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李

 linjinglin 2014-09-06

香附

《别录》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别名:莎草、香附子、香附米、莎草根。

处方用名;香附、制香附。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肝、三焦经。

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胸胁胀闷、脘腹胀痛及疝痛症。用治胁痛,常与柴胡、白芍、枳壳等配伍;治疗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常和木香、佛手等同用;治疗疝痛,可与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等配合使用。

2.为妇科常用之品,尤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伴有乳胀、腹痛等证。常与当归、白芍、川芎、柴胡等配伍同用。

用量:6~12克。

参考资料:

香附子流浸膏对动物的离体子宫,可抑制其收缩,缓解其痉挛,降低肠管张力,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大腹皮

《开宝本草》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的果皮。

别名;腹毛。

处方用名:大腹毛。

药用部分:果皮。

性味:辛、微温。

归经:入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常用于湿邪阻滞气机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不爽之症,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

2.用于水种、脚气病,常和茯苓皮、五加皮等配用。

用量:6~9克。

参考资料:

实验证明大腹皮水煎剂能使肠管收缩加强,紧张性提高,加用阿托品可消除大腹皮的收缩肠管作用。

川楝子

《本经》

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

别名;金铃子、楝子、楝实。

处方用名:川楝子。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入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清热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适于热性胸胁及腹部胀痛、疝痛等症,常与延胡索配伍,即金铃子散;对于寒性疼痛,应配吴茱萸、小茴香等温里药同用,如导气汤。

2.用于虫积腹痛,兼收杀虫和止痛之效。可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3.外用治头癣有效。取川楝子适量,焙黄研末,用熟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

本品体外试验对猪蛔虫、蚯蚓、水蛭有明显的杀虫效力;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佛手

《本草图经》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佛手的果实。

别外:佛手柑、手柑。

处方用名:佛手、佛手片。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脾、肺经。

功能: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气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行气之功颇佳,止痛作用较弱。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胀闷、胸腹痞满、食欲不振等证,多与香橼、木香、陈皮等配伍使用。

2.用于咳嗽日久而痰多之证,多与枇杷叶、紫苑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延胡索

《开宝本草》

为罂栗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别名:玄胡索、延胡、元胡等。

处方用名;延胡索、元胡、炒延胡索、酒炒延胡索。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与应用:

本品止痛作用持久而不具毒性,作用部位广泛,是优良的止痛药。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痛、胁肋痛、疝痛、腰痛、关节痛,痛经等多种疼痛症。单用有效,如研末温酒调服以治疗胃脘痛;治热厥心痛及疝痛,常与金铃子配伍,即金铃子散;治腰痛及痛经,常与当归、桂枝配用,如延桂散;治疗腹痛及胁痛,常与五灵脂、青皮、没药等同用。用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时也可加入本药。

用量;5~15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参考资料:

延胡索内服有类似咖啡及可待因的镇痛效果,能显著提高痛觉阈而有镇痛作用。粉剂和醇制剂作用优于煎剂。所含延胡索乙素作用较强,丑素次之,两种成分均有镇静、催眠、松弛肌肉、解痉等效用。

薤白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根蒜和薤的地下鳞茎。

别名:薤白头、南薤白。

处方用名;薤白。

药用部分;地下鳞茎。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温中通阳,下气散结。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寒痰湿浊凝滞于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或兼见喘息、咳唾的胸痹证。单用捣汁饮有效;与瓜萎、白酒同用,有协同作用,即瓜萎薤白白酒汤。

2.用于泻痢后重症,常和木香、枳实等同用。

用量:5~15克。

使用注意;胃弱纳呆、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苏子

《别录》

为唇形科一年生植物紫苏的种子。

处方用名:苏子、紫苏子、炒苏子。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降气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与应用:

适用于痰涎壅盛、咳逆气喘、胸膈满闷病症,常与前胡、厚朴、半夏等配伍,如苏子降气汤。

用量:3~9克。

郁金

《新修本草》

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郁金或广西莪术的块根。

别名:玉金、黄郁金、黑郁金。

处方用名;郁金。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辛、苦、凉。

归经:入心、肝、胆经。

功能:行气解郁,活血祛瘀,清心开窍,利胆退黄。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气郁血滞所致的胸腹胁肋胀痛、痛经及症瘕痞块等。治胸腹胁肋胀痛,常与柴胡、香附、枳壳、丹参等配伍;治痛经,可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同用;治胁下症块,常和丹参、鳖甲、青皮、泽兰等同用。

2.用于浊邪蒙敝清窍所致的胸脘痞闷、神志不清症和痰气闭塞心窍之癫痫病证。治前者常与石菖蒲、连翘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治后者常和明矾同用,即白金丸。

3.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吐血、尿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黄、丹皮、蒲黄等同用。

4.用于黄疸症,常与茵陈、栀子、枳壳等配伍使用。

用量:6~12克。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同用。

参考资料:

郁金有利尿、轻度镇痛作用。郁金所含姜黄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的尿胆元。有止痛、退黄、缩小肝脾等效果。

乌药

《本草拾遗》

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的根。

别名;台乌药。

处方用名;乌药。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与应用:

1.本药辛开温散,善于疏通气机,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胁闷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等证。用治胸腹胀痛,可与香附、木香等配伍;治疗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青皮、吴茱芋等同用;治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当归、川芎等药配用。

2.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及遗尿。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

用量:3~9克。

旋复花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复花的头状花序。

别名:伏花、六月菊、金钱花、全福花、全复花。

处方用名:旋复花、制旋复花。

药用部分:头状花序。

性味:苦、辛、咸、微温。

归经: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呕、祛痰平喘。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恶心呕吐、噫气。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复花代赭石汤。

2.用于痰壅气滞之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等证。常与桔梗、半夏、前参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包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