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部疾病为大众常见病,俗有十人九痔之说。可见其发病率很高。人类是直立行走动物,先天静脉壁薄弱,直肠下端静脉属门静脉系统,无静脉瓣,且粘膜下组织疏松,对静脉缺乏支持,当腹压及盆腔压力增高时,影响静脉回流,导致痔及肛门疾病的发生。 肛门部疾病 痔是指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扩大曲张的静脉团。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发生在皮肤和粘膜交界处以上的叫内痔;以下的叫外痔;两者同时存在的称混合痔。直肠下端脱出肛门之外的叫脱肛。肛门皮肤裂开的叫肛裂。肛门周围软组织急性感染而形成脓肿的叫肛门周围脓肿。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的叫肛瘘。 临床表现 外痔平时可无症状,仅偶有肛门发胀或异物感。如发生感染或形成血栓可有剧烈疼痛和触痛。内痔的主要症状是排便或便后肛门出血。便后内痔往往脱出于肛门之外。检查时可见肛门皮肤或直肠粘膜有一个或几个如枣核或指头大小的暗紫色肿块。 脱肛:轻症脱肛,脱出的直肠便后可自行缩回。病久脱出的较长,需用手托回。病人常觉肛门部坠胀,排便不净。严重时,咳嗽、喷嚏、劳动用力都会使直肠脱出。如回缩困难,可发生炎症,直肠粘膜红肿、糜烂,甚至坏死。 肛裂:排便时有剧烈疼痛,有时大便带血,严重者可有喷射样出血,便后肛门疼痛,数小时难以缓解。检查可见肛门裂口。 肛门周围脓肿:全身发热发冷,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时可有波动感。深部脓肿早期不易看出。 肛瘘:主症为经常流脓流水,伤口不易愈合。有时瘘管会排气、排稀便。仔细检查可发现瘘管口。 自我日常调护 1. 肛门部疾病的发生多与排便不畅有关,应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不宜久坐久立。禁食辛辣食物。保持肛门部清洁。适当进行提肛锻炼,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预防肛门部疾病也有积极意义。 2.坐浴:以活血化瘀、收敛燥湿的草药煎汤先熏后洗肛门,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能清除肛门分泌物,对肛门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经常坐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肛门部疾病。 摘自《众康源健康调理手册》有增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