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蒙氏教师的美术培训(转)

 凤凰小桩 2014-09-01

【转载】蒙氏教师的美术培训(转)  

2014-01-14 21:08:05|  分类: 少儿美术 |举报 |字号 订阅

文文老师:已经认真的看过,对于同行老师、家长朋友都是不错的资料和方向。转来大家共享~!

蒙氏教师的美术培训(转) - 文文老师 - *^童画少儿美术工作室^*/

 

大多数人认为,儿童美术就是儿童学习技法的绘画。如果我们用教成人的方式去教孩子画画,就是技巧性的训练,孩子们根本无法理解这样的“美”术。成人和孩子说着彼此不能理解和沟通的语言。那是因为成人和孩子对美术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我们希望他们按照我们喜好的方式表达。当他们顺应我们的时候,但是他们发现自己做不到,于是在内心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自卑感和挫折感。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打开一切途径的钥匙,一旦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后期的美术教育了。成人“教”孩子,代替孩子思考使孩子不仅没有变得更好,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失去了自信和创造的力量。所以在现代的教育领域里各个学科都在寻找更能帮助孩子成长的路子。

      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育人的教育。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一·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习美术:

   ( 一、)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美术教育家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的快慢。

  ( 二、)通过绘画窥视儿童内心世界

    儿童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他们画画只图自己高兴,并不考虑是否需要画出一张“作品”,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绘画的作用在于通过宣泄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因此,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画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健康成长。

  (三、)通过绘画了解儿童性格与爱好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对于他们的创造表现,家长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儿童的作品。常听家长说儿童所画的东西不合比例,不像实物,这只能说明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不了解,还看不懂他们的画。 

二·美术教育又对孩子起到什么影响呢?

  ( 一、)美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培养右脑的发育。美术教育锻炼儿童的协调性,提高创造性,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二、)美术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因此,通过绘画、手工操作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三)美术教育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

如果孩子学到的是模仿老师传授的绘画技术,不给小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

(四)绘画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极大的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

(五)绘画对少儿具有娱乐功能。

   绘画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安全、最经济、最高尚、对身心健康最有利的娱乐。

(六)绘画可以增进人的记忆力发展。

通过绘画活动,人的大脑浮现一个个形象,一个个场景,一个个细节,这无疑有助于人的记忆力健康发展。

(七)绘画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一个问题想出多个解决方法,而且是具有独创价值的方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而美术能最简单有效的完成这个使命,一张纸、一支笔而已。

三·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一、涂鸦期(1岁半---四岁)

1岁半左右为无意识涂鸦阶段。儿童有机会接触笔、纸时,会在纸上画杂乱线条。2岁半左右为控制涂鸦阶段。儿童经过练习会在纸上画出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并会在纸上重复地画圆圈,能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颜色笔。第三阶段为命题涂鸦阶段。一面画一面喃喃自语,说出所要画的物体的名称。命题涂鸦阶段是个很重要的关键期,他会加强学习与观察,然后摆脱涂鸦期而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象征期(四---五岁)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幼儿的心理符号是由直觉控制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概念常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我需要而行动,不受社会评价的约束,因而如果成人不加干预,他们就能大胆地、独立地按照自己的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式。由于知觉的不完善并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因而,描绘的形态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常会遗漏某些部分,如把圆圈套当做头部,整个头部只有两只眼睛。

三、概念画期(五---八岁)

    这个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用轮廓线较易把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他们画出来的人、房屋、动物、太阳常常是一种模式里套出来的。人的轮廓大致相似,只能从头发和服装上分辨出男女,从高度变化上看出是大人或孩子。房屋则大多数是梯形或平顶的屋顶,开了几扇窗。这种概念画的形式,需要把握物体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然后用结果符号描摹出来。应该说,这是以较象征期更加复杂的认识过程为基础的,是儿童抽象化能力的萌芽,从象征期到概念画期,儿童的绘画表现为三个特征:表象符号的形成;感觉的强调和夸张;主观印象的表现。

四、写实期(八---十五岁)

    大约在8---11岁左右,儿童开始对儿童画的表现方式表示不满,探索着简单的透视原理,并注意到物象的重叠关系。9岁以后,儿童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情感。写实后期,在11---15岁左右。儿童在尝试对自然进行再现描绘时感到困难,部分儿童由于绘画进步困难而渐渐丧失信心,少数绘画基础好的,创作上有明显的提高。个别学生产生对绘画的迷恋,主动在课外进行练习。他们的绘画逐步脱离自然的再现描绘,向有意识创作阶段过渡。

四·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要把儿童的眼光训练成艺术家的眼光,其重要的途径是进行美术欣赏教育,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艺术鉴赏已成为欧美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完整的艺术观。美术教育不一定要从画画开始,把握名画鉴赏的机会,也是让孩子参与接触艺术的另一种好方法。

1.有距离地感知艺术作品和周围事物。

在布洛夫看来“距离”是审美活动不可少的要素。美术欣赏教育虽然不是让每个孩子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但我们应该通过美术欣赏教育让孩子们既有审美的眼睛,又有审美的耳朵,更有审美的大脑,能运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各种事物。

2. 增强美术欣赏中的情绪体验。

移情是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这为他们欣赏作品提供了情感基础。幼儿可从色彩、造型上把握对象,体验对象的情感性质,诸如枯萎暗淡的向日葵所传达的痛苦失望之情,舒展明亮的向日葵体现的愉快的情感基调等等。在美术欣赏中,强调情感的体验,可以磨练幼儿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3.将美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艺术欣赏并非只是单纯的“看”,可以结合故事、戏剧与舞蹈,拉近孩子与画的距离(如利用故事解说让孩子了解画家背景,利用戏剧方式让孩子扮演画中角色,或是舞动出来),在实际欣赏画作之后,让孩子画出他的感想或是改写名画,从事前暖身,到亲眼鉴赏到实际动手画,才是完整的鉴赏活动,对孩子才能发挥功效。

4.提升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1)培养儿童持久的注意力,以增进创造力思维。

儿童往往只注意欣赏对象的内容而忽视其形式。因此,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审美对象的形式和结构上去,从而增强其审美注意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2)让儿童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特别、新奇的东西。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也喜欢观察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进一步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启发他们看出某一美术作品在形式、色彩、造型、表现手法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切入口,那将不失为一种增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有效办法。

(3)让儿童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

以往的美术欣赏中教师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想像和思考,现在要让孩子们自己感知和体验,发表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

(4)让儿童以幻想的方式去处理周围的事物。

幻想确能增进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或观念,应多鼓励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对欣赏对象的感受、理解、想像和判断,避免绝对的价值判断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直觉,他们对世界名画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甚至超出成人的想象。有不少西方美术大师如克利、米罗、毕加索等曾向儿童画学习。儿童是大师之师,同样,大师也是儿童之师,大师与儿童可以互为老师。

五:如何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及少儿美术的常用表现方法:

   孩子小时候都用一根铅笔或者蜡笔在墙上满地“乱”画,等到他更大一点,他学会在纸上、地上画些圈,然后,他可能告诉我们,是“妈妈,爸爸,小虫虫”或者是“一条鱼在跑步……….”。孩子在试图用线条的运动来表现他的认识,借此记忆或者巩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经验。然而,大人会说:“不要在墙上乱画”,“你这是画的啥呀”?“一点也不像”“来,我画给你看”。我们不懂得,在孩子胡乱涂鸦的乱糟糟的线条下,隐藏着孩子无穷的智慧魅力。我们只想“教”孩子,代替孩子思考。如果我们不懂得儿童绘画的需求,慢慢的,兴趣变成了压力,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都是孩子在画老师的画,在想老师想的问题。对与那些对自我心理需求满足不是很强的孩子,他是可以顺应着成人的要求来画画,甚至是拿着成人的审美来要求自己,听到表扬,孩子就会心理满足,这些孩子通常都能得到赞许。正是这样的赞许,可能麻痹了孩子的头脑。更为糟糕的是,对那些勇于寻找自我的孩子,我们由此得出来一个结论——“这孩子没有艺术天赋!”在这个成人的文化价值潜意识的理解下,孩子的艺术发展的天赋和他的权利被抛弃在一边。我们站在孩子的世界之外空谈教育孩子。

根据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环境),和亲自去体验的机会。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才能获得经验。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首先,要采用激励、表扬的方法,引导幼儿乐意参加绘画活动,克服胆怯心理,提高绘画的自信心。对每一个幼儿都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从每个幼儿本身的基础出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1.    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绘画特点,涂鸦期幼儿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乱涂乱画,教师不但不能随便责怪,还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比如:幼儿拿笔在纸上一圈一圈地乱画,他自己也不知道画的是什么?这时教师可以告诉他:“画的真好,再多画几圈,就像妈妈的毛线团一样,真漂亮。”幼儿听到赞扬后越画越带劲儿,真的按照妈妈绕线团的样子画起来,这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幼儿绘画是从涂鸦期发展到形象期,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是美术活动的发展规律,教师只有按照幼儿年龄,绘画特点施教,才能使幼儿的绘画技能得到提高。

 2. 以游戏为主,注意绘画方法的多样化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如一个活动,一个谜语,一个电话,一封信等吸引幼儿。制作玩具,折纸,手工这些有目的,有任务又带有游戏性的绘画活动,幼儿极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3.    经常改变单一的绘画方式,如:户外写生,新颖的材料(砂纸·挂蜡纸·KT板·石头·酒瓶·版画·粮食画·手印想象画·吹画)

4.   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如:彩色铅笔、蜡笔、水彩笔、毛笔、油画棒以及各种颜料,有各种不同的绘画效果。

少儿美术常用的表现方法:

趣味手工

 折纸·撕纸画

泥塑

剪纸·剪贴 画

故事画

想象画

日记画

砂纸画

水彩画

油水分离

黑白线描   电脑绘画

版画

水粉

软陶

美术游戏(青菜  水果的拼接)

手印画

吹画

水墨画

叶子粘贴````````

六`如何引导孩子绘画:

   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线团,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两—四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1. 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

2.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3. 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藉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4. 善用琅琅上口的儿歌

  像“花儿卖香水”:小花蕾,打开门,卖香水。小蝴蝶,飞飞飞,买香水,这朵看一看,那朵闻一闻。这首儿歌,曲调轻快,将花与蝶拟人化,花儿、蝶儿有笑脸,花儿头发飘飘飘,粉色鲜色香四溢!内容易于理解与联想,且符合“图式期”孩子万物皆有灵的想法。像这样简单的题材,搭配创意的联想,就能帮助孩子创造生动的画面。若孩子的作品内容稍嫌空洞,还可就歌词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语引导孩子大胆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发展出不同的情况。

5. 讲故事,带孩子进入童话世界

6.   激发宝宝绘画潜能的小游戏,例如:“吹泡泡的小鱼”

  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

七:如何欣赏儿童画: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 以纯净的眼睛,轻易得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 伟大的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的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地像一个儿童。”孩子绘画不同于成人绘画,即审美价值的最大特点就是天真、自由、浪漫,极富稚趣。只有鼓励孩子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由自在的画画,画内心的感受和天性,才会显示出儿童画的美学特征。儿童画的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完整的,残缺的;成熟的,幼稚的;规范的,自由的。只有这样理解了,我们才能发现每一个儿童画画的可爱之处,成人们要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儿童的绘画。

八·孩子绘画时常见问题

  Q:孩子胆小不敢画怎么办?

  A:孩子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孩子的性格、胆量的大小。孩子表现出胆小的情况,一般是参加学习班或在周围有人时出现的。所以,应该经常给孩子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把批评变成提示,变成暗示。使其建立自信。只要孩子积极的完成学习的全过程,相信会逐渐大胆的绘画的。

  Q:孩子画画色彩单一怎么办?

  A:首先看是不是孩子眼睛生理的问题。

  很多的孩子对某些色彩有偏爱,喜欢经常的使用某些或某一种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颜色体会不同的感受。观察自己周围千变万化的色彩。并鼓励在自己的画中进行表现。教师可以设计色彩练习课,让孩子体会自己绘画中色彩丰富的感受。也可以看看其他孩子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并予以提倡。   

Q: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怎么办?

  A:孩子经常画相同的形象,说明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形象的画法。画相同的形象有一定的习惯性。这些形象画起来比较顺利,容易从中体会到一定的绘画快感。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扩大兴趣范围。感兴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识观察了解的就多。这样就容易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来。作品的内容会逐渐丰富起来。  

 Q: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怎么办?

  A:首先应该分析了解绘画兴趣减弱的原因。有些孩子刚学习绘画时还好,过一段时间绘画的的兴趣就减弱了。可能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得到的积极评价少或经常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打击,减弱的学习的动力;或是自己不能适应学习的难度,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或是学习的内容不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课后作业成为自己的负担,不完成或完成不好遭到批评、强制完成。引起反感。引起兴趣减弱的原因多种多样还得具体分析。兴趣减弱了,就得想办法再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呀。可以这样试试。

  1.了解儿童画,了解孩子,多多交流多多鼓励。

  2.学习过程中,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自己着急责怪孩子。这样的“激将法”一般不会有好效果。只要孩子不断进步超越自我就是成功。

  3.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展览”让大朋友、小朋友给予鼓励和夸奖。给孩子成就感。

  4.鼓励孩子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如:班级出板报、绘画活动等。得到嘉奖和鼓励也是学习绘画的动力。

  5.适当更换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工具、材料。

  6.鼓励孩子把简单的形象画得复杂点,把作品画完整。他会有更多得到鼓励和表扬的机会。

  7.多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Q:孩子在绘画时总是用橡皮擦这样好不好?

  A:不好。除非孩子在绘画时把物体画得太小(这必须要改正),其他情况都尽可能不用。因为橡皮用多了会使孩子养成许多坏习惯,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胆画,不能保持绘画时感情的连续性。形成习惯性涂改后,还导致孩子绘画时不能认真思考,落笔随便草率,这对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Q:绘画时总是习惯把画中的形象画的很小,形象不能充满整个画面,形象零散怎么办?

  A: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进行纠正。比如,可以规定一个形象的标准:如用自己的与所画的形象相比。可以让孩子学会充分利用空间,在小的空间里可以画一半形象,也可以让形象相互遮挡。物体画大了,数量画多了,画面自然就充满了。

  Q:孩子喜欢用线画,不喜欢上色怎么办?

A:绘画作品是否着色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绘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单线的绘画、黑白绘画一样可以成为好的作品。在儿童绘画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和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经常提示孩子关注美丽的色彩。把不着色的画与色彩很好的画进行比较并提示孩子,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肯定是要付出努力的。也可尝试用彩色纸作拼贴画或直接用有底色的彩色纸作画。

九: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