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演讲阅读札记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8-31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网上搜索到巴菲特1998年在Unive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一次演讲翻译稿,下载到手机里抽时间看了一遍,对其中的一些问答很有感触,于是决定摘抄其中的一些语句,写一点体会,一方面加深自己对巴菲特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坚定正确的价值投资方向。

这次演讲,先由巴菲特讲,然后由学生提问。问答部分涉及到了价值投资实践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些问题,如宏观经济预测与投资的关系、能力圈问题、价值评估问题等。下面,我先引用巴菲特的回答,再谈谈自己的一些投资体会。

巴菲特:如果你在一桩好生意里,即使你开始多付了一点额外的成本,如果你做得足够久的话,你的回报一定是可观的……最好的买卖里,从数字的角度来讲,几乎都要告诉你不要买。你可能对(被购买公司的)产品的印象是非常之深,但是你对那套雪茄烟蒂式的廉价思维已经根深蒂固。

体会:从巴菲特的这句话里,可以看到费舍理念的影子。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好的企业比以低估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的企业,长期来看收益更大。在中国的A股市场,一些好的企业有口皆碑,比如茅台、云南白药等,但要碰到它们低估的机会,真是太难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这些企业在低估的时候买入提供了绝佳的时机,如今,他们再次变得不便宜。但我想,如果把时间拉长,即使现在的买入价格不便宜,持有个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你的收益将能够较大地弥补你在最初买入时多付出的成本,只是你需要更多的耐心。不过,对于自己来讲,以并不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还是有一些心理障碍,也许以小仓位试试是个不错的主意。当然最理想的还是在它们低估时买入,其次是价格合理时。

巴菲特: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排除了90%的企业。你看,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幸运的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东西我还看得懂。……我要找的生意就是简单,容易理解,经济上行得通,诚实,能干的管理层。这样,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是不会买的。基本上来讲,我只会买那些即使纽约证交所从明天起关门五年,我也很乐于拥有的股票……如果你不能马上足够了解所作的生意,即使你花上一二个月,情况也未见得会有多少改观。你必须对你可能了解的和不能了解的有个切身体会,你必须对你的能力范围有个准确的认知。范围的大小无关大局,重要的是那个范围里的东西。哪怕在那个范围里只有成千上万家上市公司里的30个公司,只要有那30家,你就没问题。你所做的就应当是深入了解这30家公司的业务,你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的东西。

体会:外出旅游,导游经常将游客拉到一些购物点购物,导游则根据游客的购物金额拿提成。这已经是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既然是公开秘密,许多导游在拉游客购物时也就明说了,不再掩饰,这种诚实的态度反而能够赢得游客的好感。我也经常在导游推荐的购物点购物,但在购物时,对某一类商品我从来不买,这就是金银珠宝,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识货。一个项链标价1000元,我无法估计它的价值到底是1000、800、500、200还是10元。我记得投资大师罗杰斯在环球旅行时,曾以很低的折扣为妻子从当地人手里买了一件珠宝,自以为不算贵,但拿回去让人一鉴定,发现上了大当。罗杰斯以此现身说法,告诫投资人一定不要买自己不懂的东西,哪怕你感觉它很便宜。许多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在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连这家公司的名字可能都记不准,更不要说理解它经营的是什么。这种投资方式跟赌博没有两样,不失败才是怪事。对于目前A股市场两千多家股票,我认为自己能够真正理解的可能不到20家,而且局限在日常消费品行业当中。但我想,自己可以在今后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但未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投资完全局限于自己可以较深入理解的行业对象之中。如果自己无法在市场中接触到这家公司的产品,无法直接或间接体验这家公司的产品,无法对这家企业的利润来源作出明确的判断,无法正确评估这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则不管这家企业的股票看起来多么便宜,都不能去买。坚持“能力圈”原则,才可能正确地评估一家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其内在价值范围,才不会吃大亏,上大当。

巴菲特: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简直是扯淡。正如格拉姆所说的,你要买的是企业的一部分生意。这是格拉姆教给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你买的不是股票,你买的是一部分企业生意。企业好,你的投资就好,只要你的买入价格不是太离谱。

体会:投资股票,其实是投资企业。所以投资正确与否,看的是企业,而不是股价。企业好了,总有一天会在股价上得到反映。而多数投资者把两者的逻辑关系搞反了,认为股价好,企业才好。更要命的是,多数投资者以短期股价涨跌定输赢,这种“近视眼”的毛病不改,将永远不会在股价涨跌面前做到心平如镜,频繁进出也就在所难免。

巴菲特:一个杰出的企业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会准确到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体会:知道一只股票会涨到什么价位比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够到那个价位要容易得多。前者可以通过分析企业变得较为确定,后者则非人力可及。所以还是把精力放在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不要在力所不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与精力。

巴菲特:我不关心宏观的经济形势。在投资领域,你最希望做到的应该是搞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并且可以搞懂的东西。对那些既不重要,又难以搞懂的东西,你忘了它们就对了。你所讲的(宏观经济)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难以拎清。……我们从未因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买或者不买任何一家公司。我们根本就不读那些预估利率,企业利润的文章,因为那些预估真的是无关痛痒。……我们不愿因为自身本就不精通的一些预估而错过买到好生意的机会。我们根本就不听或不读那些涉及宏观经济因素的预估。在通常的投资咨询会上,经济学家们会做出对宏观经济的描述,然后以那为基础展开咨询活动。在我们看来,那样做是毫无道理的。

体会:在这几段话里,巴菲特集中批判了那种“自上而下”的投资方式,即:通过预估宏观经济走向来进行投资。平时,无论在报纸上、杂志上,还是电视上,无数的经济学家、分析师都在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来预估证券市场的走向,但无数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不成功。专家们经常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准备,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过于悲观,好的时候过于乐观。更好笑的是,许多分析师竟然用宏观经济形势来判断短期市场走向,包括几天的市场涨跌。他们忘了一个事实:证券市场经常提前反映未来半年到一年的宏观经济,而不是宏观经济反映未来半年到一年的证券市场。以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作为判断未来证券市场走向的依据,在逻辑上是有一定问题的。总体上,巴菲特的这几段话给我的启发是:只采取“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精研具体的企业,不考虑宏观经济形势。

巴菲特:华尔街靠的是不断的买进卖出来赚钱,你靠的是不去做买进卖出而赚钱。这间屋子里的每个人之间每天互相交易你们所拥有的股票,到最后所有人都会破产,而所有钱财都进了经纪公司的腰包。相反地,如果你们象一般企业那样,50年岿然不动,到最后你赚得不亦乐乎,而你的经纪只好破产。就像一个医生,依赖于你变更所用药品的频率而赚钱。如果一种用药就能包治百病,那么他只能开一次处方,做一次交易,他的赚头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他能说服你每天更新处方是一条接往健康的通途,他会很乐于开出处方,你也会烧光你的钱,不但不会更健康,反而处境会更差。

体会:巴菲特的这段话,对于那些热衷于短线交易的投机者敲响了警钟。短线交易,受益的只能是证券公司,绝不会是投机者。短线交易的人,赌的是价格,不会是企业的基本面。而短期市场的价格主要受心理的影响,无法预测。当然对于这一观点,许多人不认同,他们认为短期市场价格还是可以预测的。但我认为这是投机者的一个错觉。短期价格预测主要是看图说话,多数是通过技术面与成交量来判断,但有多少预测准确的例子,就有多少预测不准确的例子。记得有一本投资经典中列出了一组价格K线图,其中一部分是真实的股票走势图,一部分则是通过抛硬币画出来的走势图,然后让投资者辨认哪些是股票走势图,哪些是抛硬币抛出来的随机图形,结果证明:没有办法区别出来。由此生动地证明了一个事实:技术分析成功的概率与抛硬币一样,50%的概率而已。但投资者为什么感觉技术分析起作用?我认为可能与股票市场价格走向的惯性有关。当一只股票刚开始放量拉升的时候,投资者往往能够预测到在未来很短的一段时间,比如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交易日,这只股票继续强势的概率很大。但总体上来讲,以现在的价格来判断未来的价格,从逻辑上讲不通,因为长期来看,只有基本面才是一只股票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心理因素及资金因素也起作用,但只在短期中起作用,而且人心难测,心理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不好预估,更不好利用它来赚钱。

巴菲特:我们希望股票降价,但是我并不晓得股票市场会有如何的走势。恐怕我永远也不会。我甚至想都不去想这些事情。当股市真的走低时,我会很用心的研究我要买些什么,因为我相信到那时我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手上的资金。

体会:对巴菲特来说,不仅宏观经济无法准确预测,股票市场同样如此。把精力用于具体企业的研究远远比预估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走向更有效。由此也可以看出,巴老的投资方法真的是大道至简,他让你抓住投资的本质所在,即: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证券市场走势,更不是投资宏观经济。你只需专注于对企业的研究与评估,在价格低估的时候买入即可。但就是这种简单的方法,坚持起来却很难。正因如此,股票市场的投资大师寥若晨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