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杏林脉香 2014-09-0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f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全身代谢异常基础上的肾脏损伤,近几年,DN已成为导致终未肾病的最主要原因。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40%。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方药治疗DN,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期(IV)患者为200312月一2006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507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0岁,平均54岁;糖尿病病程1020年,平均13.4年;临床DN病程4个月一8年,平均2.5年;合并视网膜病变25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5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375岁,平均55岁;糖尿病病程1l22年,平均13.5年;临床DN病程3个月一9年,平均2.4年;合并视网膜病变27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8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美国会议确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Mogensen糖尿病诊断分期标准,属临床糖尿病肾病期(Ⅳ期)。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辨证诊断标准(1997),明确中医证候分型为脾肾亏虚,瘀血阻络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神倦乏力,腰膝酸软,口苦咽干,喜饮但饮水不多,舌质暗或有瘀斑,大便干结,脉沉细数。

1.3 纳入标准

2型糖尿病史,尿蛋白排泄率(UAER)>200μg/min;尿蛋白>0.5g/24h;患者处于肾功能正常期或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1.4 排除标准

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病,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严重感染,血清转氨酶升高或其他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改变及近1月内有泌尿系感染者。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优质低蛋白饮食(0.8g·kg-1·d-1),同时给予糖适平(格列喹酮)每日90180mg,分3次口服,或诺和灵30 R胰岛素注射液分2次皮下注射。合并高血压者予马来酸依耶普利,每日510mg,分l-2次服。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自拟健脾补肾活血方药(黄芪25g山茱萸怀山各15g枸杞水蛭各10g当归赤芍各20g麦冬15g丹参30g五味子15g大黄6g(后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口服。

两组均以3个月为疗程。治疗1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观察指标与方法

实验室检查由本院生化实验室完成。血肌酐(SC),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LDLc)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用全身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检测用免疫比浊法。

2.4  统计学方法

来用SPSSIO.O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中疗效评定标准制定。(1)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Ualb下降2/3以上;24h尿蛋白定量<O.5g或下降2/3以上,SCR下降1/4以上,FBG<7.2 mmol/L,或下降1/2者;(2)有效:症状、体征减轻,Ualb下降1/3以上;24h尿蛋白定量下降1/3以上,肾功能改善但未达显效标准者或稳定。(3)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各项指标未达有效标准者。

3.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9(30.0)   16(46.7)5(23.3) 83.3a

对照组   30 6(20.O)   9(30.O)15(50.0)50.0

注:与对照组比较.aP<O.05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测定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2h UAE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P<O.05);对照治疗后UAER明显下降(P<0.01)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也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测定结果比较  (x(-)±s)

组别  n 

时间  尿蛋白   Uaer BUNSer

  (g/24h)   (μg/min)   (mmol/l)  (mmol/l)

治疗组 30

治疗前1.3±O.5   351.7±141.78.3±2.6123.6±33.1

治疗后1.0±0.5a  203.195.6b   7.9±2.0111.8±79.6

对照组 30

治疗前1.3±O.5   351.8±107.67.9±2.8120.1±38.1

治疗后1.2±0.5   305.8±154.0b   8.3±3.8123.3±40.2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aP<O.05abP<O.01

3.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FG、血脂测定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DLC亦明显降低(P<O.05),但治疗组下降尤为明显(P<0.05)(见表3)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血脂测定结果比较(x(-)±s)

组别 n 

时间FBG 2hBG   TC TG LDLL

  (mmol/l)  (mmol/1)  ( mmol/l)  (mmol/l)

治疗组 30

治疗前 8.2±1.8  14.6±4.5  5.5±0.8  1.9±0.9  4.7±1.2

治疗后 7.6±1.4  11.8±4.3  5.3±0.8  1.7±0.6  2.8±1.4bc

对照组 30

治疗前 8.4±2.3  14.2±3.8  5.2±0.9  1.8±0.9  4.6±1.5

治疗后 7.5±1.5  12.0±4.0  5.2±0.8  1.8±0.9  3.7±1.6a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aP<0.05bP<O.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5

4. 

现代医学认为,DN的病理改变有:(1)肾脏肥大;(2)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3)肾小管一间质损害;(4)血管损害;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基质的增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DN将进一步发展致氮质血症,尿毒症期,是DN至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DN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管理,控制血糖, ACEI制剂的应用,抗高血压等治疗以减轻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避免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祖国医学对DN早有认识,属于中医“肾消”、“下消”范畴。《杂病源流犀浊》即有“有消温后身肿者,有消面目膝肿小便少者”的描述。笔者认为DN是在糖尿病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肾精亏乏,病延日久,不仅阴伤气亦暗耗,以至气阴两虚脾肾俱损,脾失清输,肾失开阖,津液不归正化,由变生水浊,湿浊等病理产物。气虚运化无力,阴虚血行艰涩,血瘀互结,久病人络,在肾络形式“微型瘢瘕”终成虚实相兼本虚标实之候。脾肾气阴两虚为本,水湿、湿浊、瘀血为标,湿与瘀既是病理产物更是DN病变进展的根源。因此,我们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方药治疗DN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总有效率达83.3%。方中重用熟地黄、黄芪健脾益气、补肾滋阴,使气旺以血行,阴足促血运,祛瘀而不伤正,脾运则水湿自去并助诸药之力;配以当归、赤芍、水蛭、丹参活血祛瘀,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除烦;怀山药助健脾益气;山茱萸、枸杞补肾滋阴;五味子敛气、大黄攻逐湿浊兼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补肾滋阴,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全方针对患者夹杂瘀血、水湿之证,标本兼顾。现代药理实验表明:当归、丹参、赤芍等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血管内皮起到直接保护作用;黄芪有利尿消肿,改善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纤维生成作用,因面能延缓慢性肾衰的发展进程。黄芪与当归配伍则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用西药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地降低肾脏微量白蛋白尿排泄,使早期微量白蛋白尿以逆转,同时还可以改善脂肪质代谢,降低血黏度和稳中有降脂,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延缓肾功能减退进程,改善临床症状,因此对早期患者,这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