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罗盘文化源远流长,罗盘的制法工艺精湛,对于盘面的理解不是一般人都能懂得,因为里面要具有五行八卦阴阳九星等国学知识,为了解惑风水入门人,今将风水罗盘逐层详解。

徽盘风水罗盘逐层详解
风水罗盘逐层详解,层数因罗盘而异,今以徽州盘为例:
乾六天五祸绝延生,坎五天生延绝祸六,艮六绝祸生延天五,震延生祸绝五天六,
巽天五六祸生绝延,离六五绝延祸生天,坤天延绝生祸五六,兑生祸延绝六五天。
第一层:天池
罗盘中心一层总是指南针所在,这是定制,没有例外。指南针的这一层称“天池”,应是来源于早期的罗盘磁针是注水浮针的形式,因为要注水浮针,故取名为“池”。它还有一名称叫太极,《易·系辞》中有:“易有太极”,古代宇宙观中,太极是天地进化过程中最原始的状态之一,是所谓阴阳未分、无象无形的世界。《易·系辞》中又有:“是生两仪”。以两仪分阴阳,也就是太极生阴阳。罗盘指南针在太极一层指定南北,也就分出了阴阳。阴阳在古文字中的字形是“月易”。《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月者见云不见日也,易者云开而见日也”。这是指受阳的情况,古人测日影取寒暖阴阳,择居在山南称阳方,山北称阴方,这就是指南针南北指向的阴阳本义,太极生阴阳不仅仅指南北,而且指事物的两种对立统一的属性。在风水术中,它又演化为消长生克这一对属性。这就将指南针的测向功能与罗盘的占向功能巧妙地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结合为一体。占法的阴阳也就从这一层开始确定,并与由此而分出的八卦、阴阳、方位等建立关系。指南一端用红色涂染,因为按阴阳五行之说,南方为火,为朱雀,故配以红色。在天池底部有一条黑线,称海底线,使用磁针时南北向要与底线重合,这样指南针指定南北以后,子午线就确定了,阴阳从浮针一层便开始有了分别。
第二层:龙上八煞
龙上八煞有的称八曜煞,坐山八煞等。它的形式是分圆周八格,每格上标有一支。它是以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与二十四向中的八支的关系来占断的,故而在徽盘中绝少直接载上后天八卦。这里涉及到八卦、地支、五行三者的配合。卦有六爻,按纳甲之说的胎育原理,六爻分别与六支相配。如乾初爻交于坤得震,是父母生长男,所以震卦初爻与地支子相配。以子为首顺数六支,因震为阳为奇,所以要从子顺数六个奇数位地支。这样得到震的六爻与六支相配:初九配子、六二配寅、六三配辰、九四配午、九五配申、上六配戌。震五行属木,而六支之中只有申属金,金可克木,所以申克震。二十四向中四正用支不用卦,震正东,即卯位,卯也属木。于是,卯向与申方建立了对应的相克的关系。在罗盘上的这一层内,与震相邻的一格就标申字。乾初爻与坤相交得艮,乾九三纳地支是寅顺数奇数位的第一位,即辰,艮六爻所纳地支也从辰顺数。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它们所纳都是按奇数位地支顺数,这样就得到了四阳卦各相配的六个地支,再按八卦所属五行与地支所属五行,就可得每卦与相克一位地支。同理,四阴卦纳支都是逆数位而得。这样推演得到的结果是:乾午、坤卯、震申、巽酉、坎辰、离亥、艮寅、兑巳等八组支与卦相克关系。《玄女经》中说:“罗经以鬼爻倒数”。纳支是以乾坤阴阳爻由卦的初爻向上爻逐爻相交的次序,也就是倒数的次序。《云麓漫钞》有纳甲图,其中把八卦纳支列一层并配合五行,把罗盘八煞原理表述得很清楚。术决有:“乾山壬午不堪当,乙卯坤山均须防”。乾与午、坤与卯的关系上面已说了,乾与壬、坤与乙的关系也是按八卦胎育原理所建立的。乾是父、坤是母、两者纳天干是上下两头。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其余六卦由乾坤所生,它们分别依次纳其余六干,即震庚、巽辛、坎戊、离巳、艮丙、兑丁。八卦所纳天干分别与其所纳六支组合得到六甲。乾坤因各纳二干,它们所配的六甲中前三对用甲与乙,后三对用壬与癸。由于乾与午相克,故午所在的甲子壬午也就与乾相克。也就是说,由地支相克扩展为干支相克,所生相克关系仍然建立在八支与八卦之间。这样就可得到八卦与八对干支的相克关系,即乾与壬午、坤与乙卯、震与庚申、巽与辛酉、坎与戊辰、离与已亥、艮与丙寅、兑与丁巳。罗盘用这一层来占断坐穴定向的吉凶,说明龙、水的关系。地理堪舆中所说的龙指的是山脉走向变化和气势,即所谓“来龙”,龙脉生动,则在龙脉结穴之处卜葬。然而来龙还要与来水相得益彰,如果龙脉与水口位向不合,便称为“煞”,即凶险破败之意。遇煞一定要避开,否则便成了凶穴。(阳宅亦是同理)如“坎龙不立辰向”,即二十四向中子位居处当避免与辰向冲犯(如不宜辰向开门,辰向不宜有阻碍之物等)。坎按文王八卦就是子位,八杀中辰土克水,而辰又是东南维所在。其它还有:“坤龙不立卯向、卯龙不立申向、巽龙不立酉向、乾龙不立午向、酉龙不立巳向、艮龙不立寅向、午龙不立亥向”。 另外此说还有诗曰:“坎龙坤兔震山猴,巽鸡乾马兑蛇头,艮虎离猪为煞曜,冢宅逢之一时休”。这里用生肖来代表地支,其实质也是支克卦的八杀之说。
第三层:八煞黄泉
八煞黄泉又称八路黄泉,它的形式也是二十四格,即八卦每格再分出三格,其中十二格标有字样。二十四向之中,四正是子、午、卯、酉四支,四支左右分别是天干;四隅是乾、坤、艮、巽四卦,属后天八卦方位;四卦分别的地支。黄泉煞的占法是说四卦与它相邻的两天一干之间的关系。术决有:“庚丁坤上是黄泉,乙丙须防巽水见,甲癸向中休见艮,辛壬水路怕当乾”。其中,庚丁与坤相邻,每两干与其所夹的卦属相克关系。四隅在术说中称为四墓,扬筠松《青囊奥旨》中说:“辰戌丑未为亢牛娄鬼之宿应焉,故古人以四墓为金龙”。亢牛娄鬼之宿正是四隅所在,所以,这一层也称八干之墓杀。这是四隅在占术中特殊地位的表现,与早期地盘中的天地人鬼四门的含义相同。四隅要求一定的方位配合,并不是任何方位都能与四隅配合得吉的,八干墓杀就是规定。四隅有八干宜忌,故称八煞。这八个方位的地下有黄泉,是恶方所在,所以称八煞黄泉。这是八干墓杀意思的引伸。当然,这是俗称,但俗称往往也是术称。罗盘这层的形式是,在四隅四卦对应的一格内标有其所不宜的两干,如:坤格位置内标有丁庚,乾格位置内标有辛壬,巽格上标有乙丙,艮格上标有甲癸;在八干对应的格内标其所不宜的卦名,如:丁庚两格位置内标有坤字,乙丙上标有巽字,甲癸上标有艮字,辛壬上标有乾字。这一层是二十四格,与二十四向相配合使用,是罗盘用正针占二十四向的部分。
第四层:坐山九星
九星者,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是也,它为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两星。北斗七星名称顺次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和破军星,它用的是印度的名称,如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上说:“据翻译的佛典,印度以北斗为镇将之象”。罗盘上之所以要用印度译名,恐怕是因为这些名称更具有人文的含义。至于九星中的辅弼两星,按《宋史·天文志》中说:“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见,汉志主幽州。第九曰辅星,在第六星左,常见,汉志主并州”。《天文志》按:“北斗与辅星为八,汉志云九星,……,丹元子《步天歌》亦云九星”。九星又名九曜,或称坐山九星,取数为九是与洛书之数相配。但这样一来,九星与八卦相配就成问题了。这种情况下,辅弼两星只能与一卦相配。《玄女经·太元终易图》就持这种配法。《玄女经》以易学抽爻法将八卦配九星,说:“坤为地母,诸山所依”。所以它以坤卦为依据变各卦爻,如:艮为变坤卦一爻之象,巽为变坤卦两爻之象,乾为变坤卦三爻之象等。按这种从上到下的变爻方法,得到的八卦变爻次序为:艮一、巽二、乾三、离四、震五、兑六、坎七、坤为变卦终归。再将九星按次序与八卦相配,则有:艮配贪狼、巽配巨门、乾配禄存、离配文曲、震配廉贞、兑配武曲、坎配破军、坤配辅弼。这就是九星一层制定的原理。但是,画爻是由下至上为次序的,而抽爻却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次序是顺,所以最下一爻称为初爻。由上至下就是逆了。
据纳甲之说,八卦各有干支相配,于是九星也有干支相配:艮纳丙,贪狼也配丙;巽纳辛,巨门也配辛。按这种方法可得:禄存配甲,文曲配壬与寅戌,廉贞配庚与亥未,武曲配丁与巳丑,玻军配癸与坤辰。这样,与二十四向所配的一层中,还有子午卯酉四正地支没有与九星相配,但它们可以与四正卦相配,后天八卦方位四正的坎、离、震、兑本身所配的九星就可以作为子午卯酉的九星,即:子配破军,午配文曲,卯配廉贞,酉配武曲。至此,二十四向都有了各自相配合的星名。
九星之中,贪狼、巨门与武曲三星为吉,辅弼无吉凶,其余四星为凶。三吉星所纳天干合称为六秀。《玄女经》中说:“三吉六秀,势定于此”。星有吉凶,它所配的二十四向占断也就有了一种依据。术诀有:“破禄廉文是恶龙,世上坟宅莫相逢”。这就是说,与破、禄、廉、文四星相配的方向是可能对居处有危害的方向。
第五层:正针地盘二十四山
罗盘的二十四山一层是它的盘面上最重要的内容,凡是罗盘必定具备这一层。二十四山向分圆周二十四格,上列十二支、四显卦与八干,每格占十五度。它的干支与卦的排列是这样的:四正方位上是子、午、卯、酉四支,四隅上是乾、坤、艮、巽四卦;子、午、卯、酉左右各有两干,其余八格为八支。
这种排列方式的形成还得从术数原理说起。《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五方与干支的五行属性,从这些关系中不难排出干支的方位。东方属木,所以天干中属木的两干——甲乙与地支中属木的两支——寅、卯都位于东方。依此类推可得:南方天干丙、丁,地支巳、午;西方天干庚、辛,地支申、酉;北方天干壬、癸,地支亥、子。《天文训》中又有“二绳四钩”之说。二绳就是经纬。二绳有四端,这就是四仲。四钩就是四维或四隅。《天文训》说:“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这样,四正四隅的地支位置就有了规定:子位于正北、午为正南、卯为正东、酉为正西。按地支方位五行之说,亥位于正北子的一侧,与戌相邻构成一维。丑位于子的另一侧,它与相邻的寅构成一维,换而言之,由北方的亥与西方的戌构成西北隅,由北方的丑与东方的寅构成东北隅,依此类推可知每方三位地支。再顺时针次序排列整理,就可得到《天文训》的地支天干方位图。校核后可知,汉式的干支布列格式与《天文训》所述相同。王应麟《小学绀珠》中说:“子丑水,寅卯辰木,巳午未火,申酉戌金,亥水”。按五行与五方相配的原理,地支方位就很容易理解了。
正针二十四山是分阴阳的,阴阳的分法三合盘与三元盘不同。三元盘的二十四山阴阳是依据天地人三元龙来确定的,而三合盘的二十四山的阴阳则是依据先天八卦与洛书的关系,以及纳甲之说和后天八卦四正卦的三合而制定的。在早期的部分徽盘和建盘中,在二十四山向一层之内往往单独列有“阴阳十二龙”一层,以红圈黑点标记以示分二十四山向阴阳两部分。当然更多的是只在二十四山向上用红色字体表示阳龙,用黑色表示阴龙,这是两层并作一层的改进做法,实际上,还是有阴阳龙图式存在的。
前面说过,这阴阳的分法出于纳甲和洛书之数。洛书之数“戴一履九,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与先天八卦方位相配,则南乾配九,北坤配一,东离配三,西坎配七。四正卦都是奇数,奇为阳,所以该四卦为阳。同样可知,艮震巽兑四隅卦为阴。按纳甲之说,坎纳癸与申辰,离纳壬与寅戌,乾纳甲,坤纳乙,四阳卦所纳干支也属阳;兑纳丁与巳丑、震纳庚与亥未,艮纳丙,四阴卦所纳干支也属阴。这就分出了阴阳。《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太元始易图说》有:河洛出而八卦分,象数明而五行定,乾坤主上下之位,坎离居日月之门,震巽艮兑各处其隅,以先天八卦定阴与阳也。故地理之阴阳从兹始”。这是罗盘太极分阴阳在先天八卦方位上的反映。这种阴阳,术家称为先天八卦气。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演,在阴阳方位上仍然用后天八卦。在二十四山向中,十二红字分别是子、癸、申、辰、午、壬、寅、戌、乾、甲、坤、乙,十二黑字分别是艮、丙、巽、辛、酉、丁、巳、丑、卯、庚、亥、未。罗盘上用色分别开来。这是个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例子。扬筠松《青囊奥旨》中说这方位上的阴阳有不同的形象,“雄龙懒缓、雌龙清秀,可以占形体贵贱之标格也”。这是罗盘这一层的功用之一:可以按不同方位来占断不同形象的物体的吉凶。风水理论中有所谓“寻龙之法,审来龙以辨雌雄”的占法。必须说明的是,上面提及的“纳甲”之说,与汉代易学中的纳甲之说有很大区别。在虞翻的纳甲说中,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这与“八杀”中的纳甲说法一致;而在罗盘该层中所运用的纳甲说中,乾只纳甲、坤只纳乙。同时,它的卦支相配也与易学不一样,如《云麓漫钞》中把坎纳寅申、离纳卯酉、震纳子午、兑纳巳亥。
第六层:穿山七十二龙
正针二十四山向又分出七十二格,每向出三格,术称七十二龙分金,又叫地纪。此层是在二十四山每一地支位下按六十甲子次序各列五位天干,组成五对甲子。二十四山中,十二地支是间隔一位布列的,所以,每位地支分三格纳三位天干,其余两位天干就是要标在左右天干或四卦所分出的格内。换句话说,二十四山中的八干四卦虽然每位分出三格,但左右两格均被六十甲子所占用,只留下居中的一格是空格。六十甲子占七十二格,有十二格是空的,这些空格被术家认为是不吉利的方位。如占龙坐向恰好对准空格,就称为空亡。因为是空,所以必定要亡,亡了也就是空了。术家认为它不吉的原因是因为空格恰好是四卦八干的位置,无以配天干,没有配也就空着,没有干支所管,有的罗盘于此处标以“正”字。如果所占方位恰好在七十二龙的缝中,术称小空亡,以区别空格处的大空亡,因为坐向没有内容相配,所以也是凶向。如果所占方位恰好对准五位天干中间一格,即十二支本位一格,术称差错,也是不吉。七十二龙的吉凶是由扬公五气来判断的,有孤虚旺相、龟甲和空亡的说法。当所占方位不在以上凶方时就称为“兼”,即罗盘上一对角线两端兼占差错以外的两格,这格中的甲子可再用旺相孤虚和关杀等术说来占吉凶。所以七十二分金仅有二十四分金可用,亦即每个地支所含的三个分金中有两个可用,而八干四维所属分金全然不能用。
第七层:正针一百二十分金
又名“内盘分金”,为二八加减。具体为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七十二分金之外再分一百二十分金,每山配五位,合一百二十。这样是将罗盘三百六十度分为一百二十位,每分位有三度,其配法同七十二龙,以六十甲子来表示分位,一百二十分金恰好两个六十甲子。其排法是甲子始于子方,即子山十五度由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五个三度组成。
一百二十分金的选用原理同七十二龙,均用孤虚旺相、龟甲空亡之说,所以在一百二十分金中也仅有四十八个分金可用。由此可见,较七十二分金来说,一百二十分金是以三度为基本方向单位的,显得更加精细。
第八层:中针人盘二十四山
以正针二十四山为基准,逆时针转半格 ,即丁午与子癸的格缝正对正针子午,形成了和正针二十四山干支八卦排列次序完全相同,但在方位上逆转了七度半的另者二十四向,世称其为中针,也称“前缝针”。术家称其传自宋时赖文俊,即世称赖布衣者,故又名赖公中针。
在风水术中,这一层的功用主要作为消砂纳水。其一用阴阳五行。有诗曰:“子午卯酉太阳火,甲庚丙壬太阴火,乾坤艮巽本属木,乙辛丁癸便属土,辰戌丑未即是金,寅申巳亥皆属水,此是拨砂真妙法,见砂分金配度坐,山峰须看人盘位,吉凶祸福有分明。”例(一)如壬山丙向(人盘中针)巳方,巽方俱有砂,壬山属火,巽属木,木生火,生我为食神,巳属水,水克火,克我为煞神,此为生、煞相兼也,凡生、煞高一丈,过生一丈,过生十丈。若生、煞齐高,祸尤烈矣。例(二)如乾山巽向(人盘中针)辰方、丙方俱有砂,乾由属木,辰属金,金克木,克我为煞神,丙属火,木生火,我生为泄神,此为煞、为泄,大凶矣。
其二就砂诀论生克,以坐山(人盘中针)所属之五行为我,而以周围高砂为他,定其吉凶。
(一)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二)赖公拨砂决
克我煞见则祸绝,我生泄气渐飘零,我克奴砂为财帛,比和为旺丁财足,生我之星号食神,食神毓秀诞科甲。
就砂和形状、位置、向背、远近、高低来说,砂以向、内、远、大、先为吉;以背、外、近、小、后为凶。砂如近前,以高不过仞、大不过寻为吉,颜开清切为美、尖方圆的砂为吉、歪斜碎砂为凶,吉砂高则吉,凶砂高则凶。其判断是以五行生克为依据。此外按赖公拨砂决,砂有五种:生砂、旺砂、奴砂、煞砂和泄砂,前三者为吉,后两者为凶。
第九层:透地六十龙
透地六十龙即地盘正针中,每双山之下有五子龙,共系六十甲子,名曰六十龙。其排列顺序与穿山七十二龙一样,其实就是穿山七十二龙除去四维、八干。
透地六十龙的干支吉凶原理与七十二龙相同,相对与穿山七十二,透地者:导龙气入穴中棺内属何甲子,故又曰:“天纪”。 而穿山者:穿定来龙属何甲子,故则曰:“地纪”。透地龙于穴星降脉分水处定盘针,在于穴后八尺峦头,即来龙入首,穴星后分水脊上定盘针,定来脉入首,看何宇来龙;其来脉,从何方来龙,属何干支,当以六十龙有吉有凶;其内避“空虚”、“煞曜”、“差错空亡”。不得相侵为妙;必要趋旺生气,“珠宝线”,一脉贯注,至穴中棺内为佳。
具体的示为六十龙断决表,(徽盘之中中小型者将其略去未载明),即在透地之下,载有三、七、正、五等名称,意示二十四山与六十甲子的分数,每山十分,又可示为二百四十分金。如甲子气,七壬三亥,即是说甲子之气,壬占三分,亥占七分,其他亦可以此类推。此或谓“五子气吉凶”又称“偏正一盘歌”。其中有“正”二十四,合二十四山正气脉,为“珠宝线”;有“五”十二,为“火坑”;有“三七”、“七三”二十三,为“差错空亡”。丙子、庚子二旬为“珠宝”;甲子、壬子二旬为“差错空亡”;戊子一旬为“火坑”、“煞曜”。“火坑”穴必有水蚁,木根穿棺缠尸,冢土枯干,草色如牛粪样。主淫乱少亡孤寡,儿孙忤逆,颠狂,刑害,瘟火,人财耗散,官讼不绝。“珠宝”穴,有生气,红黄光润,五色罗纹,又有紫藤绕棺,冢土草气茂盛。
第十层:缝针天盘二十四山
以正针二十四山为基准,顺时针转半格 ,即丙午与子壬的格缝正对正针子午,形成了和正针二十四山干支八卦排列次序完全相同,但在方位上顺转了七度半的又一二十四向,世称其为缝针,或外盘缝针,相应的可称“后缝针”。术家称其创自晚唐时扬筠松,即世称扬救贫者,故又名扬公缝针。
在风水术中,地理家用之纳水。
其用法以双山三合五行八干长生十二宫判断吉凶,用于水流格局的判断,认为旺气位来水吉,去水凶,而衰气位去水反吉。
毋庸置疑,缝针、中针的设置,应归功于磁偏角的发现。在磁偏角未发现以前,古代以子午来标记南北向,磁针的南北指向被认为就是地球的南北,有了磁偏角,便有了两种子午向,经线称真子午线,磁针南北向称磁子午线,两线的夹角便是磁偏角。按照传统的方位记法,正针子午是磁针的南北向标记,作为校正手法,把真子午向按磁偏角的相反方向转移,这就是缝针设置的原理。在磁偏角发现以后,人们还发现它是因地区不同而有大小变化的,中针的设置显然增大了按传统方式表示磁偏角的范围,所以中针的设置晚于缝针便理所当然。罗盘天地两盘的名称显然是承袭式盘而来的,至于人盘的称谓,想当然是建立在附会的基础上,如天盘的指针叫缝针,地盘的指针叫正针,因为人在天、地之间,故人盘的指针叫中针,并无实际的内容,况且术书中称法不一,此从一说,先有磁偏角的发现,再有三针的形制,进而才有三盘的名称。
第十一层:缝针一百二十分金
又名“外盘分金”,为三七加减。其选用原理亦同七十二龙,均用孤虚旺相、龟甲空亡之说,所以在一百二十分金中也仅有丙子旬和庚子旬所关联的四十八个分金可用。而且和正针一百二十分金一样为立向之用,不过不同的是,后者可为避正针分金,纳音五行克亡命纳音五行之用。
第十二层:盈缩透地六十龙
该层内容与透地六十龙一样,但六十龙分位的却宽窄不均,因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如果每龙管六度,还余五度没有归属,因此所谓盈缩,即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尽可能地均入二十四山,配合下层的浑天星度二十八宿的多寡使每度都有归属。这里涉及到历法中的闰月问题,只有闰月才能解决太阳年(三百六十五日多)和太阴年(三百六十四日多)的误差,因此,六十甲子(即六十龙)一仍其旧,(但每甲子不能平均管五度,形成大月、小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以应七十二候。)所余度数由闰月补齐。
盈缩六十龙纳音五行与浑天星度五行相合取用,宜生和忌克泄,以察关煞之间,审空亡差错之位,而验吉凶之应。
第十三层:浑天星度五行
浑天星度为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配以五行,即浑天度数五行。其配法为天度在十二支中,每宫五位:子宫金、火、水、金、木;丑宫土、水、金、木、土;寅宫火、木、火、金、土;卯宫木、金、水、土、木;辰宫火、水、土、木、火;巳宫金、木、土、火、金;午宫水、土、木、火、水;未宫金、土、水、火、金;申宫木、火、水、金、木;酉宫土、水、火、木、土;戌宫金、土、水、金、火;亥宫木、火、土、水、木;共六十一位。其用不为穿山透地分金作穴之一端,而又取一岁为七十二候,每一字管六日,六六共三百六十日。寅宫多一“木”字,则又管五日,以全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其用法主要是配合盈缩六十龙来使用,另外亦可消砂纳水,或用作格龙。
第十四层:三百六十五度
或称二十八宿分度,此层承上启下而设,将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以应周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尽数刻入盘中,上与盈缩六十龙及浑天星度五行相融,下与二十八宿宿度相合。用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标记,其余二、四、六、八、十等双数则略去。
第十五层:星度吉凶
或称二十八宿分度吉凶,即在三百六十五度之下直接用红黑圈及符号来表示出吉、平、关煞、空亡、差错等。
第十六层:周天宿度
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宿度。古代天文学家之所以之所以订定二十八宿,乃因天空广阔无边,根本无正式疆界或线度做一侧定标准,故将一些距地球最遥远、位置最稳定的星体,呼以二十八宿名字,作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之运转变化,及计算天象出现的时间等。及至演变为时间及方位之代表。
然而远古以前的二十八宿被分布在赤道线上,至汉朝始将二十八宿改为分布在黄道上。虽然如此,但历朝学者对于二十八宿之定位,均有不同之差异。考其原因,除因当时的科学局限外,还因考虑到一是黄道与赤道之交角,二是地球绕一日一周的岁差,事实上地球绕日运行的时间并非一个稳定的常数,这个偏差的时间称之为岁差。汉以前不知这回事,直到晋始知有岁差。然而因种种原因,以后各朝代所发布资料不一,而历法也就不同,因此二十八宿宿度也就存在差异,历朝天文志对二十八宿位置便均无定论。近现代的罗盘(包括徽盘)大多采用宋开禧历所定立的二十八宿,先贤赖太素先生曾言:“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度缝三乘 ,离坎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 这便是“开禧宿度”的由来。
二十八宿主要用于造葬。古决有云:“先识穿山虎,方行透地龙,浑天开宝镜,金水月相逢。”此二十字口决,将阴宅大地风水理气上的操作,最重要的并首尾环节,详细道来。天上有星,地下成形,上应天统,下应人统。在大地风水操作上格龙定向时,来龙生旺衰死,由地盘承气,天盘收水来处理,但是要格定来龙福力之贵贱,则无二十八宿不行。
局堂龙虎砂内外砂头消砂,如果只取六十四卦与向上构成合十生成,若稍有差池便会导致主家家破人亡,实在极之凶险,其最妥当亦不离取二十八宿之消砂。到万事俱备妥当,吉穴确立了,福主下葬的日子,立碑吉日,亦不能离与二十八宿方位时间关系。前言已述二十八宿与二十四节气运行有极密切关系在内,如果造葬日子(过朔),则下葬后福力发生时间被拖漫,最长的会拖到十二个月以后才应发。故此要达到寅葬卯发,非要每一个细节都兼顾无遗,方能达到。操作罗盘,一要专心。地面气场,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根据易理,根据人的自身体验,知道它的所在。气场之气,分布各方,只能运用罗盘,准确地测度它的分布。所以,必须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才可以获得准确的数值。加上罗盘层数多,排列得密密麻麻,一不专心,视线错位,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再衍生出宇宙千千万万物,罗盘意象如此,风水罗盘逐层详解对应勘探风水罗盘最为契合。
玄空风水
(2011-07-13 17:50:17)
玄空六法之择日摘要
很多人都知道六法的理论方法.但是六法择日的作用与方法.似乎很少人提及.虽然择日学各家各派都有自成之体系.小弟就于此献以薄学.将六法所用的择日原理.提出来供各位易友同好参考~
一般地家对于安葬所用的择日.除避一些山煞外.大部份就是取生旺扶龙之法.并以龙为要.山向次之.
六法于这方面.则是取局.并配所用之方来用.而局气分四象.虽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气.但先天有位.随运而行.就如中医依时而判藏腑气行之理一样.只不过六法将其简约为温厚严凝四气.也就是青囊所说的五运六气.来做为责日依据.
比如说.八运用坤壬乙.虽都同属山泽之气.但以位言则分为一二三宫.一宫是寒凝气之所.所以以交立冬后用事为佳.三宫为风温之所所以用事以立春后为佳.二宫为秋严之所.所以用事以立秋后为佳.其它则类推.
至于.年月日时之取用.则以天干化合之气并地支主运之强弱取用.总以同气相得为上.失气相悖为下.以上乃六法择日之大要.研究六法之同好者.可取据以参考之.
玄空风水学派,一般而言最为大众所知者,即章仲山、沈竹礽一派,其法以元运之数入中宫,分山、向两盘,依阴阳顺逆并按洛书九宫之循行路线排列九星之数,看坐山和向首所飞临之星为生旺或衰死,再配合峦头形势以论吉凶。此派之中,因传承和实际操作上的差异,虽然又可分为数个派别,但大体而言均是以数字在九宫之中飞动的情况来讨论,故也有人称之为“飞星派”。
除飞星派之外,还有将易经六十四卦卦理运用于风水堪舆中,依卦气、卦运之生旺衰死、生入、克入、生出、克出等关系来论吉凶的“易经派”,以张心言为代表人物,而一般也称此派为“玄空大卦派”。
谈养吾,江苏武进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九岁时即在父亲的指示下向杨九如学习飞星派玄空风水学,而杨九如乃章仲山的外戚后代子弟,故其玄空风水乃传承自章仲山一派。
谈养吾学习飞星派玄空风水,至其三十岁以后,即一九二○年代,就在上海成立“三元奇术研究社”,并陆续出版'辨证新解’、'大玄空实验’、'大玄空路透’等书,一心致力于玄空风水学理之研究与阐扬,使章氏之玄空理论广为人知,受到风水堪舆界的重视,而继谈氏之后,各堪舆名家亦纷纷着书刊行,例如沈竹礽之子沈瓞民出版'沈氏玄空学’,荣柏云着'二宅实验’,尤惜阴着'宅运新案’等等,这些书籍的公开发行,使得飞星派的理论一时之间成为玄空风水的显学。
不过令人讶异的是,谈养吾于一九二九年的夏天,在河南渑池县遇见李虔虚道长,传授给谈氏另外一种不同的玄空风水理论,而谈养吾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玄空风水真诀,以前所学的章氏一派并非真正的玄空风水,“始知一向所学称为大玄空者,于易理完全相背,实非玄空真旨。”忽然觉得今是而昨非,“为学术计为道德计”遂于一九三○年三月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公开承认自己过去所学的风水理论是错的,并向购买他三本着作的读者致歉,同时刊登招生启事,以函授的方式开始教授这一套不同于以往的玄空六法理论,也着手撰写'玄空本义’并重新注解地理辨证中的各篇经文。
谈养吾得自李虔虚道长的玄空六法理论是否为玄空风水之真诀,姑且先不论,但其为了学术真理择善固执并且愿意自承错误的勇气,的确令人佩服。
所谓玄空六法之名,其实并非谈氏首创,刘杰于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所著之'地理小补’书中就已出现“六法”一辞,其所谓六法者,是将地理辨证中的天玉、青囊、都天宝照等经文的内容,经过分类和归纳,总结为六个要点:玄空、雌雄、金龙、挨星、城门、太岁。谈养吾对此书颇为推崇,同样也采用这六大项作为他立论的总纲要。
不管是刘杰'地理小补’的六法还是谈养吾'玄空本义’的六法,其实都是对于地理辨证诸篇经典内涵的一种阐释,以及实际风水操作上的一些要诀。基于根本原理的不同,谈养吾的玄空六法理论与章、沈一系的飞星派及使用六十四卦的大卦派理论就产生明显的差异,也构成此派理论独有的特色。
两元八运与三元九运
元运之说,飞星派和大卦派都是用三元九运,即上中下三元,一元六十年,一元中又分三运,每运二十年。而谈氏六法则采两元八运,元分上下两元,上元包含一二三四运,下元则是六七八九运。
元运在应用上,通常是与八卦及九星数结合起来讨论的,于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卦与数相配落在九宫方位上会出现五在中宫无卦可配的情形。为了处理这个情况,在三元九运的理论中,因为每运都是二十年,所以就把五运的那二十年均分为二,前面十年归属于四运,并以四运所配的卦来一体适用,后面十年则归于六运,也是以六运所配的卦来一体适用。所以严格说来,中元四五六运这六十年在实际运用上变成是四运的三十年加上六运的三十年所组成的。
两元八运理论在处理五入中宫无卦可配的情况时,是直接把五运拿掉,剩下八个运分成一二三四运为一组,属于上元,六七八九运为一组,属于下元,如此则各运均有相对应之卦与之相配。而各运的年数,就不是固定的二十年了,而是根据各运所配之卦,其阴阳爻的多寡来计算的,阴爻以六年计,阳爻以九年计,如此则一运坤卦有18年,二运巽卦24年,三运离卦24年,四运兑卦24年,上元一二三四运共90年。而六运艮卦有21年,七运坎卦21年,八运震卦21年,九运干卦27年,下元六七八九运也是90年,上下两元共180年。这与三元九运的总年数是一样的,两者的一运均从甲子年开始,中间历经三次六十甲子的循环,最后终止于癸亥年,总共180年。
元运之说的起源已经很难去探究,为何古人要这样计算元运,简而言之,似乎与六十甲子纪年的规则性有关,而两元八运之说又与易经卦理有关。据说最早的甲子年约在四千多年前,古人观察到天上出现“五星连珠”即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排成一直线的现象,也有一说是说天上出现“七政齐一”即五颗行星再加上太阳、月亮二星,排列成一直线的天文现象,于是就把该年定为第一个甲子年,也就是上元一运的开始,然后每二十年即换运。故采三元九运之说的风水家们,普遍认为三元九运的原理应与天上星辰的运行周期有关。
有些研究者则指出每二十年换运的原理应和土木二星交会的周期有关,因为土木二星各自以不同的周期绕着太阳运行,恰好也是每二十年交会一次。所以从第一次七政齐一之后,经过二十年,土木二星再度相逢,而元运也同时改换,之后每二十年土木二星交会而同时也更换一个运数。这个说法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若仔细探究,则会发现其中有谬误矛盾之处,与现代天文学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不符合的。
土木二星每二十年交会一次这一点虽然没错,但其交会之年若对照六十甲子纪年,则会发现一定是在庚辰、庚子、庚申这三个年份交会,而这三个年份均非元运改换之年。一运起于甲子年,经过二十年后,是在甲申年进入二运,再经二十年,则是在甲辰年入三运,之后又再等到下一轮的甲子年开始走四运,所以元运的替换必定在甲子、甲申、甲辰这三个年份,而此三年并非土木二星交会之年。实际上应该是说,元运更换之后要再过十六年土木二星才交会,或者说土木二星交会之后要再过四年才真正换运。
两元八运之说,虽不如三元九运之广为人知,但这套理论也并非近人凭空发明,而是有其源远流长的传承和实际应用的效验,只是一直很少有人为此说著述阐扬,广为宣传,所以识者不多。就目前可见的资料来看,则有'元运发微’(卢朴民国四年着)、'元空法鉴’(曾怀玉清道光十九年着)、'增释地理冰海’(清光绪年间.高守中原着,民国.抱朴斋主重编)、以及'乾坤国宝’(据说为杨筠松之嫡传后代子孙杨藏华着,于清末民初传至台湾)等书,其中都有与两元八运有关的论述,可见此说之其来有自。
山运与水运之分
玄空风水理论依照元运的不同,而将四面八方划分为生旺衰死等不同的磁场能量,再配合峦头上山水分布的状况,即山要位于旺方,可以旺人丁,得贵气,而水要位于衰方,可大发财利。一般而言,在某运当中,山或水位于何方位上,其吉凶如何,均以该运的吉凶法则去推断,其“有效期间”就是从该运的起始之年到该运的结束之年这段期间,山与水在这有效期间内,均以该运的法则来看,到了下一运,山与水才改用新运的法则来断吉凶,这是一种大原则。
可是在谈养吾的玄空六法中,却很特别地提出一种山运和水运分开的理论。也就是说山有山的运程,水有水的运程,各自分开来走,所以可能在某一年的时候,山的运程已进入八运,可是对水而言却仍在走七运,此时就不能只用八运之法则来一体论断山水之吉凶,也不能光用七运法则来论山水之吉凶,而必须以八运论山,以七运论水。
某方位上有山,此山哪一年开始论吉,哪一年开始论凶,就要根据山运的时间法则来推算。若某方位有水,此水哪一年开始旺,哪一年开始衰,则要依水运的时间法则来推算。所以山运和水运是两条不同的时间流程。当我们要精确判断山水的吉凶影响是从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的时候,就要分别应用山运水运的时间法则去推算。
将山运水运分开计算的理论,在谈养吾之前,卢朴所著之'元运发微’一书中就已明白提出,其法是以运数配先天卦及洛书,取相对之两卦来分别计算山运和水运的年数。例如一运就取洛书一宫配先天坤卦,来计算山运的年数,而取其对面九宫配先天干卦来计算水运年数。依两元八运法则,坤卦有十八年,干卦二十七年,所以一运的山运有十八年而水运有二十七年,两者皆从甲子年开始,到第十八年辛巳年时一运的山运就结束而要进入二运了,可是水运仍在一运,要再过九年到庚寅年时一运水运才结束。这是'元运发微’书中计算山水两运的方法。
谈养吾虽然也采山水两运分开的理论,但有趣的是,他的计算方式和'元运发微’不同,而且是完全相反。'玄空本义’辨元运章:“如以乾坤一卦之水火而言,坎水为上元一运之正神,龙(即山运)旺二十七年,离火为零神,水(即水运)旺一十八年,如以下元末运论,离火为正神,龙旺一十八年,坎水为零神,水旺二十七年。”此处即指出一运的山运是二十七年,水运则有十八年,如果仔细研究'玄空本义’书中提及有关山运水运起迄年份的线索,就会发现,谈氏所说的山运,其实就是'元运发微’中的水运,而谈氏所说的水运,恰好就是'元运发微’中的山运。为何会出现这种相反的情况呢?谈氏是如何推算其山水两运的年数呢?谈养吾在书中没有说明,可能是视为秘钥而藏诀吧。
其实谈养吾的山水运排法,是根据易经卦理,配合玄空理论的山水两片之说,以及先后天形气相合的原理所推导出来的。关于这部份的内容,目前尚未见到任何相关著作有所探讨和解释,故笔者特于本书的第三章中以文字配合图解做详细的说明。
大金龙与零神正神
对于金龙一辞的涵义,各风水学派都有自己的一套诠释方法,谈养吾提出玄空六法的理论,其中非常重要的部份就是有关大金龙的意义及其在实际应用上的要诀,一切吉凶旺衰的判定,都要从“先看金龙动不动”开始。
谈氏玄空六法以五黄为大金龙,在不同的运中,大金龙的位置也不一样,其推算之法是先以运数入中宫,然后分阴阳,一三七九运为奇数为阳,二四六八运为偶数为阴,阳则顺行,即顺着洛书九宫数的次序排列,例如一入中,顺行则二到干宫,三到兑,四到艮,五到离宫,所以一运时大金龙在离。阴数逆行,例如二运则二入中宫,逆行则三到巽宫,四到震,五黄到坤宫,所以二运时大金龙在坤宫。
求出大金龙的位置,目的是为了判断该运中何处为动气之方位,则在此方位上开门引路纳气,或配置水口、路口等动气之型态,可以旺财,即所谓“动得金龙永不穷”之义。在玄空飞星派的理论中,是以运星入中并且一律顺排九宫,然后看五黄落在何宫方位,该方位即动气方,有水可旺财。以此法则推五黄之方,会发现五黄必定位于该运基本宫之对面,例如一运基本宫为坎,则五黄就落在其对面的离宫,同理二运五黄在坤之对面的艮宫,三运五黄在兑宫。而谈氏玄空六法因为有阴阳顺逆之区分,所以五黄的位置不是固定在对面宫位,而是一三七九奇数运时才落在对面宫,而二四六八偶数运时,五黄则会落在基本宫,就以目前八运来看,以飞星派的理论推之,则五黄在坤宫,而以谈氏玄空六法之理则五黄在艮宫,两者刚好相反,这是谈氏玄空六法与玄空飞星派之间很大的差异,会导致吉凶的判断完全相反。
在谈养吾的玄空六法理论中,求出五黄大金龙的位置,其真正重要的意义是用以判断零神正神的分布状况。在飞星派的理论中,是以当运之基本宫位为正神,对面宫(五黄方)为零神,所以正神与零神各占一个方位。而谈养吾的玄空六法中,正神与零神在八方之中各占四位,其理是以五黄大金龙的所在宫为准,然后按元运之上下、八卦之阴阳、以及山水动静雌雄之理将之分成两组,此即“两片”之说,所谓上元一片、下元一片,阴一片、阳一片,山一片、水一片均是此理。以目前八运而言,五黄大金龙在后天艮宫即先天震卦,所以与震卦同一组的干、坎、艮均为零神,而相对的坤、巽、离、兑则为正神,转换为后天卦方位即北方一宫、西南二宫、东方三宫、东南四宫此四个方位为正神方,宜静不宜动,有山可旺人丁而发贵;西北六宫、西方七宫、东北八宫、南方九宫此四个方位为零神方,宜动不宜静,有水可以旺财。
纳气与立向
阳宅的重点在于纳气,古代的房子几乎都是合院型式,房子的正面和背面分得很清楚,大门开在正面,为主要纳气口,背面则封闭,甚至连窗户都没有。这种房屋的型态若采“坐正向零”的坐向角度,必能符合零神方动气,正神方安静的吉利法则而能纳得生旺之气入宅。
但现今的住宅房屋因为受到西方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已很少采用合院的形式了,为了符合现代人生活空间上的需求,并且表现出建筑师个人的设计理念,房屋的造型遂呈多样化的面貌,甚至常常连正面和背面都不易区分,就算仍可分出正背面,大门也不一定都开在正面,从侧面或背面进出的也不乏其例。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坐正向零的坐向角度可不见得是吉利的。因为虽然房子的正面朝着零神方,但最重要的纳气口大门却可能开在侧面或背面的正神方,结果引来衰死之气而破财伤丁。所以谈养吾玄空六法提出,吉凶之判断是以纳气口的位置是否符合零正动静的法则来看的,而不是以房屋是否坐正向零或坐零向正来判断。所以谈养吾在'玄空本义’中说:“阳宅即立极复杂,各间有各间纳气重轻缓急之不同,各层有各层纳气之不同,不论宅之坐向,专论纳气方位之合时不合时,坐向之得失无关也。”又说:“如门路或动气方,为当运生旺之方,则南北东西,任何坐向均吉。如为衰死之气,则任何坐向均凶,不系乎坐向,全系乎此方之宜动宜静也。”
在玄空六法的理论中,虽然指出屋宅坐向的吉凶与坐正向零或坐零向正无关,但其实并非完全不考虑坐向,坐向本身虽与零正无关,却与“城门”一诀有密切的关系,此点容后再述。
挨星
星者乃指九星,即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等。关于挨星的内容,各家风水学派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则,但总归而言,所谓挨星就是透过某种推算方法,将九星分布于各个方位上,再看生旺之星在什么方位,衰死之星在什么方位,据此判断龙向山水之吉凶。
谈养吾玄空六法的挨星法则是根据先天八卦抽爻换象之卦理推演而来。玄空六法采二十四山方位,所以要先求出二十四山经抽爻换象之后各配以何卦。以壬子癸三山为例,壬子癸在先天坤卦宫,坤卦下爻变(与干卦交换下爻)即成震卦,配于癸山,坤卦中爻变(与干卦交换中爻)即成坎卦,配于子山,坤卦上爻变(与干卦交换上爻)即成艮卦,配于壬山。故先天之坤经由与干交媾,抽爻换象之后即生出震、坎、艮三个子息卦,分别配于癸、子、壬三山。其余各山亦根据这个法则求得相配之卦。
先天八卦彼此交媾经抽爻换象生出子息卦配于二十四山,这是第一步,接下来则是卦配星的原理,这是将后天卦、九星次序与洛书九宫结合起来所得到的结果。例如癸配震卦,后天震卦在洛书九宫中位于第三宫,而第三宫之九星为禄存,故癸之挨星为禄存。子配坎卦,后天坎卦位于洛书第一宫,而第一宫之九星为贪狼,故子之挨星为贪狼。壬配艮卦,后天艮卦位于洛书第八宫,而第八宫之九星为左辅,故壬之挨星为左辅。此即二十四山先经爻变求得配卦,再依卦配星原理求得挨星。二十四山的挨星求出之后,就可以和元运衰旺、大金龙、零神正神、山水动静雌雄等原理结合起来,对于各方位之吉凶做更精密、更准确的分析。
以金龙零正的原理来看,目前八运,大金龙在东北艮方,所以东北、西北、西方、南方为零神方,此处有水、有动气口为吉;北方、西南、东方、东南为正神方,此处有山为吉。今有一栋房子,坐西南朝东北,大门开在东北方,若以金龙零正的法则来看,是符合纳气口(大门)在零神方(东北)的旺财格局,如果房子的后方又有山峦岗埠,则还能旺人丁。可是实际却非如此,未见旺财旺丁之应,仅平平而已,这是什么缘故?
盖金龙零正之法,是判断吉凶的大原则,符合此原则之格局,必能避凶免祸,但若要进一步发旺财丁,那就必须从二十四山的挨星上去做更精确的分析了。以前例而言,东北方确为零神方,开门纳气为吉,但东北方还可进一步分为丑、艮、寅三方,这三方在纳吉发旺的程度上其实是有差别的,必须根据挨星加以辨别,否则仅以八方来断吉凶即可,何必再分为二十四山。二十四山挨星的奥义就是要分析出同一卦宫所管的三山之中,何者最吉,何者次吉,何者发于现在,何者旺于将来,何者旺运已过,仅得平安而已。如此则纳气口就必须仔细地安排调整方位,以获得最好的结果。仍以丑艮寅三方为例,丑挨星为右弼,有水发于一运,艮挨星为破军,有水发于三运,寅挨星为文曲和巨门,有水发于六运和八运。故以挨星之山水元运取用秘诀来看,东北方之大门应开在寅方,才会于八运时旺财,若开在丑、艮二方,则旺运未至,故不能旺财仅得平安而已。
不同体系的卦配星原理
玄空六法以先天八卦抽爻换象配二十四山,再配以贪狼九星,而视为挨星秘诀。这套挨星法诀与章仲山、沈竹礽等人所使用的九宫山向飞星之法大不相同。谈养吾自述此法得自李虔虚道长所传,在谈养吾写“玄空本义”大力倡导此二十四山抽爻换象挨星法之前,堪舆界中鲜少有人知道此法,少数从明清以前流传下来的古传善本书籍当中,或可看见只字片语或浮光掠影的图像,但大都语焉不详或解说模糊,让人如坠五里雾中。
在少数流传下来的古书之中,有提到这种先天八卦抽爻换象配二十四山的理论者,以“元空法鉴”一书最受堪舆界的重视。元空法鉴成书于清朝道光十九年,作者曾怀玉,全书以图为主,配以精简的文字说明,全书重点在于金龙四大水口的推算,以及水口与立向选择的关系。其核心理论其实与谈养吾之玄空理论有所差异,但是其中的“八卦变易图”就是在讲先天八卦抽爻换象的原理和过程,而另一幅“雌雄交媾生男女配九星图”其实就是各卦配上九星所构成的挨星图,可是当我们把这张图与玄空本义中的挨星图相对照时,就会发现,这两张图中各卦所配的九星是不一样的。
在元空法鉴书中,其卦配星的方式是:震卦贪狼,艮卦巨门,坎卦禄存,坤卦文曲,廉贞在中宫无卦,干卦武曲,兑卦破军,巽卦左辅,离卦右弼。
这种卦与九星的配法,乍看之下很难立即从中理出规则来,让人难以明了为什么要这样配。但是我们却又发现并非只有元空法鉴一书才有这种配法,另外在“地理冰海”(成书于清光绪年间,作者高守中)这本书中也是采用这种卦配星的方式,而且还编成了歌诀“九星所属歌”,其诀曰:“震贪巽辅两隅分,艮巨门兮兑破军,离巳中央为右弼,即知坎戊禄存星,地理取通山泽气,山泽通处是乾坤,阳尽干刚为武曲,阴皆坤顺乃文明。”而近人陈梦国所著之“中国绝学˙玄宗如意理气正宗入门深造”一书中,虽语多保留,以天机秘诀视之而不肯轻泄,但通阅全书就会发现其所用之挨星法与元空法鉴是相同的。可见这套卦配星的理论是其来有自,据元空法鉴所言,可能来自于“莲池心法”的传承。
至于这套挨星法是如何推演出来的呢?元空法鉴书中对于这个部份只简单的说:“此图九星以先天为主”其实它的背后有繁复的理气推演过程,是根据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及易经的理论所导出,当中隐含有“颠倒”及“形气相合”的道理,笔者也已将这整套卦配星的推演过成,于本书第四章中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完全地揭露。
城门诀
青囊奥语中说:“八国城门锁正气”,都天宝照经中也提到:“五星一诀非真术,城门一诀最为良,识得五星城门诀,立宅安坟大吉昌”,所以“城门诀”便成为风水中一项重要的理论。但城门诀的实际内容为何,青囊、都天宝照、天玉等等古传经典之中并无清楚的说明,于是历代各家风水门派便根据古经中这寥寥数语,各自做诠释和理论推演,所以各派风水对“城门诀”的解释和应用法则也都不同。
玄空六法中解释城门诀,首先要认清何谓“城门”。古代的城市,四周围有高大的城墙围住,于东西南北方各设城门作为行人车马进出之所,高大的城墙四面八方围住,将此区域的气聚集在一起,只有城门乃为气息出入、动气、通气之所,此即“八国城门锁正气”之意。故玄空本义说:“八国言其周密之象,城门言其通气之所,有周密而无空缺,则阴阳不分,动静不明,全空缺而无周密,则气散而不收。”
在风水应用上,则要先从外部形势、周围环境中分辨出“城门”的所在位置,再根据理气法则判断城门之吉凶影响。其实由外部形势寻找城门位置,重点还是在“八国城门锁正气”这一句中,而此句的关键则是在“锁”之一字,锁者,“关收”之意也,城门之所在,必须能聚气,而又可供气息出入流通,此即有开有阖之意,这种外部的形势,须实地观察,细心体会,累积丰富的经验之后,自能一眼看出城门所在,此即玄空本义所说:“曰城言其外围也,曰门言其内口也,内为最近之所,关乎近代,穴之收气与否,交媾与否,全凭乎此,惟在实地考证,是城非城,是门非门,老于相地者,自能一言立晓。”
谈养吾在城门诀的应用上,是将城门放在零神方,因为城门为动气之所,故位于零神方为吉利,然后再让阴阳宅接收到城门方的吉气,如此而已。只是如此一来,这与前面所说的零神正神法则并无不同,那又何必特别强调“城门一诀最为良”呢?其实,将城门安排在零神方以符合零正动静的法则,只是城门应用的一部份,城门诀真正的作用,其实在于决定阴阳宅的坐向。
城门位于零神方为吉,这一点是没有错,城门乃通气、动气之所属阳,与属阴的零神结合,是有形与无形之雌雄交媾,此时城门会产生吉祥之气,也就是良好的磁场能量,但是是否周遭的屋宅都能接收到这股能量磁场?那可未必,关键就在于屋宅的坐向方位角度。城门,就像一座电波发射台,坐向方位角度则是频道调节器,频道调对了,就能正确接收到电波所传递的讯息,同样的,坐向方位调整在正确的角度上,整座屋宅就能接收到城门散发出来的良好磁场能量。所以,城门诀就是阴阳宅决定坐向角度的法则。
在实际操作上,首先要认清楚地理型态,是属于山冈丘陵之山地,还是水乡泽国、莽莽平畴的平洋之地,山地属于山龙,平洋之地属于水龙,山龙与水龙在立向法则上有所区别。
山龙的地理型态,纯出于天然,龙如何行,水如何走,如何立穴定向,均须配合天然的形势顺势而为,不可凭人之意任意勉强操作,所以,龙脉、来去水、左右砂等形势一旦认清,立向的大方向就几乎确定了,所谓“坐得来脉,向得明堂与朝案”是也,故山龙地形,只取坐实而无坐空。在这个大原则之下,才根据城门之诀,在小范围、小角度之内做更动调整。水龙平洋之地的地理型态则较山龙多变,立穴定向方面,可能坐实也可能坐空,故要先能分辨平洋之“龙”从何而来,才能依城门法诀择定坐向。
太岁
谈养吾玄空本义中说:“太岁,为各人之造化”,这句话中包含两种主要的意义,太岁法的应用,一是用来判断吉凶事项会在何时发生,也就是说,我们依照元运、金龙、零正、挨星等等法则,已看出阴阳宅的形势格局和理气分布的情况是吉或是凶了,可是这吉或凶的事情究竟会在何时发生呢?这就要运用太岁的法则去推算了。太岁的另一种应用,则是作为选择吉日吉时之用的。在风水的操作上,不管是阴宅的破土、进金,还是阳宅方面的动土、上梁、入厝、修造等等动作,都必须选择吉利的时辰来进行,其风水上发旺增福、趋吉避凶的效果才会快速而显着,而吉日吉时的推算方法,也是太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太岁之法,是在探讨时间推移运行的效用,也就是“天时”之意;风水上峦头理气之吉凶旺衰,则为“地理”之意;而吉凶效应将作用在何人身上,是男还是女?是父母还是子女?是老大、老二还是老三?则反应出“人和”的现象。所以玄空六法整体配合应用也就是体现了“天”、“地”、“人”涵融一体、交互感应的意义。
判断吉凶事件发生的时间
谈养吾玄空六法中是以二十四山天干地支来判断事件发生于何年,以地支而言,有下列几种判断方式:
(1)当宫方:
不论峦头或理气,看吉凶之象出现在哪一个地支方位上,当时间走到该地支所属年份时,此吉或凶的事件就会发生。
例如戌方如果有凶煞之象,当走到戌年的时候,称为太岁在戌,此时戌方的凶煞之气就会发作造成干扰,而使人发生灾祸之事。又例如若卯方纳得吉气旺气,则当走到卯年的时候,也就是太岁在卯,此时所纳得的吉气就会开始产生效用,而令吉利的事情发生。其余各地支依此类推。
(2)三合方:
以二十四山而言,相隔八位即构成三合状态,如果以圆周角度来看,相距120度就是三合。十二地支的三合情形为:申、子、辰三合,亥、卯、未三合,寅、午、戌三合,巳、酉、丑三合。
当某一方位有吉凶之象出现时,如前段(1)所述,走到该方地支所属年份时就会有事,除此之外,当走到三合之年份时也可能会发生事情,吉象则会发生吉利的事,凶象就会发生灾祸之事。
例如子方有凶煞之象,除了子年可能会发生祸事之外,与子构成三合的申、辰这两年也可能会出事。
又例如未方有纳得生旺之气,则每逢亥、卯、未的年份就可能会有吉利的事发生。
(3)对冲之方:
也就是相隔180度面对面相望的位置,又称为“相冲”。十二地支的相冲关系为: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当某方有吉凶之象出现时,走到该方所属年份,或是与该方位形成三合的年份就可能会有事情发生,除此之外,当走到与该方位相冲的年份时也有可能出事。凶象就会有凶事,吉象就会发生吉利的事。
例如子方有凶煞之象,则午年就有可能会发生灾祸。又例如寅方若有吉象,纳得生旺之气入宅,则申年就可能有吉利的事发生。其余各地支同样依此类推。
(4)相刑之方:
与某一地支方位相隔90度的其它地支,就称为“相刑”。某地支方位上有吉凶之象,当走到与该地支相刑的地支年份时,就很可能会发生吉或凶的事项。十二地支的相刑关系为:子卯、子酉为相刑。丑辰、丑戌为相刑。寅巳、寅亥为相刑。卯子、卯午为相刑。辰丑、辰未为相刑。巳寅、巳申为相刑。午卯、午酉为相刑。未辰、未戌为相刑。申巳、申亥为相刑。酉子、酉午为相刑。戌丑、戌未为相刑。亥寅、亥申为相刑。
例如子方若有凶煞之象,则会在卯年或酉年发生灾祸之事,若申方有纳得吉气入宅,则会在巳年或亥年有吉祥喜庆之事发生,其它各地支依此类推。
再以二十四山的天干来看,一定是夹在两个地支中间,所以天干在时间的判断上,就跟前后两个地支都有关系。当某个天干的方位上有吉或凶的现象出现时,其吉凶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就是从前一个地支年份的下半年,到后一个地支年份的上半年之间这段期间。
例如若甲方有吉凶之象,因为甲位于寅和卯之间,所以甲方的吉凶之象,会应于寅年的下半年到卯年的上半年这段期间。或是与寅成三合的午、戌年,以及与卯成三合的亥、未年也可能会有事,吉象则有吉利之事,凶象则会发生灾祸。
二十四山之中除了十二个地支、八个天干之外,还有干、坤、艮、巽等四个卦分布于四个角落上。这四个卦也是各自夹在前后两个地支之间,所以四维卦的判断也和天干的情况一样。
选择吉日吉时
“择日”或称之为“择吉”、“选择”自古以来就特别受到国人的重视,从事任何重大的事情之前一定要先选好吉日良辰,这几乎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风俗了,而择日之学本身也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问,而且择日的理论学派众多,根据史册所载,早在汉代以前,择日的法门就已有二十余种之多。在玄空六法中,选择吉日吉时也是“太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玄空本义中谈养吾所采用的则是七政四余之法。
至于笔者多年来所使用的择日法,乃结合数种择日法则之优点,取其吉气汇集的时空交点,是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方法,多年来运用此法替人择吉催福效果非常快速而显着,碍于篇幅有限,无法于此文中详述,拟于日后出版专门著作详细解说本人所运用的快速有效的择吉方法。
玄空风水学的宝贵资产
在风水实际应用上,玄空六法、飞星派、大卦派各具特点,今以三者方位角度运用的方式来比较,飞星派排出挨星盘之后,再根据山盘、向盘的旺星所到之处是否为旺山旺向,或上山下水等格局来判断吉凶,其所讨论的方位角度是以一个卦宫即45度的范围来看的,例如旺星飞到向上,则若向首之宫位45度的范围内有水为吉,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开门纳气亦吉,并未进一步区分一个卦宫中所包含的“三山”,其间吉凶的差异性。
而六十四卦的大卦派,则是将六十四卦排列于圆周上,则每一卦所占约5.6度,已经算是很小的范围了,如果按照大卦派的理论再将每卦分为六等分以象征六爻,则整个圆周总共要被分成384等分,如此算来每一爻的角度还不到一度。将方位分得这么细,在实际的应用上就比较麻烦,尤其是在阳宅的测量方面。现代建筑因为都使用钢筋或钢梁,室内又有许多金属电气制品,这对罗盘磁针的准确度影响很大,要精准地测出这么小的角度是件麻烦的事,而且随便一张桌子或一张床就可能跨越数个爻甚至数个卦,则要以桌子或床的哪一“点”为准来论其吉凶,也出现不同的看法。
玄空六法先以金龙零正判断大范围角度之吉凶,再采二十四山方位进一步分析某卦宫之三山在其各15度的范围内,吉或凶的程度如何分辨,发或不发的时机如何取用,在方位角度的运用上,不过于宽泛亦不过度细琐,吾人认为是比较中庸的,尤其在目前寸土寸金及都市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中,阳宅对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重要,而玄空六法在阳宅开门引路、空实调配的规划上,以及吉凶旺衰的论断上有其运用的方便性和论断的精密性,展现出不容忽视的价值。
玄空风水学中,除了早为大众所知的飞星派、六十四卦的大卦派之外,随着资讯的公开和出版业的发达,谈养吾的玄空六法理论近几年来逐渐为人所知,并受到重视、引起讨论,而随着此派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地验证,相信会有更多奥妙的原理要诀将被阐扬于世人面前,使玄空六法理论与飞星派、大卦派共同成为玄空风水学的宝贵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