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南越王墓文物精华展

 tjhx0526 2014-09-02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区北部的象岗山上,是1983年6月9日在该地动工修建楼宇开挖地基时偶然发现的。
  
  这是一座凿山为臧的石室墓,建造在象岗山的腹心深处。陵墓坐北朝南,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平面呈“士”字形,建筑面积约 100平方米,按前朝后寝的布局,共分7室。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墓内随葬品丰富,达1000多件(套);品类繁多,计有金、银、铜。铁。陶、玉等、十余种。经研究,墓主人是南越国第二代君主赵。
  
  赵,史书称赵胡,是南越国开国君王越陀的孙子,公元前137——122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约16年。赵 在位期间和称“南越文帝”,死后谥曰南越文王。这一时期,南越国名为汉朝藩属,实则保持独立王国的地位。
  
  南越王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之丰富,墓主身份之高,居岭南汉墓之首。出土文物中有一批堪称我国考古发现的稀世之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墓 室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 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铺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龙凤玉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铜承盘高足玉杯

  
通高17厘米。全器为金、银、铜、木、玉五种材料组成,形成三龙拱杯。为国内首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舞人

  
运用了圆雕、线雕、透雕等技法,为首见的汉代圆雕人物作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龙钮『文帝行玺』金印

  
长31、宽3、通高1.8厘米,重148.5克。为我国首次发掘出土的唯一的实用帝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蟠龙屏风铜托座

  
一对,是漆木屏风左右两翼屏障的托座。龙头上的管状插座,是用来插雉羽作装饰用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人操蛇屏风铜托座

  
一对,是漆木屏风左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下部以越人口衔、手抓、脚夹5条相互绞缠的蛇为造型,纹饰玲珑通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丝缕玉衣

  
殓服。长173厘米,是将2291块玉片用丝绒编缀而成。为目前发现的第一件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龙虎并体玉带钩

  
青玉,半透明。将龙虎二兽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应用在带钩上,构思奇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玉作为一种珍贵石材,在中国文化史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上古时起,玉就被雕琢成各种形状,并作为礼器使用。孔子曾将玉石的某些自然属性比之于人的美德。此外,人们还普遍认为玉还具有避邪祛灾的作用。于是家里案几上摆着玉。身上佩挂着玉,人死后也用玉来作为随葬品。

制作精美的“金缕玉衣”反映出古代制作金缕玉衣的工艺技术水平很高,制作玉衣的玉片都是东北产的岫岩王,还要经过一道道工序把玉料加工成数以千计的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玉片。每块玉片还要经过磨光和钻孔,缀以大量的金丝。生产这样一套金缕玉衣,需要一个熟练工人大约10年的工夫才能完成。




  
  
————————完·谢谢观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