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能让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ahbee 2014-09-05
当孩子的正常思维受阻,但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排解时,他的举止就会失常。他会做出不合情理的、莫名其妙的事来,比如伤害小动物,把自己关在房间。这时,妈妈的倾听,会给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的机会,让孩子释放出负面情绪,恢复原来的自我。
  倾听孩子才能了解孩子


  妈妈下班回到家,就发现丁丁坐在地上,眼睛红红的,拼图扔了一地,奶奶在一边心疼又无可奈何地望着丁丁。看见丁丁妈妈回家,赶紧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丁丁妈妈。妈妈一看这个情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拼图是前两天刚买的,对丁丁来说,要把拼图完整地拼出来有点困难。妈妈走到丁丁身边,和丁丁面对面坐下来,轻轻地问:“丁丁为什么不高兴了?”“我不喜欢拼图,快拿走。”丁丁边喊还边用脚踢,把脚底的拼图又踢乱了。妈妈没有生气,边收拾拼图边说:“丁丁想拼拼图,可是遇到困难了是吗?妈妈和你一起拼好吗?”丁丁看看妈妈,又看看地上的拼图,点点头。

  当孩子行为失常时,妈妈首先要做的是走到孩子的身旁倾听孩子,了解情况。妈妈要记得,蹲下身子,靠近孩子,平视孩子的眼睛,询问孩子有什么问题。

  你要确定三点:

  1.孩子是不是需要帮助?

  有时候孩子是因为做事遇到了困难而心烦,以致以失常的行为来发泄。

  比如他要搭积木,可总搭不起来,一气之下,他一把把积木推倒,甚至乱扔。这时妈妈可以给孩子提供些帮助,让孩子顺利完成他的积木工程,相信孩子会很乐意接受。

  2.你对孩子的期待是否恰当?

  有时候妈妈觉得孩子不对劲,是因为你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年龄或能力,孩子的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但父母并不清楚孩子在不同的年龄能懂什么,需要什么。所以对孩子提出了过高的期待,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往往会有挫败感,从而做出不合理的事情来。

  比如有的妈妈非要孩子学钢琴,但孩子对弹钢琴并没有兴趣,如果妈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学,孩子可能就会产生抵制情绪,做出不合理的举动。

  3.是孩子不理智吗?

  如果孩子确实处于不理智的状态,故意把杯子里的水倒在地上,此时,妈妈要确定,你是不是冷落了孩子,有时孩子的故意破坏的行为是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

  倾听孩子也要对不合理的行为说“不”

  琪琪在画画,画了满满一张纸,自己正画得高兴呢,不小心碰倒了妈妈放到桌上的水杯。刚才妈妈让她喝水,她没喝完就放到了边上。杯里的水流出来印染了琪琪的画,琪琪一下就急了,冲着妈妈大喊道:“你赔我的画,你赔我的画!”边说边用脚踢妈妈,妈妈抱住琪琪,温和而坚定地说:“不许踢人!”。

  当你注意并肯定孩子的行为“出了轨”,比如,他把一只鞋扔到房间的另一头,是该说“不”的时候了。

  你可以对他说:“不能这样做”,孩子此时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无法控制自己,你的口头要求多半不会起作用,所以此时你自己得采取行动阻止孩子的非理性行为,你要过去搂住他,温和但坚定地阻止他的行为。此时,他需要具体实在的帮助。当孩子无法正常思维时,语言远比不上温和而坚定的行为有效。

  但是,妈妈在说“不”的时候不要斥责或者打骂孩子,因为,伴随着“不”而来的斥责、打骂,会让孩子感到被遗弃、不知所措,会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孩子丧失良好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力。

  给孩子关爱也要注重事后倾听

  一旦你说了“不”,并且懂得倾听,就可以帮助孩子愈合创伤,重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当你靠近孩子阻止他的非理性行为时,你的关切能触动他内心的负面情绪。他会开始嚎啕大哭,或拼命挣脱你,你要坚持靠近并给予关注,这样他会继续表达和宣泄内心的不快, 当孩子渐渐平静下来,可以要孩子抬头看你,或温柔的捕捉孩子的目光。如果孩子还有一些情绪未宣泄出来,这种目光接触会提醒他,当时自己的心情还未恢复到足以能接受你的关爱的程度,他还需要继续宣泄。

  当孩子心情变好,要留机会让孩子主动向你倾诉宣泄,不要因为心急就去试探,比如问孩子“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 等类似的问题。如果是孩子愿意主动告诉你原因,那很好,但不要试探,那只会增加孩子的顾虑,妨碍他以后顺畅的在你面前宣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