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花卉亟须向精深加工转型

 xmenwasd 2014-09-02
  园林网9月1日消息:一枚小小“鲜花饼”的风靡,昭示这个“云花”产业正向打造“美味、健康、时尚”的产业链高端开拓延伸,玫瑰、茉莉、菊花、石斛花、红花、灯盏花……“鲜花云南”已逐渐成为全国食用、药用、精油、色素提取等花卉加工业的重要基地。
  省花卉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和葵概括说:“近年来,我省以玫瑰等食用加工花卉为代表花卉加工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已超过50万亩,产值超过60亿元,呈现出起步快、效益好、后劲足的发展特点。但科技投入不足、精深加工产品少、原料品质不稳定、市场营销缺位、产品包装落后、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产业"软肋"也开始显现。”
  “云花”泛起新芳香
  近几年,“云花”用美味的“玫瑰鲜花饼”叩开市场之门,开发花卉食用价值、美容价值、营养保健价值等产业链高端的花卉加工业开始崭露头角。
  “云花”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美丽”之路,鲜切花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的辉煌还在续写。从玫瑰花到“鲜花饼”,食用花卉开发的“玫瑰故事”浓缩了云南从做大鲜花产业向发展花卉加工业的“漂亮”转身。
  2008年以前,食用玫瑰种植主要以农户为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山区和安宁市,处于种植水平较低,生产不规范,加工能力缺乏,花卉原料在品质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食品加工的要求。
  此后,在市场的拉动下,食用玫瑰以投资成本低、回收快的特点受到资本的追捧,嘉华等食品企业开始涉足食用玫瑰基地建设。同时一批以食用玫瑰生产和加工为主的专营企业开始出现,食用玫瑰加工工艺显著提升,玫瑰馅料、玫瑰糖等食品原料的供应期延长,突破了季节性供花的制约。
  玫瑰进一步深加工的原料瓶颈被打破,食用花卉很快成为发展最快、资本进入最多、市场影响最大的新增长点,更多的企业和农户进入到发展食用玫瑰的队伍中来。多个地区掀起了种植热潮,全省食用玫瑰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种植区从昆明、曲靖、大理向红河、丽江、迪庆等地快速扩张,加工产品包括鲜花饼、玫瑰茶、玫瑰含片、玫瑰原浆、玫瑰花酱、玫瑰花蜜蜂等,从食用玫瑰延伸出的鲜花伴手礼已成为最具云南特色的烘焙产品。
  在昆明一个小小的鲜花饼屋,一天卖出十几万个鲜花饼并不是个别。玫瑰花茶、玫瑰精油在旅游景区、景点、大型购物广场的销量同样惊人。玫瑰等深加工产品已成云南又一张靓丽名片,“鲜花涂城”从云南辐射到全国。
  食用花卉产业蓬勃生长,鲜切花精深加工也呈现喜人局面。保鲜花、押花画、小工艺品生产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延长了鲜切花的货架期,提升了附加值。
  2013年全省保鲜花生产总量达2500万枝(朵),玫瑰保鲜花产量1000万枝、绣球保鲜花产量1.5吨,总销售额1亿元以上,玫瑰单枝批发均价在10元左右,每公斤绣球保鲜花批发均价2000元,是同数量鲜切花的16倍,鲜花加工附加值瞬间提升15倍。
  花卉加工增值的诱人前景,刺激着花卉加工业迅速发展,除食用玫瑰外,茉莉、菊花、石斛花、红花、除虫菊、灯盏花等花卉加工已渐成气候,实现了规模化加工开发。曲靖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万寿菊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普洱、红河的石斛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原料基地在扩张,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营销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核心技术的研究应用生产出过硬产品,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成为行业的“翘楚”。比如曲靖博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万寿菊浸膏和原材料生产商;嘉华食品有限公司、七彩云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花果叶植物开发有限公司、丽都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香宇玫瑰产业集团等开发出鲜花饼、含片、花茶等食用产品;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怡美天香投资有限公司等开发并生产了花卉系列的精油、盐浴、晚霜、护肤、香水等日化产品共计百余种……产业链面临新难题云南花卉加工业正欣欣向荣,然而今年春夏,食用玫瑰花价格的大“跳水”,引发业界对我省花卉加工业如何健康持续发展的深思。
  4月中下旬,我省多地的食用玫瑰进入采摘期,由于大量新增基地开始进入丰产期,一些加工企业的自有基地能够满足部分生产需求,市场供求关系一下逆转,玫瑰花瓣收购价大跌。在安宁市八街镇的“玫瑰地”里花农李勤岗诉苦说:“去年这个时候,一公斤花瓣可卖到20多元,今年只能卖六七块,跌得太猛了。”
  面对食用玫瑰价格从前几年的大起到今春的大跌,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要理性看待。和葵分析说,首先是云南的食用玫瑰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组织化程度低,农户仍是种植主体。近两年玫瑰花瓣价格一路上涨,农户受利益驱动盲目跟风种植,缺乏与加工环节的联系,依然是坐等收购商上门收购,生产销售较为被动。其次是加工能力不足,目前我省最大的加工企业其日加工花瓣能力20吨左右,全省日加工能力150吨左右,当玫瑰集中上量时,必然出现大批花瓣无法加工。另一方面,花瓣价格过高,并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原料成本高过加工企业的承受能力,使得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品质下降、利润减少,投资者投资热情降低,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反而妨碍食用玫瑰的产业化步伐。
  分析玫瑰花瓣涨落变化,看花卉加工产业链,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省的花卉加工产业呈现起步快、效益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但产业“短板”也十分突出:
  一是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技术、设施设备等较落后,精深加工产品量少。郑继兰花卉公司总经理郑继兰说:“实际上,我们都是在为外国客商打工,卖给日本人的保鲜花,经包装处理后,到日本的价格翻好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是加工花卉的品种结构亟待优化,可用于加工的花卉品种多,但或因提取物含量低、或适应性差、或产量低等问题,影响原料的稳定和批量供应。对市场前景大、用量稳定的鸢尾(用于提取定香剂)、山茶花、兰花、桂花等品种以及云南独有的娇兰等花卉品种的开发较少,资源优势还未开始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
  三是花农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的原料品质不稳定,批量供货难,种植小而散。企业建立或继续扩大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又面临缺乏资金、技术等挑战。此外,科技投入不足,市场营销缺位,产品包装落后,标准化体系不完善等也是花卉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软肋”。
  花卉加工新方向
  专家们认为,根据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我省发展花卉加工业主要瞄准天然色素、食用、美容化妆品、香料物质、药用、干花永生花及艺术品6大产业。
  在法国著名香精香料专家拉马梯·吉拉的眼中,云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香料宝库,现已发现和引种的香料作物近400种,可开发利用的超过100种,桉叶油、香叶油和香茅油3种天然香料产量均居世界。但云南天然香料产业发展却处于初级原料加工的产业链最低端。同时,已成大产业的鲜切花,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20%至40%的产品因为达不到观赏要求而废弃或低价出售。
  省花产办深入调研并与专家交流后发现,云南历来有食花的传统,百花杜鹃、茉莉、棠梨花、槐花、海菜花等都是云南人的时鲜菜肴,但是大面积分布的可食用的花卉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大量的野生花卉仍在“沉睡”或“被践踏”,自生自灭,没有变为财富。
  花卉产业的价值链,按开发价值的大小排列为:美容价值药用价值营养保健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花卉观赏价值(除高档观赏花以外的普通观赏花卉)处于最低端,开发价值最低。而云南作为鲜切花生产大省,目前仍以观赏切花为主,花卉深加工比例微乎其微。如果“云花”仅止步于观赏价值的利用,从长远看,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有限。充分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和“废弃”鲜切花发展花卉深加工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潜力巨大、迫在眉睫。
  “产品安全,是我省花卉深加工、特别是食用花卉加工的"生命线"这是业界人士的共识。大家呼吁,加快发展我省花卉加工产业,必须加快制订和贯彻花卉深加工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标准,实现花卉深加工原料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花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将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督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实现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各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控制,确保花卉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
  “如能进一步挖掘资源,扫除发展中的障碍,补齐产业"短板",未来,花卉加工将有望从增长点变为我省花卉产业的优势和支撑”和葵展望道。
  专家建言
  云南花卉加工产业怎样做大做强
  1 制订发展规划 建设优质原料基地
  要根据全省“十二五”生物产业及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制定分区域的花卉深加工业发展规划,围绕特色优势品牌、区域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水、电、路等设施建设,建设起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稳定的花卉深加工原料生产基地。
  2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培育壮大一批有经营规模、科技水平高、竞争能力强、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花卉深加工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在原料保证方面,企业可以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基地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可靠的原料生产基地,满足加工需求。
  3 依靠科技创新 提高加工水平
  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花卉深加工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组织联合攻关,重点攻克花卉深加工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重大技术和共性技术;拿出有含金量的措施办法,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