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再现葬身火海的海龙囤

 温泉源春图书馆 2014-08-31
  发掘结束后的新王宫遗址

  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

  孙  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总督湖广、川、贵军务的明军主帅李化龙统领二十四万大军,分八路进攻播州,讨伐叛乱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自二月十二日誓师,明军连克播州要地,杨应龙无奈退守海龙囤山城。面对这处播州土司最后的军事据点,明军苦战多日,无奈选择避开山前险阻而拼力进攻山后,最终攻破山城。此时的杨应龙已万念俱灰,只得与其两位爱妾一道自缢且自焚。一场大火令海龙囤上的主要建筑化作焦土灰烬。前后将近四个月,明军几灭播州杨氏一脉。至此,“杨氏领播”725年的历史画上了句号,海龙囤山城也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只剩下荒草萋萋、飞鸟啼鸣。

  关于海龙囤,关于播州杨氏,文献中的轻描淡写为我们留下了太多未知。四百余年过去,面对日益模糊的播州记忆,贵州的考古工作者们肩负着“实物著史”的使命,重新踏上了通往海龙囤山巅的“三十六步天梯”,开始了寻访“古播遗踪”的漫漫征程。自2012年4月起,为配合海龙囤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海龙囤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工作并持续至今,先后发掘清理了以新王宫为代表的土司衙署建筑基址,调查测绘了城墙、关堡等遗迹,逐步厘清了海龙囤遗址的基本格局及其变迁历程。作为一处集关隘堡垒、土司衙署为一体,兼作夏季治所与战时指挥中心的土司山城,海龙囤遗址建置齐备、要素完整;规划布局上延续着自南宋以来的山地筑城传统,城墙依循山势,关隘把控要害,突出地表现为“以点控面、纵深防御”的军事防御特征,即使是主导“平播之役”的李化龙也为海龙囤之险峻难攻而感慨不已,“囤即险绝,岂真天造地设,人迹所并不能到者乎?”

  作为中国古代山城的杰出代表,贵州遵义海龙囤遗址以其突出的价值被遴选为201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土司遗址”项目提名地,它将有望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一道成为“世界遗产”。

  在这一背景下,以海龙囤遗址为核心的播州杨氏遗存的考古与保护工作还将持续进行,随着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一幅“四封千里、绵延七百余载”的历史卷轴将徐徐延展,引领我们展开关于羁縻土司制度下中国西南地区社会面貌的生动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