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畜牲引发的战争

 太阳初照 2014-09-02

畜牲引发的战争

(2007-10-08 06:57:00)
标签:   战争  汉武帝  史记 

  无论是国家与国家的战争,还是国家内部的战争,一般来说,都是利益之争,但挑起战争的一方往往都要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亦即师出有名。就像美国要拿伊拉克开刀,就说萨达姆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有和基地恐怖分子勾结等等。但中国历史上却有两次战争是因为畜牲引发的。
  一次发生在春秋末期,起因是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怨平子。”说的是鲁国两个大夫,季孙氏即季平子和郈昭伯吃饱了没事干,斗鸡玩。斗就斗吧,双方为了取胜,各施阴招。季平子“介其鸡”,按孔颖达疏引郑司农的解释,就是给鸡穿上铠甲,郈昭伯“为之金距”,就是给鸡爪子套上锋利的金属套子。这件事太史公《史记·鲁周公世家》也有记载,略有不同的是季平子“芥鸡羽”,按裴骃集解引服虔的解释,就是在鸡翅膀上偷偷撒上了辛辣芥子末,用来眯住对手的眼睛。不管季平子的鸡是穿了铠甲还是撒了芥子末,反正是比不上郈昭伯鸡的那个金属套子厉害,因此大败,季平子甚为恼火。当时季平子和鲁国另外两个大夫孟孙氏、叔孙氏都是鲁桓公的孙子,把持着国政,合称“三桓”。季平子仗着自己的势力要郈昭伯让步,郈昭伯也不是省油的灯,偏偏不肯退让,季平子就将他的封地给霸占了。郈昭伯就联合季平子的对头臧昭伯到鲁昭公那里告了季平子一状。鲁昭公早就有搞掉季平子的想法,得了机会,马上派兵讨伐季平子,季平子见势不妙,连忙告饶,说我愿意归还从郈昭伯的封地。鲁昭公不允许,季平子又表示愿意将自己囚禁在自己的领地费,以示惩罚。鲁昭公还是不允许,而且郈、臧二家也一定要杀掉季平子以绝后患。眼看季平子就撑不住了,叔孙氏和孟孙氏着急了,感到如果季平子一倒台,他们也会遭殃,于是就一起去救季平子,首先就将郈昭伯杀死了。鲁昭公见“三桓”已经联合起来,知道大势己去,只好逃亡到齐国避难,最后客死他乡。
  由此可见,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政治斗争,鸡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即便是没有斗鸡,战争迟早都会发生。
  另一次战争的起因是马,战争的发起者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汉武帝听说远在西域的大宛国贰师城有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就派使者带着千金去讨要,但人家不买帐,说钱我们多的是,宝马却难得,不肯给。使者也是狗仗人势,我堂堂大汉天朝找你讨几匹马都不肯,太不给面子了,等我回去搬兵灭了你。没想到大宛国的头头也是脖子梗梗的,你咬我呀!路途那么遥远,光几百个使者跑一趟就渴死饿死了一半,我就不信你们的大军还能到得了?干脆指使其东边的小国郁成杀死汉使,取其财物。汉武帝还盼着马呢,等到的却是人死财失的消息,顿时恼羞成怒,不把老子放在眼里,不灭你才怪。就命大舅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骑兵六千人和社会上的几万泼皮无赖去讨伐大宛,并规定了期限,一定要把马取回来。
  决心是挺大,不过困难的确很多。李广利出师不利,来回折腾了两年,损失惨重,剩下的“士不过什一二”,无功而返,就上奏汉武帝,太难了,这个事是不是暂时放一放。汉武帝大怒,不让李广利回来,并且派人挡在玉门关前,下令:“军有敢入,斩之。”宝马没得到,汉武帝不甘心,居然奈何不了一个小国,岂不是让人笑话。过了三年,又命李广利“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者六万人”,“牛十万,马三万馀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再次攻打大宛。这一次声势浩大,沿途的一些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对于不支持配合的小国,则予以坚决打击,像轮台,“攻数日,屠之”。尽管一路也有不少损失,但最终到达大宛还有三万之众。一交手,大宛就抵挡不住。被围四十多天后,一些大臣发起政变,将国王杀了,持其头与汉军议和,不要打了,你们不就是要马吗?我们给你。将宝马全部赶出来,让汉军挑选。于是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余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剩千余匹。更惨的是,出征时的近十万人马,回来只剩万余人。
  《史记·乐书》记载,得到汗血宝马的汉武帝十分高兴,大宴群臣,还诗兴大发:“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为了几匹好马,汉武帝不惜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意义何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