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岁创业并且上市,向浙江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 “硅谷副总裁”徐郁清:一个中国人能在他人的国家做出这样的成就,这是最值得自豪的。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9-05

一个中国人能在他人的国家做出这样的成就,这是最值得自豪的。

 

徐郁清Susan Xu 硅谷WebEx创始人 “硅谷副总裁”

90年代硅谷WebEx(网迅)创始人之一,2000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7年,公司被世界巨头思科(Cisco)以32亿美元收购。徐郁清女士69年下乡在宁波乡下度过青春,77年高考恢复后支持丈夫读浙江大学,36岁时陪同来斯坦福读书的丈夫来到美国。45岁下决心创业,后成立网络会议提供商网迅公司,任常务副总裁。她也使得网迅成为最早把大陆人才引进硅谷的IT公司之一。将网迅卖给思科之后,她投身一直感兴趣的教育行业,相继在加州创办了自己的高中和大学,并向浙江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徐郁清女士的丈夫朱敏是少数早期在硅谷创业成功的中国人之一,为Feature Labs以及WebEx的创始人,后回中国创办赛伯乐投资公司。


十二问

1 是什么使你迈出起步者的第一步的?一个故事,一本书,一个人,还是一个经历?

36岁的时候,丈夫朱敏以浙江大学管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斯坦福大学读书,于是我带着两个孩子随后来美陪读。85年那时候,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在国内都尚未有机会致富,我一个刚回城的知青更不用说了。 我当时就想陪孩子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做梦都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也有创业的机会。

初到美国的日子是艰难的,斯坦福校园里有很多张贴的招聘广告,但我什么都不会,连面试保姆职位都是朱敏当翻译带我一起去。为了生计,我那时候为香港夫妇做过家务,帮老外带孩子,还兼给公寓做管理员,在超市做外卖。

后来朱敏在硅谷创了FutureLabs,但是无论是语言上还是技术上我都没有优势,没法加入他公司。那时候我45岁,看到身边的人都是国内外名校毕业,觉得自己比谁都不如。看到很多创业成功的,又想假如我也能做些什么该多好。我开始帮朱敏扩展中国的市场,一个月在美国,一个月在中国,来回两地跑。但由于产品超前于国内市场环境,来来去去两年下来并没有争来一个客户,但我却结识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于是我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并注册了网迅公司,开始从中国帮一些有条件的工程师来硅谷。当时朱敏觉得来美后我一直努力打工支持他和两个孩子读书,自己却没有机会进修,心里很内疚,所以对我的事业也很支持,还抽出中午吃饭的时间来我这里帮忙培训员工。

回顾刚创业的时候,我想,任何时候,机会都是靠自己去争取的,同时要付诸行动。只是说,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也是不可能有结果的。要自己动手,努力。

 

2 曾有人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吗?

在硅谷这里,没有人说过我不可以创业。

当朱敏把FutureLabs卖掉之后,他和其他朋友提议我可以开一家小小的服装店,可以帮客人做衣服,也可以从国内进口服装来卖。那对我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出国之前全家大大小小的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而且又不需要高额投资。但我根本想都没想。我可能想尝试一些更有难度的事情吧。

当时朱敏也许没有想我的潜力,我语言不熟稔,没有技术背景,甚至没有文凭。他也担心我累。但当时的我就是削尖了脑袋也想找机会试试。

我父亲是中学老师,很保守的一个人。他生前对我创业的最后评价就是,开公司又不是过家家,那年是1996,网迅在二月初刚开张。其实,人生是短暂的,能有机会经历时代的起伏,尤其是在不同的国家,是幸运的。我就像是一个从神灯里被释放出来的“魔鬼”,那为何不好好经历一番呢?

 

3 你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是成功总是基于过去的成功之上的?

失败之中总有机遇。

创办WebEx之前,我先想办法找机会自己做点事情。因为我在美国没有优势,我就想到去试中国市场。我去了很多部队、政府机关、大学等推销公司的软件。美国中国两地来回跑拉合作,可是,产品就是卖不出去。

我当时有点失望,觉得做了很多无用功。但是朱敏和我说,认识了那么多人就价值。就这样,网迅也有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

 

4 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最擅长的吗?还是你需要攻克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来实现你想做的事情?

我现在做的教育行业就不是我擅长的。但是,我看到中美两国之间有这个需要,更重要的是,我相信教育能改变一个年轻人的命运。而且,很多我的朋友劝我开学校,表示愿意把儿女送到我办的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信任我。

在美国这些年,我也从对美国教育一无所知到逐渐了解和尝试美国式教育理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具有跨国文化背景的人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中国人要成功,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中国人的特长,而且还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更快地在各方面提高自己。而这一切,就是要靠从孩子的培养开始。

虽然我没有教育行业的经验,但是我在努力结识教育界的人士,包括大学,中学的校长,并聘用有经验的老师,同时自己虚心学习。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加强与相关的学校建立合作以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在实际中学习,而不是沉浸在构想和计划中。在犯错误中学习,并尽量少犯错误而不是不犯。

 

5 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下乡去的时候的确是很绝望的,觉得一辈子就在那里了。但是那时候年轻,当时不觉得多艰难。现在回过头看还是蛮艰难的。

到美国来之后,打工什么的都已经不觉得苦了,因为在下乡的八年中,什么苦都吃过了。创办公司的过程中当然也有很多困难,但是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即便有很多上下起落,但是一直在推进,所以也不觉得太过于艰难。

 

6 你最有成就感、最自豪的一刻是?

最自豪的一刻应该是自己公司上市的那天。

本来我们公司计划是五月上市,但是那时候整个股票市场下跌,我们就推迟了。最后我们是冒着暴风雨冲上股市的。我还记得那是2000年7月28号。心情就是–忘乎所以。上市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全公司的人都在公司二楼看着屏幕上的公司股票在上涨。大家异常兴奋。然后职员们中午一起吃饭。那天,我们的中国员工还特意带着帽子,说要把好运气罩住。

其实上市的最大成就感不是挣了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国人能在他人的国家做出这样的成就,这是最值得自豪的。

 

7 你实现了你儿时的梦想了吗?

其实,上学后我的梦想是做个科学家,而且是探索宇宙的科学家。我很喜欢看科幻小说,比如“海底两万里”,凡纳尔的小说。还喜欢看“镜花缘”,其中前十名女孩的名字还能说出几个。可惜文化大革命摧毁了我的美梦,终于没能做成科学家。

 

8 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书/电影?

以前我喜欢过一本书,叫“第二次握手”。我很喜欢丁洁琼。可能因为女科学家很少,我就特别佩服她,而且自己也想成为其中的一个。

 

9 当你回头望的时候,是否有那么一个时刻改变了你的整个人生?

来美国就是改变我一生的契机。

如果我现在还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也许也能在国内过着还算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一定不能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出来旅行一两次是不可能有什么切身的感触的,得住下来才能有深入的体悟。这是做梦都没有想过的。我想我能有今天,一方面我性格里有愿意去尝试的那份劲头,一方面也是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和事。

 

10 如果明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了,你会做什么?

我会和我儿子的儿子还有女儿的女儿一起玩一天,我也希望能与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吃顿饭或喝杯酒。

 

11 对那些现在或者即将是起步者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一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目标要明确。

二是,要坚持!

 

12 你四十岁时才真正开始创业,改变自己的人生。而其他很多人,特别是女人,四十岁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你觉得你是个特例呢?还是这是可复制的呢?

其实我是47岁才开始创业的,不是40岁。第一,年龄不是问题,不管你多年轻或者多年长。唯一一个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就是,这真是我想做的吗?第二,一旦你开始了,你就应该永不言弃。

 

 

 

 

======================================

嘉宾预告

3月4日 “踩出一个世界”发起人  、人称“小明不死” 邵明

邵明:北京人,狮子座,A型血。自幼学画,本科在清华美院学习服装设计,但因为班上只有两个男生没有坚持下去。06年艺术史论毕业之后因为失恋开始骑行。刚开始只是排遣心情,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他的骑行历程是:06云南-西藏,07东南亚,08-09欧洲,09-10美国。总里程数已经达到了10000公里。每次遇到在旅途中遭遇险情总能幸运逃过,人称“小明不死”。11年邵明发起“踩出一个世界”的骑行活动,直播他和另两个骑行者从北京到伦敦骑行全过程。他曾在北京南锣鼓巷和朋友一起开了一个四合院创意旅馆,叫胡同仁,旅馆的小黑狗比邵明更有名气。冬天为背包旅客的淡季,胡同仁现已转让。邵明还曾是非诚勿扰节目的男嘉宾,成功牵手了一个海归女硕士,但是没有后续故事。

想要对“小明不死”邵明提问题吗?鼠标猛击这里:http:///ming-shao/ 


3月5日:孟康妮Courtney McClogan,小额信贷网站Woaki联合创始人 

3月6日:里翌楷,成衣品牌YIKAI创始人 电影整体形象指导 明星个人形象指导

3月7日:杨远骋,街旁网联合创始人

3月8日: 战隼,“战隼的学习探索”博主 “读书笔记”博主 “每天一本书”发起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