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评丨万里写入胸怀间——走进画家杨必位的山水世界

 红豆居士 2014-09-06

艺评丨万里写入胸怀间——走进画家杨必位的山水世界

2014-09-04 17:59 王成业chinaart99

人物简介

杨必位,194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授予的“中国画坛百杰”画家、原重庆美协副主席。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庆渝中区文联荣誉主席、北京西山兰亭画院艺委会副主任。

杨必位的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馆藏品选集》《天安门五十年珍藏画集》《现代山水画库》及在日本出版的《中国巨匠绘画作品集》《现代中国美术大展作品集》等数十种大型精装画集。

“除却诗书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或许是自小成长于钟灵毓秀的西部山城,杨必位对山水有一种独钟的偏爱,他所描绘的大山大水,兼容了北方的大气磅礴与南方的细腻柔美。在这位“中国画坛百杰”之一的国画名家看来,胸襟与眼界是一位成功画家的必备素质,他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作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他的山水世界里,颇有李白笔下“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昂扬气势与宽广情怀。

山川是画家的影迹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二》中写道:“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杨必位的作画心得,就是要在读书行走间增长阅历、开阔胸襟。近十几年来,他走出西南一隅,深入西北地域,足迹遍及昆仑山、祁连山、草原、大漠、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去领悟祖国河山,领悟苍茫大气。

他推崇清代画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观点,即在自然万物中去寻觅新的审美特征,将对自然造化的理解,体现在图画绘制的过程中,体验山川与我之肺腑间的畅游,注重笔性与心性的结合。

杨必位在美术理论文章《山川是画家的影迹》中总结出:“从历代绘画的经典名作中可以看到,图画的精彩之处无不留下画家的心造之影及顺应自然、依势而行之迹。画家为了让咫尺图画能具有千里之势,能引人入胜,为了追求图画的理想化,只有凭借对自然山川的切身体验,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形成可信、可读的意境表现,才能将自己的情趣表达注留于图画之中而打动观众。”

创作注重文化底蕴

杨必位认为,专业画家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画工外,还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从文化、从当代生活里找出自己的感悟、理解,用传统的一些表达手法在作品里予以表达,这才是传承与应变。他指出:“作品呈通俗化,无个性,这是当今画家们的大敌。”

在《对中国画守与变的实践认识》一文中,杨必位提到:“当画家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将艺术品性和个性特色作为实践探索的主要目标,运用于绘画表现,将血脉中流淌的传统情愫及独立的文化精神,以笔墨形式表达而出时,富有原创精神的个性审美特征,便在创新与发展中产生出积极的推动力量,不但推动着时代审美的发展,同时也让画家的作品在审美延续中,去形成了审美传承的范式,从而在互补协调的基础上去实现了传承与创新。”

他指出,实践证明,对画家艺术修养及作品艺术品质的注重,才是厘清中囯画“守与变”这一纷争的最有力的手段,而对守与变的探讨,不能用极端外化的方式将“守与变”对立起来,应该在注重传统文化的相依、互融中,去共同促进艺术的发展。

绘画保持冷静思维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杨必位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画家,他将自己的斋号取为“哑楼”,提醒自己绘画要时刻保持冷静的思维。

在当下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心浮动造成了绘画思想的混乱,并形成了艺术思想上的轮空区,从而让艺术实践在商业化的炒作中,走入了造“师”大潮的旁门左道,进入了文化桥梁化的状态之中。

在对待艺术品与商品的关系上,杨必位并不否定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但只有真正立足于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才会自然攀升,其艺术作品也终会得到社会、时代和人们的认可。”

他指出,如果创作省去了从生活中去发掘艺术符号的原创过程,或者只重视生活情景的描述,而缺少了文化品性的注入,也忽略了对文化精神主体的表现,从而让绘画在失去艺术个性化表现的同时,也造成了艺术作品的空洞化。

在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上,杨必位秉持“不宣扬、不炒作”的原则。他指出,如果缺少艺术价值,单靠炒作出来的市场影响肯定是短暂的,一件动人心魄的艺术品才能拥有长久的“话语权”。

在这喧嚣的时代,杨必位将自己置身于“哑楼”之中,虽略显孤寂,却已笔倾千秋、胸怀万里,方寸之间,也自有天地。

▍中国艺术品投资:推荐国内优秀艺术家及作品,提供艺术品鉴赏、鉴定、交流、收藏和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