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龙菲《文经·文脉》(转载)

 百城主人 2014-09-03
文经·文脉》(全文)
文  
   
何为文脉?
文明演化之历史血脉是也,
文明演化之指令信息是也。
古往今来,
文象皆为人文演化先知先觉者所创。
感其恩泽,
庶民百姓称其为圣人。
圣人所制之文象、文物,
今世行之,
后世以为楷模;
一地创之,
天下以为准则。
模仿之,
复制之,
传播之,
交流之,
变化之,
转型之,
改进之,
发展之,
以至于
粗制之,
滥造之,
夸张之,
极端之,
遂成五彩缤纷、光怪陆离之人文世界。
由此观之,
文象、
文物,
其中有神,
其中有精,
其神甚真,
其精甚明,
是谓之文脉。
延绵之,
持守之,
传存之,
继承之,
以化天下,
以被四海,
以利今人,
以荫子孙,
名曰精神,
名曰灵魂,
名曰信息,
名曰资讯,
超生死,
越时空,
和民族,
类人群。
文明此脉,
人类此脉,
不绝如缕,
道出无已,
百川归海,
奔流不息。
此文脉者,
文象其精,
文物其神是也。
人类文明,
于其器用观之,
是谓之文象;
人类文明
于其道法观之,
是谓之文脉。
今世之文象,
后世之文脉是也;
此地之文象,
彼地之文脉是也;
一人之文象,
众人之文脉是也 。
诗经》云: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
斧者,
伐之象也、
器也、
用也、
有也;
则者,
伐之脉也、
道也、
法也、
无也。
观斧造斧,
斧砍斧削,
其脉象、
道器、
法用、
无有,
互为其根,
互为其本,
同出异名,
同谓之文。
与时推移,
观斧造斧之举日少,
明道示法之事日多。
道之离器、
法之离用者,
乃文脉之又一新态也。
所谓历史、
所谓传统,
皆明道示法之文脉是也;
所谓教育、
所谓学习,
皆传道存法之文脉是也。
子曰:
“日知其所无,
月无忘其所能。”
“既得之而又失之,
君子耻之。”
古往今来,
士之明道、
示法、
修史、
护典之功大矣!
沧海桑田,
世事时变。
器无恒器,
用无固用,
道无常道,
法无定法。
每一新境,
遂生前所未有之文象;
每一新期,
遂行前所未有之文脉。
其更替之时日短,
其更替之速日疾。
更有甚者,
文脉不涉文象,
道法不涉器用,
手段取代目的,
演拟取代践行。
文脉之于文象,
道法之于器用,
手段之于目的,
演拟之于践行,
已有异化乖离之迹,
然其指归,
仍在文象、
器用、
目的、
践行。
古人云:
“易有三义,
曰变易,
曰不易,
曰简易。”
如就脉象、
道器、
法用、
无有关系言之,
文化生象,
是为变易;
文化存脉,
是为不易。
此文象、
文脉,
变易、
不易者,
阴往阳来,
辐辏轮转,
终坤复乾,
太极循环。
是为文而化之之道,
是为化而文之之道;
是为文而化之之法,
是为化而文之之法。
此道甚简,
此法甚易。
此所谓简易之易,
从日,
从月,
天机示人,
日月光明之谓也。 
文而化之,
化而文之,
人之文明,
无文象不生;
人之文明,
无文脉不传。
文象、
文脉,
乃人象、
人脉是也。
人类而无文象,
是谓无体;
此所谓无体,
无文明人之体之谓也。
人类而无文脉,
是谓无魂;
此所谓无魂,
无文明人之魂之谓也。
荀子曰:
“君子以为文,
而百姓以为神。”
灵魂不灭者,
文脉不绝是也。
岂有它哉?
岂有它哉?
正所谓:
    一脉文心传万代,
    千古不绝是真魂。

1993年3月21日初稿
1994年8月 7日二稿

载兰州《甘肃日报》1994年 8月13日第8版
署名:牛龙菲

修订稿2004年2月22日上传于“孔子2000”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