工匠依样仿制,折扇很快普及到民间,成为夏季不可缺少的纳凉用具。

  关于折扇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南齐书》上记载司徒褚渊入朝时携带腰扇,有学者据此认为折扇是在中国发明的。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折扇首先在日本发明,北宋初年经由朝鲜传入中国。

  早期的折扇仿制品质量欠佳,明正德年间便有工匠去日本学习制扇工艺,到明嘉靖年间,中国已有不少地区能生产折扇,四川荣昌和江浙一带成为折扇制造的中心。许多以产地闻名的产品出现,杭扇、青阳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都是当时折扇中的佳品。清代折扇业也颇为发达,杭州扇业尤为引人注目。折扇逐渐取代团扇成为主流。

  美人扇

  怀袖雅物盖头前身

  从中国古代文献看,扇的问世首先是出于社会政治的需要。在很长时期内,扇是宫廷礼仪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同等级的身份象征。扇被赋予超自然的能力,还因与女性的亲密关系而倍受艺术家的关注。

  扇通常反映出使用者的社会地位与身份特征:团扇为大家闺秀所用;宫扇用作仪仗,显示帝王、王妃至高无上的地位;农妇、仆妇、媒婆、轿夫用的是蒲扇;书生拿把书画折扇,显得文雅潇洒;而诸葛亮的羽扇,则是沉着、智慧的象征。

  中国的古代神话和民间文学中也常出现扇的身影。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常“轻摇小扇乐陶然”,他的蒲扇据说具有起死回生的功用;南宋僧人济公,又称“济癫”,传说他一把破扇不离手为百姓排忧解难;《封神榜》中的杨任有一把“五火神焰扇”,曾靠它破了瘟癀阵;《西游记》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威力无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着了它的道儿。

  女子执扇是古典诗词中的独特意象。女子赋予扇更多让人遐想和创作的空间,扇也成全了女子生活世界的缤纷。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借助扇这一意象来表达女性的喜怒哀乐,诠释女性的命运,不断丰富扇文化的内涵。

  在盖头出现之前,扇一度在女子出嫁过程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女子出嫁要以扇遮面,在婚礼上才能移扇露容,称为“却扇”。唐代在举行婚礼时,行完合卺之礼后要举行却扇之礼。男东坐,女西坐,新娘用扇遮面,新郎咏三五首却扇诗,才算礼毕。所以,“却扇”有可能就是后来“盖头”的前生。

  如今,扇子的许多功用只能在古书和银幕里见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最原始的纳凉功能也出现了强大的替代品:人们渐渐远离了摇扇带来的丝丝凉意,转而享受电扇和空调的制冷功效。扇子的实用性似乎降低了,它越来越成为各处旅游景点印着山水风光的“常客”。不过,扇子总是带有强烈的夏日烙印,这不会变。提到夏天,我们就想到扇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