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军在大连的那些事

 草木之人66 2014-09-03

 

 苏军自1945年8月22日进驻旅大,至1955年5月26日撤出,整整10年时间。回顾这段历史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苏军进驻旅大是苏、美、英三国政治交易的产物

    苏军进驻旅大的直接依据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大连协定之议定书》、《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关于旅顺口协定附件》等条约的相关条款。单从上述条约看,是中苏两国按国际惯例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无不平等之处。实际上,上述条约的背后却隐藏着苏、美、英三国将中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政治交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等涉连条约是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政府于1945年8月14日在莫斯科签定的,第二天,日本便宣告无条件投降,这在时间上也是不附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它的潜台词和真正内涵是苏、美、英三国于1945年2月11日签定的《雅尔塔协定》。该协定是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情况下,由苏、美、英三国秘密讨论作出涉及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协定。协定的出笼,其本身就是强权政治蔑视中国主权的具体写照,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早在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即签订了苏日和平条约。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采取严守中立政策。1944年9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已进入德国境内作战,欧洲战场胜利在即。但在亚洲,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尚有75万之众。美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减少美国在远东战场的牺牲,罗斯福于是联络英国首相丘吉尔,同苏联政府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式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协定的核心是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场结束后的2-3个月内,苏军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苏联提出的先决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核心是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大连港的优惠权益须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恢复,中苏共同经营中东铁路与南满铁路。库页岛与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千岛群岛也交予苏联)。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联出兵东北对日作战,其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其自身的安全及其在远东的利益。

    美国则以牺牲中国利益为诱饵,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以减少美军承认美国在中国(除东北外)的主导地位、承认蒋介石在中国的领袖地位、承认民国政府为中国合法政府。美国的战略意图是把苏联的势力范围局限在东北,以便二战结束后独占日本和远东。

    美苏就是在这种利益交易的驱使下,开始《雅尔塔协定》的实施步骤。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百万大军从三个方面越过中苏边境进入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在中国抗日联军和八路军的配合下,仅用1周时间就击溃了日本关东军。

    在此之前,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于同年6月16日,向蒋介石递交了美国总统杜鲁门《关于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协定纲要的说明》的机密备忘录,并附《雅尔塔协定》秘约全文。蒋介石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派宋子文率国民政府代表团于6月30日赴莫斯科进行中苏谈判。直到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方正式签字,同时还签订了《关于大连之协定》和《关于旅顺口之协定》等协定(条约期限为30年)。这就意味着苏军出兵东北就是要通过上述条约和协定,把石河驿至邹家嘴子一线以南地区划为苏军海军根据地范围,面积2399平方公里(大连市区除外)。自1945年8月22日,苏军后贝尔加方面军副司令伊凡诺夫中将和雅曼诺夫少将各率250名空降兵分别在旅顺土城子机场和大连周水子机场着陆,并分别就任旅顺、大连警备区司令,解除了日军武装,大连宣布解放。之后,苏军便开始了对旅大地区长达10年的军事管制和驻防(1945.8.22-1955.5.26)。至此,苏联政府完全取得了《雅尔塔协定》中所要获取的各项利益。

    二、苏军进驻旅大客观上带来的积极作用

    苏军进驻旅大后,也不断地调整了相关政策,使旅大地区保持稳定和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促使日军及早放下武器的震慑作用。苏军出兵东北时,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尚有精锐部队21个师团、11个独立旅团约75万人,其装备精良。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部分关东军尚在负隅顽抗。为了迅速占领战略要地和日军后方军事、工业目标,防止日军破坏,苏军对中国东北中心城市和辽东半岛实行空降。继8月22日苏军500名空降兵在旅大着陆后,苏军太平洋舰队也于23日和24日开进旅顺口和大连港。当时关东州日军驻军部队有:独立守备队、大连宪兵队,旅顺要塞司令部步兵联队、炮兵联队、高射炮联队、重炮大队,关东军陆军仓库守军、旅顺要港部、第二航空军第24教育航空队及日本义勇队等具战斗力的部队,这些日军仍在作垂死的挣扎。直到8月16日,日军宪警尚在旅顺大狱铰杀共产党员刘逢川等6人。苏军进驻旅大特别是苏军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的2个坦克旅抵达旅大后,其重型武器装备对日军产生巨大震慑力。苏军迅速占领了日军指挥部、宪兵司令部、警察局、电台、银行、港口、工厂等重要部位,很快控制了局势,基本没有遭遇日军反抗。

    2.非常时期稳定社会治安的保障作用。旅大地区近半个世纪殖民统治所形成的格局,开始转向新的秩序。旅大解放之初,一些反动势力乘乱作祟,造成交通堵塞、工厂停产、商行关闭、盗匪四起。大连商会会长、汉奸张本正乘机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取得苏军许可,成立武装的地方治安维持会(初称自卫会)。旅顺、金州也组成了维持会,其主要成员多是伪官吏、劣坤、伪警察等,他们勾结起来篡夺地方政权,中饱私襄,残害百姓。国民党也加紧扩大发展组织,建立大连市党部(9月10日挂牌,10月下旬被苏军取缔),一些反动会道门更是鼓舌聒噪,进行拥美褒蒋和反苏反共宣传。总之,稳定社会秩序成为当时首要大事。在这种非常时期,苏军支持中共大连地方组织成立武装;支持由52个大型厂矿工人代表组成的大连职工总会,保护工厂;支持在中共旅大市委领导下成立政府和警群组织,并解散了伪维持会,大连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由混乱动荡逐渐步入稳定安宁,地方政权已牢牢掌握在共产党手中。

    3.较快恢复生产的促进作用。大连解放之初,由于工厂、商店关闭,大批工人和店员失业,地区经济处于停滞、无政府状态。1946年初,国民党军向辽南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至年末,推进到金州石河驿以北地区,并从海陆对旅大地区进行严密的经济封索。粮食、燃料、工业原料来源被切断,全市有4万余人失业,人民处在半饥饿状态,旅大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为粉碎国民党军的经济封索,中共旅大地委提出“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的工作方针,紧缩机构、减少开支,派干部奔赴第一线组织农业生产。苏军为支持旅大人民战胜国民党军经济封索,从符拉迪沃斯克(海参崴)通过海路向旅大运送粮食、油脂、罐头、食糖等食品,还帮助市政府解决从北满购运粮食的运输问题。为迅速恢复生产,解决工人失业问题,苏军当局与中共旅大党组织商定,组建中苏合营企业(中方占股金51%,苏方占49%),先后成立了中苏合营造船公司、石油公司、远东电业公司、盐业公司等。这些公司开工后,带动了地区中小企业的复苏,促进了市场、贸易的发展,同时又使数以万计的失业工人生活得到保障。

    4.抵制国民党染指旅大的缓冲作用。苏军进驻旅大之后,国民政府便千方百计地图谋接收旅大。1945年10月,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向苏军当局提出,拟船运部队在大连港登陆然后赴东北接防。其目的是以武力进入旅大并控制旅大局势。苏军以“大连港为自由港”为由,拒绝国民党军队由大连港登陆。一招未成,国民政府又任命沈怡为大连市长,并以条约为依据,拟于1946年2月来旅大接收并建立政府。对此,中共大连地委在苏军的支持下,采取了二项措施:一是把大连市的甘井子区及其周边的6个区划出,建立大连县。一旦国民政府接收了大连市,则可通过大连县对大连市区形成包围之势。二是发动各工厂,成立工人武装纠察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接收旅大的阴谋遂告破产。之后,国民政府又向苏军提出派视察团视察大连,目的是从外交关系(条约)上寻找借口,然后派兵插足大连。中共旅大市委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采取“拖延、孤立、留难、限制、监视”的方针予以抵制。在这场尖锐复杂的斗争中,苏军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使“视察团”一无所获。

    三、苏军进驻旅大的消极影响

    1.自甲辰战败之后俄军找回“胜利”的心理偏差。1904年2月爆发的日俄战争,旅大曾是双方撕杀的战场。日俄参战兵力达18万之众,战争持续了328天。此战以沙俄败北告终,沙俄在旅大的特权遂被日本取代。40年后,苏军重返旅大,这种以战胜国姿态找回昔日民族尊严的心理,在三个条约中体现得淋漓尽至。1898年3月7日,沙俄以“干涉还辽”之举将日本挤出中国东北,进而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大25年。这是沙俄政府实施“远东政策”的重要步骤。其目标就是通过旅顺口和大连这两处不冻港,与中东铁路贯通,建立称霸远东的基地。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在苏联雅尔塔签定的秘密协定《雅尔塔协定》(全称为《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中,苏联政府提出诸项条件的核心与昔日沙皇政府的目标无不异曲同工。其主要内容就是保证苏联在大连港的优惠权益、租用旅顺军港做为海军基地并涉足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经营。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相关协定,是《雅尔塔协定》的延伸和翻版,其核心条款也无一不是围绕旅顺军港、大连商港及中长铁路展开的。苏联接管大连港后,宣布大连为自由港,并根据协定的规定,由国外运抵大连港经中国长春铁路直运苏联境内的货物、由苏联境内经中国长春铁路运抵大连港出口的货物,由苏联运入大连港港口设备所需的器材,均免除关税,苏联通过协定取得了无偿租用大连港和进出口货物免税使用旅顺军港,经营东北铁路等诸多权益。当时自由港进出的外国船舶主要是苏联商船,免税的好处主要由苏联获得。损害的却是中国人民的利益。

    2.大国的跋扈给旅大人民蒙上的阴影。在第二次大战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共伤亡3500万人(死亡2100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成为四大战胜国之一。但苏军进驻旅大,并不把中国视为战胜国。苏军进驻旅大首先做的便是急不可耐地把大连地区工厂设备作为战利品拆运回国,给大连地区恢复工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当时日军武装已被解除,日本政府已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军拆运中国机器设备是没有道理的。《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三省后苏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定》中规定:“在敌人业已肃清之区域,依照中国法律,设立行政机构并指挥之”。既然敌人肃清,那么中国的资产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苏军8月22日进驻旅大,27日就开始拆解工厂设备运回国内,这不管从条约的规定还是从道义上说都是格格不入的。

    3.老子党的骄横给旅大地方党政机关造成的尴尬。大连地方党组织自1926年成立至1945年,已有20年的历史,在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领导下,按严密的组织程序开展工作。但在苏军眼中,中共旅大地方组织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附庸,只有服从和执行,不准说“不”字。苏军成了凌架于中共地方组织之上的“老子军、老子党”。旅大地区所有重大问题的处理,都必须经苏军过问和审定,就连市级领导人的安排亦须经苏军同意。地方党委开会,苏军也要派员参加并予干涉。苏军对电台和报纸更为关  注,特设了新闻检查官,对新闻稿子进行严格审查,凡苏军不同意发的稿件则强令一律撤下,有时发现已出版的报纸上有他们认为不宜的稿子,甚至责令全部收回销毁。特别是苏币加贴盖章之事,是一件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苏军根本不与旅大地方党委和政府商量,便自作主张,强令执行。

    4.30万驻军给旅大人民生活带来的负担。旅大解放之初,旅大地区总人口80余万,而苏军海陆空及炮兵总兵力达20余万,最多时达30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含随军家属远远超过此数)的住、食、用,对旅大人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当时苏军在东北地区共发行苏币97.25亿元,这些货币实际上全部是空头支票。1947年6月,董延平视察旅大前夕,旅大地区实行苏币加贴后,旅大地区流通的有效苏币仍有39亿元。苏军就是用这些苏币开军晌(循环用),实际是旅大地区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无偿地供养苏军官兵及其家属(除武器弹药外)。此外,苏军驻军和军管期间对旅大地区的森林资源也是一场浩劫。由于苏军有以木材做燃料的习惯,故进驻旅大后,其驻军各部队均以就近砍伐树木炊用或取暖,致使旅大地区“四旁”树木及山林遭到严重破坏,旅大地区森林覆盖率在以后的若干年中仍未达到苏军进驻前的水平。

    1945年中苏发表《关于中苏会谈公报》,宣布苏军将于1955年5月31日前撤出旅大。1955年1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接收旅大苏军防务。4月15日,中苏双方举行交接防务仪式。5月26日,驻旅大苏军全部撤回苏联国内。

    苏军进驻旅大是在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发生的特殊事件。苏军进驻旅大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从根子上讲是苏联的国策所决定的,但在客观上对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促进两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苏军对旅大地区海边防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作者系大连市史志办公室助理巡视员、大连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