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支气管炎

 杏林脉香 2014-09-06

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

西医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诊断标准

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

2)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病等)。

中医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咳喘”范畴。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的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急性发作期,大多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入侵,以致咳嗽反复发作;或因久咳不已、反复发作,或因年老体虚,肺脾肾气虚,水津不布,痰饮内停,阻遏于肺,引起长期咳喘,或因吸烟、饮酒等因素伤及于肺,进而形成本病。病变经久不愈,则肺脾损及于肾,故病情严重者常伴有气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之候。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应根据不同的病期,采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感染是主要矛盾,如病毒感染,一般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因西医尚无可靠的抗病毒药;如细菌感染,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酌加敏感的抗菌药物,可迅速控制病情。慢性迁延期常常以非特异性炎症为主,病人咳、痰、喘等症状较突出,这时应以中医治疗为主,按辨证的不同,分别给予先祛邪后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并举等法治疗。必要时也可适当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西药,以较快地控制症状。由于久病多瘀,故久病不愈者可酌情加用活血药,缓解期以中医扶正固本为主西医免疫增强剂也可同时应用,目的在于增强患者抵抗力,避免或减少复发。

●中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治疗

1.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

应以控制感染和法痰、镇咳为主;伴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可结合痰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目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

1)青霉素族与链霉素合用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

2)红霉素与氯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3)严重感染时选用氨苄青霉素24g/日、头孢氨苄24g/日、头孢拉定12g/日分4次口服。用药三日后,病情无改善,可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4)反复感染患者,可采用预防性用药,复方sMZ(剂量为治疗量一半)持续用药,预防性治疗可减轻发作和缩短疗程。

5)法痰镇咳药物:合理使用镇咳祛痰药物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一般咳嗽药水如氯化铵、棕色合剂,鲜淡竹沥每次1020ml,每日23次。此外,止咳可用咳必清25mg;咳美芬10mg一日3次。

6)解痉平喘药物:喘息型支气管炎常选用解痉平喘药物,如氨茶碱0.1g,每日3次;喘定;舒喘灵24mg,均每日3次。慢性支气管炎,阵发性咳嗽伴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痉挛时,应采用支气管舒张剂改善症状;有利于痰液的清除,如舒喘灵、氯喘、克仑特罗、美喘清等。

2.缓解期治疗

本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来预防复发、控制病情发展。

1)气管炎菌苗:一般应在发作季节前注射,剂量首次为0.1ml,以后每次递增。0.10.2ml,直到0.51.0ml,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如有效,应坚持使用12年。

2)胎盘多糖:隔日或每日肌注0.51.0mg20次为一疗程。

3)人脾转移因子:每次肌注24ml,每周12次,36个月为一疗程。

4)核酪:每周肌肉或皮下注射2次,每次24ml,连用3个月。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依其临床表现多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慢性支气管炎为久病,久病必虚,故本病的本质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如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病情加剧,则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主要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1)实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①外寒内饮:

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证候分析:外有表寒里有水饮,外寒引动水饮,上逆射肺,肺气不宣,故咳嗽气喘,痰多泡沫;表寒外束,郁闭肺卫,故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重;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饮溢于肌表,故见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乃为寒饮内盛之征。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如胸闷苔腻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②痰湿内聚:

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

证候分析:痰生于脾,上渍于肺,痰湿聚于中焦,寒从中生故咳嗽痰白而粘;痰湿内停,中焦气机受阻,故胸脘满闷、纳差腹胀。苔白腻,脉儒滑均为痰湿偏盛之象。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③燥热伤肺:

证候: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津液被烁,故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燥热伤津,故鼻燥咽干;咳甚伤络,气机不畅,故胸痛;燥邪伤肺,肌表被束,故有形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燥热之象。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2)虚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

①脾肺两虚:

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懦缓。

证候分析: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失所主,故气短而喘;脾虚不运,故胸脘痞闷,纳差便溏;肺气本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肺气更伤,痰湿转盛,故咳痰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儒缓亦为肺脾两虚之征。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补肺;防风配黄芪,祛邪而不伤正,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再配陈皮、半夏、茯苓、苏子,化痰降气平喘。诸药共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之功效。

②肺肾两虚:

证候: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苔白而滑,脉细无力。偏肾阴虚者,则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咳嗽久作,肺病及肾,下元不固,气失摄纳,故呼多吸少;动则耗气,故喘息更甚;肾阳虚不能蒸化水饮,聚而生痰,故痰稀色白;阳虚不能温养于外,故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亦属阳衰饮聚之征。若真阴不足,阴不敛阳,气失摄纳,故见一派阴虚之象。

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补肺养阴。偏阴虚者,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山萸肉、河子肉、山药,滋阴敛液;功劳叶、银柴胡、炙鳖甲、乌梅,滋阴退热。偏阳虚者,与肾气丸同用,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沉香、补益下元,温肾纳气;熟地、茯苓、山萸肉、泽泻,补养肾阴。共成温补肺肾之剂。

专方验方

1)瓜蒌仁20g、川贝10g、杏仁10g、苏子10g、半夏6g、桑叶心、麻黄各10g,水煎服。适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气喘痰多者。

2)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治慢性支气管炎湿痰咳嗽。

3)扁柏10g、冬瓜皮10g、豆腐1块。用开水煎出味后服下,每日1剂。治慢性支气管炎。

4)夏枯草20g、法半夏10g、代赭石30g,车前草30g,水煎服,适用慢性支气管炎久咳气急痰多。

5)瓜蒌皮10g、莱菔子6g、白芥子6g、板兰根10g、沙参10g、杏仁10g、苏子10g,水煎服,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

中成药治疗

1)固本咳喘丸,40粒,每日2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咳喘者。

2)四佛合剂,20m1,每日3次,1月为1疗程。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治疗。

3)十味贝砂散,5g,每日3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

4)化痰平喘片5片,每日3次,7日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5)复方蛤蚧散,8g,每日2次,分别在秋末、春初服用。主要用于喘息型老年性支气管炎。

6)百合固金丸,1丸,每日2次,适用慢性支气管炎,肺肾两虚者。

7)消咳喘,20ml,每日3次,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息喘平胶丸,68粒,每日3次,适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8)安喘舒片,45片。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适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控制后,病人体虚。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

1)体针:取孔最、丰隆、肺俞、定喘、中喘、膻中等穴;

2)耳针:可取神门、平喘、肾上腺。

3)艾灸: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各10分钟,石门5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起床及睡前各1次,10天后改为每天1次,常年不断。

其它

1)穴位敷贴:常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白芥子、玄胡、甘遂、细辛各12g共研末,于夏季三伏天开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药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分摊于6块直径5cm的油纸或塑料布上,贴于背部肺俞、膈俞(均双侧)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每隔10天贴1次,于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连贴35年。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预防作用。

2)雾化吸入 用鱼腥草、白毛夏枯草、野菊花各500g,加水后2次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ml,微摇匀,加入氯化钠8.5g,然后过滤、分装、封口。用雾化仪口腔雾化吸入治疗,10次为1疗程。每次用本品10ml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①痰湿内阻证:二陈汤加味(法半夏、莱菔子各20g,陈皮、茯苓、杏仁、薏苡仁各15g,苍术、厚朴、苏子各10克,细辛、甘草各5g);②痰热雍肺证:以麻杏石甘汤合以沙参麦冬汤加减(炙麻黄、桔梗、花粉、知母各10g,杏仁、山栀子、冬瓜仁各15g,石膏30g,黄芩、桑白皮、浙贝母各20g,甘草5g);③肺阴亏耗证: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各20g,花粉、天门冬、川贝母、生地各15g,知母、百合、紫菀、冬花、桑叶、甘草各10g);④肺脾气虚证:以六君子汤加味(党参30g,茯苓、淮山药各20g,白术、陈皮、橘红、黄芪各15g,半夏、杏仁、厚朴、款冬花各10g,甘草5g)⑤肾阳亏虚证: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干姜、白芍、苏子、桂枝各10g,熟附子、茯苓各15g,甘草3g,五倍子20g,细辛5g)。日1剂,每7d1疗程。同时可用相应的西药组的治疗方法。(西药用抗生素抗感染)。选用环丙沙星针0.2静注2/d等。结果:本组100例。痰湿内阻证28例,控制9例,显效6例,好转12例,无效1例。痰热雍肺证25例,控制8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0例。肺阴亏耗证16例,控制4例,显效3例,好转8例,无效1例。肾阳亏虚证13例,控制2例,显效2例,好转7例,无效2例。其临床控制29例,显效23例,好转42例,无效9例,显效率52%,总有效率94%。治疗时间379d,平均17.33d。西药组临床控制17例,显效2例,好转58例,无效9例,显效率38.5%,总有效率91.4%。治疗时间3170d2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显效率及治疗时间则均有显著差异(X2=4.187P0.05U=-2.402P0.05)结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满意。(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1(2)60

2.止喘灵口服液与氨茶碱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止咳平喘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止喘灵口服液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止咳平喘的疗效。

方法:将10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4例口服止喘灵口服液10ml,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氨茶碱0.2g,每日3次。2组均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解痉平喘药,2组疗程均为7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显著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峰值呼气流量(PEFR)(301.44±115.01)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277.25±79.68)L/minP<0.05)。单项症状体征改善率治疗组分别为51.3%67.9%65.0%60.3%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33.7%41.0%39.1%)。结论:止喘灵口服液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止咳平喘有较好的支气管解痉作用,可改善肺功能,是较有效的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3)117-118

3. 中西医结合“冬病夏治”慢性支气管炎388例临床观察

548例慢性支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外敷组(A)100例,西药注射组(B)60例,中西医结合组(C)388例,A组用自拟白芥子涂敷散背部穴位外敷;B组在双侧定喘穴穴位注射丙种球蛋白各2ml,腋窝皮下注射转移因子2ml,肌肉注射核酪注射液2mlC组同时采用上述2种治疗方法。以上3种方法均每年主伏天各治疗1次,3年为1疗程。结果表明,ABC3组的控制率分别为23.0%16.7%33.0%;显效率分别为31.0%10.0%39.4%;总有效率分别为83.0%70.0%91.7%C组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A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0.01)。说明C组的疗效优于A组和B组;A组的疗效优于B组。3组均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C两组的T细胞酯酶及3组的Th均明显升高(P<0.01)AC两组还能降低全血粘度(P<0.01)C组还能使血浆粘度明显降低(P<0.01)。(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0)911-912

4.左旋咪唑和丹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0

参考:中国乡村医生.-199814(10)20-21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方法:两组均用西药,以抗生素为主,辅以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投与小青龙汤(麻黄、白芍、法夏各10克,桂枝、五味子各12克,干姜、细辛、炙甘草各9克),日1剂。结果:临床控制率分别为治疗组93.02%,对照组78.05%,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基本抗生素为主的基础上,用中药配合治疗既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低费用,又可减少西药的副作用,预示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中国中医急症.-19987(4)161

6.扑尔敏配合止喘灵定喘穴注射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参见: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6)493

●疗效标准

判断疗效应加强科学性,要求设立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条件许可时,应采用客观检查指标。

1)单项症状疗效判断

临床控制(临控):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不足轻度者,或咳、痰、喘症状好转九成以上。

显效:咳、痰、喘症状好转六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3+l)。

好转:咳、痰、喘症状好转三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3+2), (+2+1)。

无效:症状及肺部哮呜音无改变,或好转不足三成者,以及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加重者。

2)急性发作期疗效判断

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可参考其他客观检查指标。

减轻: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可参考其他客观检查指标。

无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1个月内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可参考其他客观检查。

●预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预后尚好;急性发作期如果治疗不当,失治、误治,常可累及他脏,导致肺、脾、肾三脏损害,则预后较差,甚至迁延不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