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是这样炼成的

 冬雪里的梅 2014-08-31


一,竭力获取知识

 世事洞明皆学问,白首方毁读书迟。没有足够的知识,就没有足够的眼界,没有足够的眼界,也就难以有高的立意,当然也就不会产生优秀的作品。没有足够的知识,就不会有思想的创新,而思想的创新是文学的灵魂。
 

二,不断砥砺思想

 

  思想的表现有两种,一是深广,二是独特,深广着眼于宏观,独特着眼于微观,各有其内在的价值。砥砺思想有两种重要的渠道,一是尽可能丰富自己的阅历,阅历是思想诞生的源泉,二是用心生活,深邃的思想往往根植于平凡的生活中。

三,努力培养研究精神


 文学是科学,科学就必然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探究文学创作规律,自觉的遵循规律,是一个文学创作者最基本的素质,主动的研究文学创作规律,会缩短创作者的探索周期,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四,端正创作态度

 

   当前的文学在市场环境下有一定的异化,但一个清醒的创造者在他的文字没有发表之前,他一定得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态,如果带着一颗我要发表这篇文章来创造,也许真的可以发表,但对创作者而言是不会成长的,因为他的思维逐渐被杂志的编辑们同化了,永远也跳不出别人设置的窠囚。到这一步,创作者的创作生命也就结束了,因为最初的创造态度不端正而造成自己更大的损失,不划算!

   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需要.的确可以带给人许多愉快和享受.但也需要自己牺牲很多世俗性的乐趣.
想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首先要把功名利禄看的淡泊.崇尚精神.品德.智慧和思想.在人文空气越来越稀薄的生命高原上.甘于寂寞与孤独.

 

五,训练高超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本来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也许这是一种懒惰者的思维模式:你的肚子里如果装满了东西,还犯愁把它他们倒出来吗?当然事实远非如此。表达作为一门学问古已有之,中国古人就有关于言、意、象的表述,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这里的意就是形成于作者头脑中的一个尚未成型的飘忽的创意,当这个创意被由题纲之类的东西确定下来就形成了象,而具体表达之后才成了言(文字)。一个读者要想正确领会作者的意则要经历一个相当难的过程——从言中得到象,从象中品味其后的意,这其实是一个个险象环生的环节,哪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导致意的最终传递失败,从而失去了从作者到读者的连接意义。
    一个好的表达者总能让文字充满激情和乐趣,而且有一种足够持久的力量来维系、维持表达对接受者的吸引力。当然这一结果的实现基本上前几个要素缺一不可,如果你想体会这种完美的意境,恐怕只有从那些传世大家的作品中去找寻了。

 

六,源源不断的灵感

 

  一旦涉足写作领域,你必须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有东西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灵感,就没有素材。没有素材,你就会经常断炊。对于一名写作者来说,要写的东西太多,会很累,但是如果没有东西写,会让你崩溃。灵感其实只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生活,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会观察和挖掘。二是阅读,看别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可以促发自己的灵感。三是思考,冥思和顿悟是灵感诞生的一种重要途径。

 

七,甘于寂寞,坚持不懈


  这是一个作家或诗人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从爱好写作到成为作家.这个过程5艰辛而困苦.
文学的成功是无止境的.在你一无所有之时,你必须学会忍受清贫,忍受寂寞,忍受白眼,忍受轻视,忍受不解。很多作家的相关经历表明,凡是能成为著名作家的人,大多是在被退稿后还能继续再发给新的地方,然后接着写新作。美国作家怀特说 写作是一种信仰,而不是语言的小把戏。所以,你不能指望轻轻松松博得别人的喜欢,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仅靠才华还是不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