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66例疗效观察

 杏林脉香 2014-09-05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66例疗效观察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白塞氏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现将66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6例患者,是我科从19981月~20016月在门诊确诊的病人,年龄2655岁,其中男30例,女36例,均属急性发作期,均有口腔及外生殖器溃疡。伴发眼病的有21例分别伴有鳞屑斑、多形性红斑、毛囊炎、下肢结节等皮损的49例。另外12例有发热症状,18例有关节痛症状。病程0.58年。

1.2治疗方法

急性期以胎盘组织液2ml配薄芝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2次,西替利嗪片10mg,日2次口服,有关节痛及下肢结节性红斑者加用芬必得胶囊0.2g,日2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缓解情况,在12个疗程后加自拟中药内服,方剂组成有银花10g,菊花18g,茜草15g,三七1g,栀子15g,胆草10g,公英10g,丹参24g,桃仁12g,川芎10g,生地20g,麦冬15g,苍术15g,肉苁蓉30g,甘草8g,水煎服,每日1剂,6剂为1个疗程,休息4天,再服第2疗程,连续巩固23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判定

痊愈:溃疡全部愈合,其它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溃疡痊愈,其它症状基本好转;有效:溃疡全部愈合,其它症状得到控制;无效:溃疡及其它症状均未得到控制,病情继续发展。

2.2治疗结果

痊愈46例占69.7%,显效18例占27.3%,有效2例占3.0%,总有效率达100%。随访1年,有3例复发,占病人总数的4.55%,但症状较治疗前轻。

3.讨论

白塞氏病是一种临床多见的独立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病毒及细菌感染导致过敏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气血失调,阴阳失和,热毒集聚,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有较大关系。阴虚火旺,湿热所致,是溃疡发作的重要原因。热毒集聚,肌肤出现红斑,结节与毛囊炎症。肝阳上亢致眼病发生。所以采用本方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胎盘组织液与薄芝注射液相配,主要是增强皮肤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了溃疡愈合,因此对溃疡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芬必得胶囊有抗风湿及治关节肌肉痛的作用。西替利嗪片具有很好的抗过敏作用。本组所用中药属自拟方剂,但配伍精确,方中菊花、银花、生地、麦冬、栀子、胆草、公英、甘草相互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之功效;三七、丹参、川芎、桃仁、茜草、苍术、肉苁蓉相配具有活血化瘀、除湿补肾、提高免疫力作用。所以本方案在白塞氏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推广和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